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核心素养的落地点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多前,一位老師在微信群里问我:“德育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当时一愣,可我又不能不回答,随即写了几个关键词:“家国情怀”“文明教养”“身心健康”“文化内涵”。其实我当时心里没有底,是因为自己没有全面了解和学习“核心素养”,更不了解德育的核心素养。
  后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学习“核心素养”,发现其基本框架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发展学生三个维度,并通过十八个基本要点加以实施,用一个简单的图表可以解释:
  我们看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的构建分别体现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六个核心素养,即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又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
  可以说,这是教育3.0时代的开启。
  虽然,现在只是概念的提出,当很多老师还停留在1.0双基时代,甚至对2.0时代的“三维目标”都还不是很了解的时候,现在已经跳到3.0的“核心素养”,议题论述是否走得太快?
  其实不然,“三维目标”之于“双基”既有超越更是继承,“核心素养”之于“三维目标”同样既有传承的一面,更有超越的一面。“核心素养”即关注“双基”的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又关注“三维目标”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更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那么,作为学校层面,需要有校本化的表达,打造适合自己“地域特点、传统文化、校本、班本特色”的教育。那么,在我们班级层面,如何发出我们的声音,与国家的表达相呼应,与学校对接,形成班级特色?
  首先,调整班级管理目标。组织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系,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制订出契合“核心素养”的班级目标,让目标来引领行动。比如,以“学会自我管理”为目标,打造班级的民主、自觉的管理氛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教育规律,增进学生在管理中锻炼自我,内化核心素养。
  其次,完善行动实施途径。有效的实施途径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是把目标细化为具体做法。比如:“学会学习”,就根据不同年级分步进行: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利用课程、游戏让学生明白专心听讲的重要性;到小学高年级,可以利用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等,培养一些科学学习方法;到初中、高中,可以通过学科教学和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好学多问、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其三,丰富活动开展路线。核心素养的落实,并非僵硬、死板的,需要寓教于乐,用活波、生动的活动来内化,要走出“三味书屋”的单调乏味,变成“百草园”的快乐成长。需要创意班本课程,拓展课外活动,体现在课表上,让核心素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得到真正落实,并营造一种“生态”的育人氛围,让班级成为一方宽和的天地。
  核心素养并非空中楼阁,它需要我们搭起生命的架子,让儿童看见美丽,触及、感受素养意义;让我们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护航,也让我们的教育向更深处伸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将班级逐步转化为一个介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质的“成长实践场”。我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班级建设,还关注学生各个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借此来帮助我的学生学会生活,同时满足家长群体对于班级管理的新期待。  通过开创性的班级组织建设,帮助部分家长成为班级一线管理者;通过班级体系化的制度建设,激发学生和家长的成长热情;通过科学的班级功能分配,优
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教育,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发现故事的教育价值  一天早晨,我准备去上课。刚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小李在教室里喊道:“你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你太想看这本书了。”“对对对,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一群男生随声附和道。我推开教室的门,只见趴在桌子的小陈辩解道:“我就是不屑看这本书,它肯定没有你说得那么好看。”原来,小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的打造,灵魂的塑造,更是一种心灵的牵引,班主任要做一个有灵魂的班主任,铸造一个有灵魂、有内涵、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班级,打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形成班级品牌,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奋斗目标。  用文化提升班级魅力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的育人氛围。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对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更会使班主任各项工作得心应手。  班主任如何在平常的班级管理
一群猴子生活在大山坳里。一天,乌云密布,一阵凉风吹过,飘起了雪花。指甲盖大小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
猴妈妈觉得3个孩子长大了,这年年初,它把家里那片栗树均分给3个孩子,让它们自己培育,独立生活。
【活动安排】    一、查阅图书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了解家乡的今天,了解家乡的过去;  二、动员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把看到的事实和收集到的材料加以选择和整理;  三、将调查、研究的成果绘制成“家乡变化”图表。    【活动操练】     一、调查、了解家乡的“变”  1.全班学生分成几个调查小组,制作表格,调查家乡的“变”(主要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去研究);     
说起节日,人们并不陌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果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到德育课堂,不仅赋予这些精神文化遗产更鲜活的生命力,还可以推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  对于我们班主任而言,如何通过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双丰收”,既传承了节日文化,又实现德育。根据自己这些年的实践,我认为要实现“双丰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整合语文教学
主持人是工作室建设的主心骨,需要长期的修炼才能深谙工作室运行之道。十一年的主持人经验使我积累了一些工作方法,哪些需要亲历亲为?哪些可以逐渐放手让骨干成员去做?  这些事必须亲历亲为:  成长规划 制定工作室和个人的发展规划。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上课、带班、教科研工作、主持团队研修、外出讲学、写作,一个人承担了几个人的工作量,尽管如此,每年仍能阅读上百本书。我将自己的好习惯“强加”到伙伴身上,
进入高三,学习任务明显更繁重了,各种考试也成了家常便饭。由于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常常精神萎靡、状态不佳,我会要求他们课前多站两分钟来提神。然而这一天,令我意外的是,素来懂事乖巧的小林竟然不听我的指令,直接坐下了,课堂氛围顿时十分尴尬。我以前在班上多次强调过,有问题可以理性解决,公然顶撞老师是绝对不允许的。为了不耽误课堂时间,不扩大事件影响,我暂时搁下了这件事情,心情复杂地继续上课。  下课回到办公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