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强:融聚天地菁华,创享希望人生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仁强的办公室很有特点,一条大的会议长方桌,学校的校级领导都集中在这一张桌子办公,与其说这是校长办公室,不如说是领导们的办公室兼行政会议室。“这是新时代延安精神的体现。既能腾出地方让老师们舒适地办公,也能减少许多无效的管理过程,很多事情都能在桌子上当面部署落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仁强笑着说。
  由于是新分设的学校,李仁强并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办公也基本在随手不离的平板电脑上完成。他每天至少要花2个小时在自我学习提升上。关注前沿的教育动态,阅读国学经典,一直保持着学习摄入的状态。就连周末也被规划成了“四个半天”:半天教育公益,半天自我学习,半天户外运动,半天自由安排。从教四十余年,校长经历二十多个春秋,他的行事风格影响了无数学生和老师,光是从他手底下成长起来的学校中层干部和校级领导就达三十多人,如今也都成了营山多所学校、多个部門的骨干力量。
  “一个好校长,应当躬身教育实践,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才能带领老师和学校不断地向前发展。”校长李仁强为原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规划了“奋励十年、激扬十年、融创十年”三个“十年发展计划”。2019年,在第三个“融创十年”的开局之年,学校初中部独立而成营山县希望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营山希望初中)。他说,要办好一所一脉相承的单设初中学校,仍然要秉承“艰苦勤奋,勇创一流”的希望人精神。
  营山希望初中以“知周万物,道济天下”为学校校训,以“培养身心和美、品行端方、学力健劲、忠勇担当的现代学子”为发展目标,融合生态教育,提出了“生态 ”教育理念和实施过程的发展思路:一是构建生态 人、事、物和地、时、空的统合,生态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和基础、综合、拓展三类课程的融合,生态 知识、能力、素养和思想、文化、艺术的结合体系;二是坚持高品质对标,凝练以文化人的顶层规划;三是坚持引联并进,促教育力量兼收并蓄;四是坚持夯基固本,促学校发展软实力再提升;五是坚持教改不辍,彰显师生高阶思维大发展;六是坚持五育互育,稳保学生发展张力不受伤。这所年轻的学校先后荣获“南充市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李仁强的身影长期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校长论坛上,营山希望初中的“生态 ”教育理念也走向了全国。四川师范大学张伟教授曾高度评价学校的建设经验:“营山希望初中搭建的‘生态 ’教育框架,为创建高品质学校的良好生态提供了实践变革思路,为办好‘育智存仁有担当,外端内正有修养,胸怀理想有追求,善身济世有风尚’的高品质学校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然而,“墙外花香墙内并不一定香”。对于营山本地的家长来讲,他们的教育观念相对保守,尤其是隔代教育中学生的爷爷辈很难理解当前的办学理念,大多数家长还停留在考高分的应试教育阶段。家校共育难以协同成为学校发展面对的新问题。对此,学校通过大力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引领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引导社会,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在营山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融聚天地菁华,创享希望人生。如今,李仁强带领的营山希望初中在“融创十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型、高品质学校的希望之路。
其他文献
重庆一中的申玉辉老师在班级开展的“有诗的一周”读书活动中,选定了陶渊明的诗歌作为阅读对象,并以“以诗解诗,语境阅读”为这一周教学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在本周的读书笔记中用诗歌表达自己阅读陶渊明的诗歌之后的感受。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申玉辉在就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导读和解读后,下水作文,创作了一首诗作《归去应不识》,表达自己对陶公“归园田居”的看法:无论如何选择性的记忆和强调,物质的羁绊无所不在,过去是
为何选择当老师?于林江水,初心源于崇拜,在农村成长的他,感觉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后来则源于感恩,没有成长路上所遇到的老师的付出,也就没有他的今天,林江水想要把恩师的精神传承下去;现在,则源于执着,林江水希望教书育人不仅是职业,更是自己的一份事业。  随着对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本心和源动力的层层深化,林江水对教书育人、对学生也有了愈发深入的认识。比如,他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会犯错,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
我是先认识鲁飞然后才知道他的画,等我看到他的画,我们才算真正的认识。  他给我作品看,也是漫不经心的,我说我不懂画,他说凡是有心的人都能看懂他的画,话语极其骨瘦。在不经然中,我滑落到他的画里(兴许就是他的智慧所在),《怒放的季节》、《蓝色之梦》《圣山》《山韵》,在这一幅幅色彩浓烈,神秘陡升的物象下,撕开了一贯沉寂的情怀,从实象转化为虚像,游走的是一条诗意的大道。此时,我找不到更好的词汇,只好求救于
许多时候,那些深陷各种压力与问题泥沼之中的孩子们向我们伸出求助的手。但是,我们似乎没有能力将他们的压力都化解,帮他们将问题都解决。这时他们会犹豫,有时候会心生退意,无力的同时甚至还会有一些羞恼和埋怨。这种时候是否该去帮助,又该如何帮助,可能是许多教师朋友们面对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今年就接触了一位让我感觉有些“脑壳痛”的来访学生。  措手不及的来访  时间拉回到4月的某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赶一篇
阿来,一名藏族作家,他骄傲地称自己是一名用汉語写作的藏族作家。  开始走上文学之路以前,他还有过一段五年的教师经历。师范学校两年的汉语正规训练之后,他便开始了汉语教师的生活,从语文到历史,从偏远的山寨到县中学,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两年完成“三级跳”的优秀教师,有关文字的事儿他做起来天然的游刃有余。  阿来善于审视空间,在作品中创造了多样的空间叙述形式,尤其是以村庄、住宅和身体等为代表的空间叙述,
“一身粉笔灰,桃李满天下”。这是即将退休的教师张红侠对父亲张柏堂的形容,张柏堂如今年过八旬,依然神采奕奕,是学生口中敬爱的“张公”。“张公”出生在战争年代,家中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二,经历过洪水、饥饿、动荡,无论面对什么苦难,他都始终坚持读书,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一名教师。  自幼受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张红侠姊妹四人中便有三人从教,循着父亲的足迹,她们成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奉献者。令张红侠自豪的是,一
这位老师,你私下和他交谈,他回答得很简短,还毫无道理地停顿——你明明感觉他没说完,他却一直沉默。停顿时间也毫无道理——你等急了想说点什么了,他又开始细一些的讲解了。  交谈的过程中,你看不到他的眼睛,如果也听不到声音的话,那么站在他的身边的感觉,就好像孤身一人站在深山的某个角落,眼看着身边树的枝叶越来越模糊,抬起头才发现,对面山头火红的太阳,已经一点一点沉没了。  他有一个邮箱,叫作xuexiba
卞扬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她的父亲卞广玉和母亲杨淑云分别来自两个教师家庭。卞广玉的母亲,也就是卞扬眉的奶奶,是从教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而卞扬眉的三位姥爷,也在讲台上站了几十载。母亲常常跟她讲起姥爷杨建军的故事:“在参加工作的整整41年里,姥爷一直坚守在教育一线。家里的老照片,无不在讲述他们那一辈人对教育的坚持。”  大约三十年前,年轻时候的卞广玉与杨淑云被分配到同一所学校,坐在同一间办公室,二人因
作 者: (美)查尔斯·蒂利  出 版 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9  理由是原因吗?是问题的答案吗?  我们都觉得理由在解答问题,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理由只是安放了问题,不一定解答了问题,只是在情感层面形成了闭环,并不是逻辑上的闭环。很多时候理由不是为了说明原因,它的作用大多是定义关系。作者将理由分為四个类型,即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所面对的对象和所处的场合的
他是喝着草原的水、听着马头琴长大的蒙古大汉,却只身来到海滨辽宁俯首与学生为伍;跨界教育、党办、纪检等多个部门后,他又回归教育,只为“教育似盐,只有溶入水中,才会慢慢扩散!”的细细品味;“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让他一步步成功!“忘痛苦忘忧愁忘掉不快”令他一节节成熟!也让他治下的老师及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育幸福。  “丑小鸭”的升华  出生在北方的王国柱是典型的蒙古大汉。20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人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