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离子对Dinoseb氯化降解及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地乐酚(Dinoseb)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中4种不同离子(Br-、NH4+、NO_3~-、NO_2~-)背景浓度下Dinoseb氯化动力学及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的情况。结果表明,4种离子对Dinoseb氯化反应的影响顺序为:Br-> NH_4~+> NO_2~-> NO_3~-。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主要有三氯甲烷(CF)、三氯硝基甲烷(TCNM)、二氯乙腈(DCAN)、三氯丙酮(TCP)、二氯一溴甲烷(DCBM)等,其中TCNM浓度最高,Dinoseb是TCNM的典型前体物。
其他文献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TN去除率在45%~60%。为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探讨了砾石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砾石曝气区与非曝气区(O/A)分段进水配比对砾石区及后置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
从目标层、子目标层、方案层3个层面建立了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构架,以2020年底茅洲河流域基本做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为最终目标导向,过程中实现污水不入河、河水不入厂、污染清出河、清水补入河四项子目标,具体采取源头分离、迁移隔离、终端处理、闸门改造、管网改造、泵站改造、漂浮物清理、淤泥清理与处置及清水补给九项措施,从全局着手,做到流域统筹、系统治理。
磷资源不可替代又不能再生。现代工业攫取磷矿大多用于磷肥生产,通过作物收获的粮食、蔬菜以及饲养畜禽肉类进入人体,而随食物进入人体的大多数磷(90%)会随排泄物进入污水(无粪尿返田情况)。尽管最终进入污水中的磷占开采磷矿的比例很小(<5%),但这是人类除动物粪便与作物秸秆外唯一可能实现磷人工循环的位点,相对于转移进作物中的磷来说该比例超过1/4。因此,在废弃粪尿返田之原生态习惯的情况下,从污水处理过程
基于北方某水厂中试基地,采用新炭、2.5~3.5年炭、4.5~5.5年炭等不同炭龄的活性炭滤柱,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运行,对比研究炭龄对南水北调水源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运行稳定的活性炭滤柱,主要通过生物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2.5~3.5年和4.5~5.5年炭龄滤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异较小,但二者对三氯甲烷的去除效果优于生物膜不稳定的新炭滤柱;通过高通量测序解析发现,鞘氨醇单
为了改善纳滤膜的性能,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rGO/ZIF-8复合纳米材料,通过界面聚合法引入到纳滤膜的功能层中,制成新型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分盐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的表面出现沟壑状聚酰胺簇突起,粗糙度有较大提升,负电性增强,接触角降至42.7°,亲水性能有所提高。改性膜对Na_2SO_4的截留率由原状膜的95.8%下降至85.6%,但纯水通量提升近一倍,达到39.
奇数碳挥发性脂肪酸(OCFA)作为厌氧消化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合成聚羟基烷酸(PHAs)和生物脱氮除磷(BNR)的优质碳源。为了提高OCFA在泔脚废油脂厌氧发酵液中的占比,研究了含油量对其厌氧发酵定向生产OCFA的影响。以废弃肥肉代表的脂类为发酵底物,泔水浮油和煎炸废油为添加物,厌氧池末端的剩余污泥为接种物,探讨了在含油量为0~20 g/L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和OCFA占比(OC
在消除水体黑臭的过程中,合流制溢流(CSO)污染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溢流频次大幅度减少和削减入河污染量,是CSO污染控制的关键。详尽分析黑臭水体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制定合理的CSO控制目标和技术路线,比选多目标多阶段下的工程措施,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以重度黑臭水体浯溪为例,梳理国内外CSO污染控制有效做法,根据浯溪特点和问题成因,以治理目标和技术思路为指引,统筹末端出口截流、调蓄池建设、污水处
以海河流域采用改良Bardenpho工艺的某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为例,结合生产运行实际,对工艺诊断的主要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精细化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内回流混合液与后缺氧池入流DO过高导致外碳源无效损耗及后缺氧池无内源反硝化问题,通过利用池容未利用的好氧段4与好氧段5设置强化消氧区(设计HRT为3.5 h),外碳源损耗控制量(以COD计)可达15.97 mg/L,后
浙江某工业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采用AAO—MBBR复合生物膜工艺,在未新增建设用地和扩建池容的基础上,日处理量由3×10~4m~3/d提高至6×10~4m~3/d。改造后实际运行出水COD、TP、NH_3-N和TN浓度分别为(37.7±6.61)、(0.09±0.03)、(0.25±0.14)和(5.87±1.54)mg/L,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实际监测表明,在好氧MBBR区存在TN去除现
针对活性炭与活性焦两种碳基吸附材料,分别开展静态吸附与动态过滤实验,考察了两者对城镇再生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焦介孔及大孔丰富,对应孔体积为0.436 cm3/g,为活性炭的1.6倍;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两种材料对COD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活性焦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k2为活性炭的2倍;水温为22℃时,活性焦与活性炭对COD的Langmuir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30.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