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梭罗作为美国早期的自然文学家,同时也是超验主义的哲学家,自然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就如同自然关系甚好的伙伴与旅游者。梭罗崇尚的自然思想和他的价值理念既可以让当今社会的工业领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同时他自然的生存方式能够让当今的人们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因此,本文对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梭罗 《瓦尔登湖》 生态伦理思想
  梭罗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家,同时也在超验主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在1845年的早期阶段,在自己的故乡呆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其故乡就位于康科德城,而他的住所就在故乡的湖边,这段时间里,他完全脱离了社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活下去,而且还编撰了《瓦尔登湖》,后来也自然成为他的代表作。小说《瓦尔登湖》中提到了主人公在瓦尔登湖边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并且持续了超过两年的时间,同时指出主人公编撰这本小说的目的是促进自然同人互利共生,鼓励人们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这本小说非常有精神层面的启迪,文字多样,令人品味。通过对这本小说的反复品味,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价值观念,这种精神在工业泛滥和污染严重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警告人们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关注人类目前的生存状态,对现代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 梭罗其人
  梭罗是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的哲学家,同时在自然文学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整个生命历程均与自然紧密关联,他将自己全面地放置于自然之中,尽情地去享受其中的欢乐与幸福,即便使用再简单的文字,也可以感受到他是多么喜欢与眷恋自然。他的生命虽然很有限,但是他的成就已经无可比拟,并且撰写了那么多的小说,其中就包括了早期的《瓦尔登湖》,后来还有《缅因森林》《科德角》以及《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等等,这些小说均把自然当成内容的主体。在里面可以感受到他是那么透彻地了解自然,同时又是这样认识到自然与人的关联,充分体现了主人公非常热爱和珍视自然,并且非常渴望它和人能够很好地相处下去。
  美国人往往将梭罗比作圣徒,认为他是美国在文学领域中首个以自然为主体的作家,因此他给美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希望。1985年,《美国遗产》栏目对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进行确定,题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而由梭罗撰写的《瓦尔登湖》就是其中的首号作品,并且在之后的确定名额过程里,梭罗也多次获得第一名的理想成绩。梭罗可以说已经是全部美国人崇拜的对象,因此给予他“绿色圣徒”的荣誉称号,以前他是斯多葛的研究人员,是口若悬河的思想家,是好吃懒做的普通人。而现在他是很小部分拥有美国19世纪伟大作家殊荣的作家,如此大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原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自然、哲学等领域的专家,是朴素生活的创始人,是社会舆论的批判者,而现在他是自然保护主义者,人类开始通过多个角度来分析梭罗这个人,结果显示他这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了大量的角色,他的观念非常宽广。现在我们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问题,而通过深入地了解与分析梭罗,对当今社会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 《瓦尔登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1 提倡尊重自然
  就梭罗而言,自然是非常美丽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他的所有事物均没有资格同它进行比较。在位于湖边的树林中,梭罗通过文字的描写来表达内心对自然的喜爱,通过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自然,通过书写来勾勒自然的轮廓,他随时随地都在感受着自然、崇拜着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感恩着自然带给他的一切,他热爱自然胜过了一切。《瓦尔登湖》作为他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面同样描述了大量有关自然的事物和景象,他作为自然的倾听者,认真的获取着大自然传送给他的各种信息,而对于他所居住的湖边,也成为他笔下的宠儿,对这些景象和事物的描述非常之多。在他的脑海里总能找到很多非常美妙的句子,然后使用这些句子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之情,他喜欢将湖赋予人类的容貌。把大地比作是人类清澈明亮的眼睛,从而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又把小湖旁边的草木比作是人类卷翘纤长的睫毛,并且把所有的山比作是人类整齐浓密的眉毛,这些描绘都是如此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机让人能够非常形象地领略到蕴藏在大自然中的无穷魅力,并且还会远远感觉不到满足,是如此地流连忘返。在这部作品中,梭罗通过从他大脑中涌现出来的文字,然后从他的指尖流出,将自然景象描绘成生动活泼、赋有生命的、可感知的画面,最后呈现在所有的读者面前: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漂亮、互利共生、富有生机的内容,自然和人可以很好地相处,达到互利共生的境界。并且梭罗还认为自然的魅力不单单只有这些,因此,他曾在作品中表示:自然并非是人类所想象的那样,自然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传统、更加粗狂,它不仅仅应该是从诗人那里描述到的形象。梭罗认为自然代表了和平、美好,但是同样可能存在粗犷、波动,它并非为机械论者口里的永远处于稳定的状态,同样并非很多浪漫主义人士心里想象的美好、平静,它是真实的,又是富有生机的;同样,多元与区别也是它的特点,将这些综合起来才是自然的本来面貌。
  2 提倡过简单的生活
  由于社会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文明的推进,开始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情况。与梭罗处在相同阶段的一些人,亲眼见证了社会经济的推进力度,很多美国人都在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努力地挣钱。梭罗非常了解那个社会的这种性质。美国最早的时候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到后天革命成功就成立了这个新的国家,但是如今美国又重新沦为被殖民者,被那些所谓的物质条件所俘虏。我们在评价个体的成绩的时候,都会将他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梭罗通过《瓦尔登湖》这部著作,严厉地苛责了那个阶段人们的生存状态。
  通过品读这本世纪之作,不难悟出梭罗的人生目标:寻找一种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比较简单的生存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简朴的生活,不单单是饮食起居方面的简朴,更是心灵,是精神层面的简朴。他以这本著作为平台,不断地号召大家要崇尚简约。他同时强调到:我们应该崇尚知识,科学合理地寻找简约但是有条理的方式。由此能够得出,梭罗号召的为物质方面的简单,但是对于思想来说应该更加丰富才行。这种生存的状态为我们最终想到达到的结果。梭罗不完全鼓励所有人同他一样,远离自己的居所而漂泊到其他地方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完全与人类社会相隔绝,完全与世无争。他鼓励简朴,努力挑战非常人的生存状态,都是为了号召大家的环境不要掺杂过多的物质,可以降低污染生态的程度,并且鼓励大家可以从这种简化的生存状态中腾出很多精力,然后致力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梭罗认为,当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中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追求,当思想逐渐充实,这个人所在的整个生存环境才可以不断地循环,并且自然与社会也将可以以互利共生的关系不断地循环下去。   三 《瓦尔登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启示
  在小说《瓦尔登湖》中,梭罗归隐自然,他享受着与禽兽为邻、与飞鸟为伴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他深深地陷入其中的乐趣中。松鼠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他的房间里觅食不用担心主人的驱逐,野鼠也大胆地坐在他的手掌中享受他提供的美食,不再害怕人类,梭罗在与动物的相处中,时刻观察和感受着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使得他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境界所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但是,早于19世纪的时候,社会上的工业和科技都在不断的推进当中。这两者的推进无法完全反映人们在对待与处理自然过程中的行为是合理的,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可以负担的最大破坏,而只是一味地提高物质上的产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损伤了环境原始的面貌。如今的工业领域发展给生态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导致我们依靠自然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而这种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欲望的不断增加导致的。而在当时的社会,梭罗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他在作品当中迫切地追求着简朴自然的生活,提倡绿色自然、环保自然。但是他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的提出,却不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而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引导。梭罗觉得,在物质世界的极大引诱之下,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抵御这种诱惑,那么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过上简朴的生活。
  梭罗总是强调“简朴、简朴、简朴”,这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的一种文化信仰。梭罗和瓦尔登湖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处处都体现着他的理念,即:人们的生活应该尊重自然,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放下内心的欲望,以简朴之姿使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将内心的杂念排出,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自然当中去,学会聆听自然之声,并学着与自然进行对话,以这样的方式摒弃对物质的迷恋和狂热的追求。过上简朴的生活,在百鸟争鸣中享受自然的歌声,在百花绽放中探析自然的美好,在湖光山色中领略自然所带来的质朴心境,在葱郁的森林中感受自然所独有的恬静和美妙。可以这样说,梭罗和瓦尔登湖是现代喧嚣社会中的一个宁静的心灵栖息之所,是人生旅途中可以安然休憩的驿站,同时也是衡量人们道德和良心的镜子。在梭罗的小说当中,梭罗在发现瓦尔登湖之后,用他的亲身感受将瓦尔登湖之美展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除了追求物质、享受物质之外的另一种更伟大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简朴祥和、精神丰富的生活。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全球很多地区逐渐开始关注自然保护的问题,同时具有这种意识的群体开始逐渐增加,找回简朴的生存状态可以让人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很长的时间,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将逐渐替代原有的破坏环境的想法,并且被所有人接受和肯定。但是梭罗及其这本著作里所描述的生存状态与信念,可以鼓励人类追求环境和人互利共生的状态,他凭借自己在家乡的个人经历和体会,给这种信念与观念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并且给当代社会的持续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方向。
  注:本文系武昌工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探究”(项目编号:2013JY23)。
  参考文献:
  [1] 王嘉祥:《生存的智慧——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版。
  [2] 卢凌:《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3] 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 范钦佩:《〈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 Slovic,Scott.Ecocriticism:Containing Multitudes,Practising Doctrine.The Green Studies 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2000.
  [6] 邓艳艳:《〈瓦尔登湖〉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7] 冒键:《瓦尔登湖畔的圣贤:梭罗与孔孟之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蔡灵洁,武昌工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我一直觉得“久别重逢”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我们在最好的时间里相遇、相爱,即便后来因为误会分开,多年后仍能重逢。就像霍寒和温千树,所有的重逢都是命中注定。1.两人一见钟情
近日,一部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电影《武训传》重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60年前,这部电影经过短暂的公映后便匆匆退出银幕,今天,当这部“新中国首部禁片”浴火重生之后,再次
自始至终,她不过是他精心驯养的一只信鸽罢了。作者有话说:这篇文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养鸽子的邻居,他家阳台用铁丝封成了一个笼子,几只鸽子可能被关久了,连拍翅膀的欲望都没有,
读过这样一段文字:“时光易逝,鬓遂如雪,纵有繁花似锦,谁不是独自一人赏雪?”谁,不是,独自一人,赏雪。轻轻的一句话,却在心底荡起波澜不惊的撼动。别人总说我怪,因为我总 I
庙会是老北京的集市,是展示老北京文化的一个侧面,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景,吃的、用的一样不缺,凡是和北京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庙会上应有尽有。  北京的庙会兴起于明代,入清而大盛,最著名的是东庙(隆福寺)、西庙(护国寺)和白塔寺,每月按照阴历不同的日子轮流营业。此外,“鼓楼后头”也是一处闹市,而且常年营业。但到了炎炎夏日,人多拥挤,这些地方的经营会受影响。大约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每年过了五月
2018年4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将迎来建州60周年华诞。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全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为全面展示60年来所取得的伟
某个清凉的午后,翻开书,目光停留在一句话上:在路上。人生亦不过是一条大路,我们只能不断地向前走。未知的旅途。遥远而漫长。却又不过是短短百来年。为了告别的聚会,走得如
建筑的比例和尺度是建筑造型艺术基本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视觉感知的本领和特征在这中间起了决定的因素。因此,要讨论这类问题,必须搞清视觉感知的一些有关的特征。本文通过视
上次张美丽久违地化了妆,被眼尖的朵爷指出来说:张美丽!你是不是买错了粉底的色号,怎么这么黑!(凑热闹的众人:哇真的好黑哦。)过了几天,朵爷又对着素颜的张美丽说:我知道了!
一争论的缘起 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这种经验以某种方式表征世界从而具有内容,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关于经验内容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论。争论的一方即非概念论者认为有足够的理由和自然科学的实验来论证经验内容是非概念性的;另一方即概念论者认为经验内容要为信念或知识起到辩护(justification)作用则必须是概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