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书的故事》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我们几乎每天都和书打交道,甚至靠书吃饭,靠书获得内心生活的支撑,却很少去想:书是如何演化的?不同的时代,书的模样有什么不同?
  伊林《书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几千年来人类如伺靠文字、图画、印刷来积累、传播、普及知识的历史——由活的书、石头上的书、芦叶上的书、蜡的书、皮的书,到今天我们满目所见的纸的书。简单地说,《书的故事》(又译《黑白》)讲述的是书的命运和历史。
  伊林是世界级的科普作家,俄罗斯人。他能以艺术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具体形象的描写,把奥妙复杂的事物简明地讲出来,时人把他的作品称为“科学文艺”。当时的大作家如高尔基、罗曼,罗兰都曾称赞过他科学与文学、科学与理想巧妙结合的表达。伊林也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作家,他曾影响了中国的科普创作,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董纯才等,都曾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除《书的故事》外,伊林风行全球的佳作还有《五年计划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
  
  [选评]
  《活的书》
  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说从前有过一个好事的人,他想在全世界每家图书馆里,去找寻这第一本书。他整年整月钻在上了年纪的、黄烂的、虫蚀的旧书堆里过日子。他的衣服和鞋子上面,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不知道的人,还当他刚从沙漠里长途旅行了回来。临了,他是从一家图书馆书架子前面一条长梯子上面跌下来死了。但是就算他能再活上一百岁也休想达到了他的原来目的。因为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在他出世以前几千年,早就变成泥土,埋没在地底下了。
  (点评:《书的故事》,是从寻找世界上第一本书的故事开始,以一个简洁有趣的故事切入复杂久远的书的历史,文思奇异幽默,尤具吸引力。
  这世界上第一本书,一点不像现在我们所有的书。这第一本书是有手有脚的。它并不是放在书架子上面。它能说话,也能唱歌。总之,这是一本活的书:这就是人。
  原来在那时候,人们还不懂得读书写字。在那时既没有书,也没有纸,更没有墨和笔。那时候,一切先代的故事、法律和信仰,并不是保藏在书架子上面,而是从人们的记忆中遗留下来的。
  人们死了,故事还是存留着,从父亲传到儿子,一代一代地留传下去。可是从一只耳朵传到另一只耳朵,历史就会变了些样子。一部分是忘掉了,一部分是后来穿插了进去。时间把历史磨光,正像河水磨光两岸的石块儿一样。譬如一个勇敢战士的传说,后来就附会成一个巨人的故事:这巨人不怕箭,不怕枪,能够像狼一般地在林中跑,像鹰一般地在天上飞。
  在我们这个时代,僻远的地方,还有些老头子、老婆子,爱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在一切写下的书本里,都不曾留下影踪。这些故事一般就叫做传说或神话。
  《书的命运》
  拉丁的古谚说:“连一本书都是有命运的。”一本书的命运有时候比人的命运更奇怪哩!
  希腊诗人阿尔克曼的集子,就是一个例子。那是写在芦叶手卷上面的,它能够保存到现在,说起来是一件非常古怪的事。原来这书老早就被埋葬在地下了,和葬人一样的葬法。
  原来古代埃及人有一个风俗,人死后做成木乃伊。把这人生前所有的书籍文件,都和术乃伊葬在一处。因此几千年前写下的书籍信件,往往在木乃伊的胸头保存着,一直到如今。
  古代埃及的坟墓里所保存的古书。要比无沦哪家隆书馆所保存下来的都更多些!
  埃及最大的图书馆,就是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当罗马恺撒大帝的军队占领亚历山大里亚城的时候,就被烧掉了。这几百万卷的芦叶书中间,有着无数的秘本珍籍,可是都烧掉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一些散佚不全的书目。
  所有这些在当时使人哭、使人笑的书本子,到现在只留下一个书名儿,也像许多被忘却的死人一样,现在只留下墓碑七所题的姓名。
  书的命运,往往跟着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而转变。书这东西不但是记录过去的历史,指示各科的知识,书本身也参加战争与革命。有时一本书可以推翻一个国王。在战争的时候,无论战胜的战败的双方都有书参加斗争,而且一本书是属于哪一党哪一派,往往一眼就看得出来。
  我在研究院图书馆里,看见几本法文书。是1789年大革命前出版的,其中有一本,篇幅很厚很大,装订插图都非常讲究。原来这是保王党用的书,所以场面阔得很。其他几本却都很渺小,可以藏在口袋里,减在手心里。这些是革命党用的书。样式小,才能偷运到前线,于叛变时四处分散。
  所以书的开本大小,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书的生活断不能和人的生活分离。一本书的大小,一定是要和人相配合的。
其他文献
【原文】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译文】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情都很悠闲,何况是在这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