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不久前,国家教委、体委和卫生部联合对全国的部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作了抽样调查,发现如今学生的体力、协调性、身体柔软性等状况比起10年前的学生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据专家们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不够,锻炼时间和锻炼的强度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种情况令专家们十分堪忧,因此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普遍的问题:
(1)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场地不足,学校用于体育建设上的资金短缺,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多数学校盲目的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从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开展,甚至根本就不开展。
(3)体育器材无人监管,放到那里无人问津,犹如摆设一般。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暇,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和教学经验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面对当前体育工作落后的状况将要如何来改善,要从适应时代的步伐,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入手:
二、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一)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通过多样性、开发性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提倡独立、研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协作学习中的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3)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以前我们把检验和考试作为体育课学生成绩高地的评判标准。
(二)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1)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一起探讨。
(2)面向全体学生。从前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体育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生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状况。新课程下,要求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的影响因素很大,我们要特别关注到体育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中这种身体上的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帮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锻炼方式,在锻炼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提高身体素质。
(三)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课堂中,体育课堂的硬环境是体育场地、活动的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物化环境“活”起来,营造出浓烈的“人文化”气息,才能激活学生的潜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
三、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一定程度的教学理论水平,还需要具备一些教育理念,以下列出几点:
(一)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二) 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1)善于发现创新闪光点。善于发现创新的闪光点,这个其实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学生有意或者无意间的创新闪光点,同时也要注意教师本身存在的闪光点,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捕捉一些突发奇想的新花样,哪怕是猛然间爆发,也要及时的抓住。因为只要把握住这些闪光点,往往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教师应该善于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技巧。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创新是改变,但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加减。
(三)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在教学中倡导的话题,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兴旺必须要创新。当然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也必须要紧紧的围绕“创新”这个灵魂。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比较墨守成规,不敢创新,怕受到挫折,怕被人嘲笑,想创新但是又害怕失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通过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学会批判地吸收,学会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挑战新的事物。
综上所述,面对中学体育课的现状,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
(作者简介:王玉萍(1977-),女,甘肃武威市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中,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不久前,国家教委、体委和卫生部联合对全国的部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作了抽样调查,发现如今学生的体力、协调性、身体柔软性等状况比起10年前的学生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据专家们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不够,锻炼时间和锻炼的强度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种情况令专家们十分堪忧,因此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一些普遍的问题:
(1)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场地不足,学校用于体育建设上的资金短缺,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多数学校盲目的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从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开展,甚至根本就不开展。
(3)体育器材无人监管,放到那里无人问津,犹如摆设一般。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暇,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和教学经验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面对当前体育工作落后的状况将要如何来改善,要从适应时代的步伐,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入手:
二、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一)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通过多样性、开发性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提倡独立、研究、协作的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协作学习中的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3)评价方式的开放性。以前我们把检验和考试作为体育课学生成绩高地的评判标准。
(二)体育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1)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一起探讨。
(2)面向全体学生。从前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体育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生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状况。新课程下,要求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3)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的影响因素很大,我们要特别关注到体育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中这种身体上的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帮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锻炼方式,在锻炼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提高身体素质。
(三)体育课堂应是和谐的、重情感的课堂
(1)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课堂中,体育课堂的硬环境是体育场地、活动的器械、电教设施、美育挂图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物化环境“活”起来,营造出浓烈的“人文化”气息,才能激活学生的潜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沟通感情。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遵循“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
三、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不仅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一定程度的教学理论水平,还需要具备一些教育理念,以下列出几点:
(一)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创造个体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每个孩子视为一个创造的个体,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很好的保护。
(二) 要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1)善于发现创新闪光点。善于发现创新的闪光点,这个其实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留意学生有意或者无意间的创新闪光点,同时也要注意教师本身存在的闪光点,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捕捉一些突发奇想的新花样,哪怕是猛然间爆发,也要及时的抓住。因为只要把握住这些闪光点,往往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方法。教师应该善于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技巧。引导学生做加减法,创新是改变,但不是简单的加减,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地去加减。
(三)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在教学中倡导的话题,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兴旺必须要创新。当然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也必须要紧紧的围绕“创新”这个灵魂。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比较墨守成规,不敢创新,怕受到挫折,怕被人嘲笑,想创新但是又害怕失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通过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学会批判地吸收,学会敢于面对失败,敢于挑战新的事物。
综上所述,面对中学体育课的现状,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
(作者简介:王玉萍(1977-),女,甘肃武威市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初中,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