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情感的健康发展导航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的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基础学科,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是努力做到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构筑他们健康的情感思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拥有美好、健康的思想情感是事关学生终身成长的大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当然责无旁贷。语文以其学科的特殊性,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育人这一使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说法,意思就是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以文本为载体进行育人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帮助我们的孩子构筑他们健康的情感思想呢?
  一、认识爱情
  “父亲,什么叫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爱情就这样带着懵懂和羞涩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早在十三岁就进入了青春期,面对关于爱情的问题,学生迷茫,家长束手无策。作为老师,我们能选择回避吗?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情走进了我们语文课堂。
  爱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古老的《诗经》反映着爱的艰难:《蒹葭》中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在水之湄”……仅从地点的转换,就可看出获得爱情的艰辛;《关雎》中的男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揭示爱情需要经历磨难才能实现圆满。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中,告诉女儿爱情是神圣、崇高的情感,是有创造生命的力量,是对彼此的忠诚,是能够超越生死不会磨灭的记忆。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不正是青春期的孩子们最好的爱情启蒙者吗?
  薄伽丘说:“纯洁的爱情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因素,是幸福的源泉。”既然爱情走入课堂,我们更应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对孩子们进行爱情引导,使他们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明确爱情的责任义务,形成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减轻孩子们的青春困惑,帮助他们走好青春的第一步。
  二、感恩亲情
  教育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离不开亲情教育。魏书生曾在《家教漫谈》中说:“孝敬父母是子女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孩子孝敬父母,才会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亲情教育应该是思想教育的基础。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家庭生活,饱含亲情的课文很多,而且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都能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父母。父亲的爱像一把巨大的伞,沉默、厚重,撑起我们头上的天。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爱是再三的嘱托,是蹒跚的背影。在教学中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深刻地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在刘亚洲的《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父爱是对儿子优点的肯定,是对未来的希冀。父亲说“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我们对你无要求,唯有希冀”。母亲的爱像一双温柔的手,温暖、轻柔、抚摸我们的头;在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母爱是勤劳俭朴的习惯,是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林莉的《小巷深处》中,母爱是小巷深处那蹒跚的长长人影,是竹棒叩击石板的渐渐远去的声响;在《永久的悔》中,母爱是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的期盼,是简陋的屋子下那等待的身影;在《一厘米》中,母爱是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坚持,是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就要充分点拨学生的亲情之弦,形成对家庭关系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并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加深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三、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是对于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为国家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语文教师应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把爱国主义贯穿到教学中。
  爱国主义作品千百年来佳作极多,收录在课本中的更是其中的典范代表。如《过零丁洋》中千古传诵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学生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学生要以天下事为己任,以百姓幸福为己乐。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置身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广阔无垠的北国大地,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红装素裹的美丽雪景,感受作者“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
  每一年级的每一册中,都有将近三分之一篇数的课文,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中有展现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如《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等;有警示祖国屈辱历史、提醒后人勿忘国耻的,如《南京大屠杀》《给巴特勒的信》等;有赞扬中华优秀儿女的,如《邓稼先》《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寻找时传祥》《陈毅市长》等;有反映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明天的,如《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别了,“不列颠尼亚”》等;还有抒写对故乡思念之情,抒发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我爱这土地》《乡愁》《长城谣》等。这一篇篇美的情、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体,使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立足课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与情感思想,将爱国主义精神注入学生心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通过文本走向作者,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完善自己的情感思想。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真正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编辑:陈 岑)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文字阅读和新颖的多媒体阅读各怀“绝技”。前者以揣摩文字入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并能从中学习布局构篇、遣词造句、人物塑造等多方面知识。后者在激发阅读兴趣上凸显优势,能一下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唤起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它们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关键词】文字阅读;多媒体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小说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喜爱。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小说,大多取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熏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领悟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小说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析,力求让教师能够准确抓住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阵地,是学生开启灵性,形成正确人生观的过程。新时期,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已经形成。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课堂为新兴的生命课堂。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为达到理想的生命课堂,我们应追求“启”、“悟”、“润”、“化”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日常教学;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
【摘要】农村初中生写作选材欠佳的状况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分析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些尝试性措施。  【关键词】初中作文;选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初中学生写作现状一瞥  新学期,看着暑假帮家里到田间地头干活脸色黝黑的学生,心想:一个多月的劳动实践,他们的感触应该不少吧,布置作文《那一天,让我铭记》。交上来的作文让我很失望。约四分之
【摘要】责任是人立足社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责任也是一个永恒常新的作文话题,面对这样一个大话题,无非两种写法,要么“以大见大”,要么“以小见大”。但以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大处着笔,只会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纵然引经据典,也只能是事例的堆砌,空洞无力,难透纸背。而“以小见大”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写作手法,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篇目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背影》《最后一课》《幽径悲剧》《百合
【摘 要】在期待视野理论的支撑下,以“初体验”为教学起点,紧扣学生的质疑问难和体验感悟设计教学环节,以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初体验的教学策略和效果,从文本的整体把握时候的朦胧处、阅读理解时候的疑问处、阅读体验时候的争论处、交流表述时候的留白处、细节叙述中的矛盾处五个环节具体分析,以案例归纳的方式探索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体验;期待视野;策略;有效提问;教学效果
【摘要】在旨在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下,在倡导“减负增效”的新课程背景下,在注重学生“终身发展”理念下,我们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精巧的教学设计看似妙手偶得,但实际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摸索,需要心血的凝聚。“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本文就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
【摘要】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以《端午的鸭蛋》为例,通过对几堂课的问题剖析来归纳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力求通过“依体式,定终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的教学策略,来探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散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散文;《端午的鸭蛋》;学习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散文是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
【摘要】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教师自身认同的重要性,从共同体的视角强调教师通过认知、教学、学习于教育共同体,来达到教师心灵的完整性。本文主要是基于教育中的单向教学实例对教师心灵、共同体进行理解与诠释,召唤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心灵和希望教学。  【关键词】共同体;教师心灵;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啊,别分离,亲密无间,与繁星相聚在天际,何为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教学方面便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贯穿于整个的小学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