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财富管理论坛专题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在上海举办
  
  9月25日,由《钱经》杂志、《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万妙现瑞会展公司等媒体机构发起的“首届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在上海科技馆隆重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张君、华商报业杂志总社、《钱经》杂志总编辑刘卫民致欢迎辞。会场上,超过70家金融机构和300位中外银行家及财经专家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堪称金融理财论坛中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高层盛会”。
  


  中国的高端理财观念正处在一个迅速崛起的时期,财富管理对于本土的高端富裕人群而言,还只是一个新兴概念。如何将财富管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十分重要,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各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重点之所在。下午的“圆桌论坛”上,八位特约嘉宾分两组,就“中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和“实现你的中国梦想”这两个主题,先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白天的热烈讨论之后,上海科技馆的会议大厅换上盛装,成为财富智慧和财富机遇自由碰撞的华丽空间。英国前首相、前财政大臣约翰.梅杰爵士向中国听众们描述了他眼中的世界,并以多年的财政金融背景,与出席晚宴的所有贵宾分享了他的智慧财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保险业、证券业、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界金融主流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还希望通过每年一次的聚会,描绘中国财富管理的发展情况及远景。
  
  中资银行你们准备好了吗?
  
  中外银行在竞争中谁更有优势?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虽然外资银行在产品、资金和海外投资渠道上非常强势,但是中资银行在公共信誉、渠道销售以及对中国富裕人群的了解程度上有明显优势。中国大陆是中资银行最好的发展舞台,中资银行是否为这个全新的中国私人银行纪元作好了准备?
  
  本场论坛的主持人: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汪俊宏先生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部副总经理林永源先生
  中资银行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但是准备得还不是很充分。服务水平和经营观念都还有待提高。
  在中外银行的竞争中双方都有取胜的机会,机率也是相当的。而且双方可以互相补充,共同把财富管理的业务做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 副教授赵欣舸
  外资银行的进入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资银行的发展,如果说五年当中没有WTO这个事情,没有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变化。因为没有危机感,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转变的动力银行需要转变,但转变并不是要变成外资银行,而是要转变得满足我们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我们国内消费者的需要。
  今后在这个市场上,很难说外资银行为主还是内资银行为主,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谁能胜出是取决于谁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市场的需求点,以有效的方式来组织经营,然后取得胜利。另外,中外银行不管是在的竞争上还是在合作上,都是动态的过程,是需要我们持续加以关注的。
  
  兴业银行零售部副总裁严学旺先生
  外资银行进入后,给中资银行带来竞争上的压力,迫使中资银行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投入大量的人才、资源力量,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银行将来的发展主要靠的是非利息的收入,理财业务将成为银行的利润主体。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系主任贺立平先生
  外资银行能给大家提供的最有吸引力的服务,一方面是服务的私密性;另外一方面则是外资行能提供在海外投资的机会。但是,现在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尚不能自由兑换却是极大的限制,例如QDII。除此之外,外资行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现在投资美元的各种证券产品,可以赚到20%以上,但人民币有可能升值到30%。所以,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不可兑换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外资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实现你的中国梦想
  
  财富管理业务虽然已经开始悄悄地进入到中国,但目前还没完全地被中国本土的高端富有人群所熟悉和接受。中国富裕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量日渐增强。对于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如何来赢得客户,分到这块蛋糕,实现你的中国梦想?
  
  


  本场论坛的主持人:福布斯中文榜主编周鹏先生
  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汪俊宏先生
  今年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为此正在人才、组织机构、制度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做着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个银行都把目标定准在零售市场,但中资银行从整体来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上还远不如外资银行丰富。这主要受目前的一些框架的制约,并不是管理和技术的原因。所以,中资银行应该充满信心。
  外资银行在我们现有的框架下,目前有些产品不能做。但以后会不断放开,更多更全面更有特点的衍生产品会逐渐出现。出现以后,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在这个市场上会有更丰富的产品,真正做到金融超市。银行通过工具去对冲,合理控制风险,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收益率满足这些客户对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凯捷集团副总裁 DirkChan-Mueller先生
  在金融产品上有所创新一直是多数金融机构在研究的课题,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在产品创新上一定要注意细分市场。很多有创新的产品并不是由一些大的公司所开发,而是由一些非常个性化的小公司所开发。原因就是:这些小公司要想与那些大的机构竞争就只能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在选择机构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关注产品这个层面。所以说,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讲,发现客户的需求并递交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都是相当重要的。
  
  凯捷集团中国副总裁马明辉先生
  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非常庞大,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理财机构,制定计划时都要了解整个市场的机会有多大,制订自己的策略和计划,评估自己的业务拓展部门的绩效,所以财富报告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全世界的银行都在做零售业务的转型。特别看重那些高端客户,因为在这些客户身上能够以很小的投入,获得很高的回报。从而来扩大自己的收入,稳定自己的客户群。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外银行之间其实并不是简单对立的两个阵营,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这是因为:财富管理市场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培育阶段。要想把这个市场打开,赢得整个财富阶层的信任,需要中外银行一起来加强对财富阶层的引导。另外,理财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实践的过程。在市场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家与其直接竞争,倒不如发挥各自优势,树立起财富管理的品牌。这样对双方长久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透视中外银行的发展现状
  文慧
  
  今年底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外银行的优劣势在哪里?本刊记者在首届财富管理论坛上采访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林永源先生,他与我们一起透视了中外银行的发展现状。
  


  《钱经》:我们知道您是从花旗银行调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并且您一直在海外从事财富管理工作,能否谈谈您对目前中外银行状况的看法?
  
  林永源:我从新加坡过来,到上海六个月。在新加坡的时候,十五年来一直在财富管理这一块,看到新加坡财富管理从无到有,并很快地转到了台湾和香港花旗银行,花旗的财富管理人员又被别的银行挖了,别的银行也开始发展财富管理。到了国内,感觉上很不一样,在这里财富管理还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土地,这块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年底就要开放,开放程度怎样,还不得而知。
  我从新加坡来上海之前就有人跟我说,你到上海来,有两个地方你一定不喜欢去的,我来了之后也觉得这两个地方的确是我不喜欢去的。第一个就是医院,到医院去排队的人太多。到了银行,你发现中国银行排队的程度不会输给医院。许多国内银行界人士对客户排队的观念和国外是不一样的。你找一个支行的行长或副经理谈一谈的话,他们对于大堂里面有人排长队怎么看?他们会感到非常骄傲。
  《钱经》:在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在那边客户在银行接受服务不用排队吗?
  
  林永源:在国外大堂经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可以在七分钟之内消失,同时,银行还鼓励使用网上银行业务,能不来银行办理业务尽量就不到银行来办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队的问题。
  
  《钱经》:今年年底中国金融业将会全面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会进入到中国,中资银行目前的这种状况是否能够应对新的竞争局面呢?
  林永源:应该说中资银行正在努力地完善,尤其是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正在积极地做着准备,但这种准备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胜,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从外资银行来看,他们对开放心中也是没有谱的,他们也在研究如何攻占这个市场,他们也在研究银监会对这个市场的开放会到什么程度,所以实际上外资银行也没有什么把握。事实上双方都有50%的胜算!正面来看,二者事实上是可以产生互补作用,共同把这块银行业务做好的。
  
  《钱经》:我们都知道中外银行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优势,您认为与外资银行相比,我们中资银行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林永源:中外银行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中资银行有一个特别有利的优势,就是外资银行有许多法规上的限制,使他们没有办法展开拳脚,我们是无法想象到一家银行开户,唯一能够提钱的方法是到网点去,没有支票,没有提款机,这样的操作是很困难的。但是这个现象,将在今年年底之后开始逐步放开。中资银行在失去保护之后,外资银行能够开门做生意,让客人直接享受跟国内银行一样的平台,国内银行将承受很大的压力。
  国内银行虽然在技术、人才、流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但这些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后,都是可以解决的。国内需要长一点时间来解决的是国内银行的服务文化,如果你是个拥有50万人民币的客人, 您马上发现走进中外银行所感受到的不同服务。
  在中资银行,第一个接待你的人可能是大厅里的警卫。如果你到外资银行的话,你只要和大堂经理说你有50万,你要开户,你马上享受到的是不同的体验。刚才有演讲者说,国外银行到国内来不是要开5千块、1万块的客人,是5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如果国内在这方面的服务文化能够尽快建立起来,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其他技术、人员都可以找得到,也都可以改进的。
  
  《钱经》:刚才您提到了更多的是中外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优劣势,但是在财富管理这个问题上,银行还有与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比如说私募基金)他们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林永源:我觉得如果说私人机构在国内能够继续募集基金的话,事实上大银行应该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因为现在国内银行正在积极筹备财富管理的工作,在这方面的工作各银行做得还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雏形的阶段。要达到国外私人银行的水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私人银行在国内要达到像国外一样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目前宏观局面不改变的话也是不容易的。在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的操作深深受到法令的限制,如果你是一个拥有5亿人民币资金的客人,作为国内的私人银行,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之下,你只能做人民币理财。所以说,在国内法律上继续不准许国人买国外理财资产,不能自由转换人民币,那私人银行在这几年还是需要继续过着寒冬的日子的。
  
  《钱经》:您所了解到的情况,您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客户在在选择产品上有什么不同的服务?
  
  林永源:在国内我们的客户能够投资的范围比国外的客户是少很多的。在国外当客人购买一个理财产品的时,银行会向客人做一个系统性的风险分析评估,以决定客人的风险是属于1到6的哪个层次,6是最高的,1是最低的。根据这个风险层次把他们内部不同区域,不同组合的产品作同样等级的风险分配,如果是4的客人绝不能买6的产品,如果是6的客人再把6的产品再分区域,根据客人的偏好再进行详细解说,客人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虽然较长,但他对风险的了解是比较透彻的。最后他若亏钱也绝对不能全怪银行,因为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客人是绝对100%参与的。
  
  《钱经》:浦发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林永源:国内银行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拼价格,而不拼是服务。长期在花旗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感服务的重要性!浦发目前的目标是朝“一对一”的服务挺进,尽量接近国际水平。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主要会加强机构的建立,聘请优秀的人才,对到访我们网点的客户我们要有计划的,系统化的分配给我们的理财经理,争取做到每个高端客户都有固定的理财人员来负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做到,首先是留住客人,让他们愿意把资金交给我们来管理,渐渐地成为我们的忠诚客户,愿意再把更多的流动资金交给我们管理,到最后他们甚至可以介绍他们的亲朋好友来我们这里共享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机构建设, 流程再造的工作,也在人才聘用和理财系统上下功夫,积极准备培育浦发自己的品牌。有了专业的团队和服务体系,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在浦发见到较大的正面变化。
  
  面对财富,中资银行还需更多准备
  张志峰
  
  在“2006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记者本计划就“私人银行”的话题采访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副总裁严学旺。但他认为时下在国内,“私人银行”的概念还有些超前,而更愿谈及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面对生机勃勃的财富时代,面对咄咄逼人的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准备好了吗?从严学旺的一番话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中资银行准备还不足
  “面对年底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挑战,中资银行正苦练内功、积极备战,但这种准备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外资银行可以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时候,最直接的竞争领域就是个人理财市场,其实在这个领域的较量早已经开始了。严学旺系统的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的差距,他认为中资银行对即将到来的全面开放既有准备,但准备还达不到要求。而中资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准备工作应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认识过程的准备。
  很多客户把我们的财富管理看成是一个获利的手段。我们认为财富管理是根据客户财产的规模,预期的收益做一个财富的规划,财富管理主要是满足你生活的一种安心富足、稳定的要求,并不是追求获利。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客户是要追求盈利的,这是我们银行工作人员所感觉到和客户理解有差异的地方,所以我们面临客户对财富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足,要有一定的宣传和舆论的准备。
  第二个方面是相应的政策准备。
  开展财富管理业务需面临一个混业经营局面,它既包含纯粹的银行产品,也有基金、证券、保险产品,甚至还有法律、税务方面的安排。财富管理涉及金融领域的多个部门。但在我国目前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这给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带来问题,应该说现在政策还不能满足我们财富管理的需求。
  第三是经营模式的准备。
  西方银行的财富管理是要给客户做一个财富规划,但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老百姓是富不露财的,这样即使给客户做理财他也不会把财富的实际情况告诉你,他只是想了解银行可以提供哪些理财产品,安全不安全,有哪些收益。然后他自己做判断。所以中资银行只能走一条逐步靠近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这种经营模式。就是开始只是提供相应的理财产品,做单一产品的销售,然后把客户吸引进来后,再根据客户的偏好,根据客户的预期收益做安排。
  第四是产品的准备。
  现在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很多,有基金、保险、证券,也有以银行间的票据或者债券作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将来根据需要还会衍生出更多的理财产品。应该说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产品是很丰富的,但是这些产品能不能满足所有的客户需要呢?这要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发展来决定。在产品准备上中资银行是不够的。
  此外还有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技术准备方面中资银行很欠缺。中资银行有对理财产品的技术支持,但是对整个理财规划的支持目前没有完全开发,甚至没有考虑到这个领域。人才准备方面中资银行是最弱的,因为我们的客户经理在现有的分业体制经营下只懂得银行产品的知识,或者银行产品销售的技巧,对于其他产品的销售技巧、产品的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向零售银行转型是大势所趋
  “外资银行在理财这个领域里面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他们进来就是要掌握20%的客户,甚至只需要那2%的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将构成未来银行的利润主体,这是中资银行在竞争的格局下引发的改革思考。”
  早在两年前,兴业银行就进行业务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调整。先从消费贷款和个人理财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零售业务的增长。6月6日,兴业银行零售总部从福州迁到上海,这是一个战略上的考虑。上海是一个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场大、信息交流方便、人力资源丰富。这些都表现了兴业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变的决心。
  严学旺认为:外资银行在理财这个领域里面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他们进来就是要掌握20%的客户,甚至就是那2%的高端客户,也就是私人银行面对的个人资产拥有100万以上的客户,他给银行的利润回报非常大。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包括兴业银行都把重点放在零售银行业务、非利息收入上面。一方面迫于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压力,另一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银行自身追求利润,为股东提供最大回报的竞争动力。理财业务构成的是将来银行利润主体,所以兴业银行在零售业务上人员、资源的投入非常大,这也是在现有竞争格局下引起的改革思考。
  9月15日结束的“兴业全球视野基金”的代销,兴业银行销售了20.8个亿。据统计这在近两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代销股票基金数额上排在第一位,在同行业产生了比较大的震动。严学旺告诉记者:这是兴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安排,我们想在未来5年内,把零售部门的中间业务做上去,而代销基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代销各类金融产品的渠道,银行是最有优势的,各家银行都看重渠道建设。兴业银行通过这次“兴业全球视野基金”的代销,一是把品牌树立起来,二是锻炼队伍。提高零售队伍的营销能力和实战经验。
  
  存款将只是个人金融资产的一小部分
  “美国的储蓄率是12%,中国达到了70%。随着人们金融意识增强,不会把钱放在储蓄上,一定要去投资,投资是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
  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有多大,严学旺列举了一组数据:美国的储蓄率是12%,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70%。随着人们金融意识增强,不会把钱都放在储蓄上,一定要去投资,投资是金融资产配置的主流。银行为客户理财就是为他们在各种金融产品之间做一个投资的组合,存款只是组合中一小部分。
  在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上,国内银行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严学旺以他们新推出的“天天万利宝”理财产品为例:‘天天万利宝’是以银行间票据市场、债券市场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全年连续发售,是对客户的日常现金管理,避免了通常理财产品销售的间断性。其中一款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每隔十天就对利率调整一次,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兴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同时,也注重打造统一的产品品牌。自然人生卡就是这一系列产品品牌的载体。“自然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人生,只有达到财务自由才行,自然人生卡要帮助客户理财,实现这种人生”,严学旺说。
  
  财富管理需要技术、人才支持
  “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发售产品的过程,也是客户对财富管理认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理财顾问。”
  财富管理是什么,中资银行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其含义,或者说还无法执行到那个层面。严学旺眼中的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发售产品的过程,也是客户甚至银行自身对财富管理认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和理财顾问。理财顾问的知识和技能,是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很重要的一个准备。他们对产品和市场有深刻的了解后,才能对客户进行风险和相关知识的教育。
  财富管理要根据客户的投资偏好、风险偏好、盈利目标,财产规模,逐步的给它们做财产规划。现在国内的银行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一般客户也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严学旺建议国内银行应按照先提供理财产品——了解客户需求——丰富理财产品——提供财富管理和金融安排这条路径逐步推进。在这条路径上,注重对理财客户经理的培训。还要加强科技力量以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
  严学旺告诉记者:“兴业银行在代销‘兴业全球视野基金’时就利用了科技部数据库的资料,进行精准营销,效果非常好。在针对数据库中有理财需求的4万多VIP客户的电话营销中,有30%的客户表示愿意购买这种基金,一般国外银行在进行电话营销的确认率也只能达到10%。这说明兴业银行数据库资料的真实性是比较高的,客户和我们兴业银行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
  
  控制风险与业务发展是相得益彰的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靠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赚钱的,在经营好风险、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才要考虑赚钱问题。”
  业务的飞速扩张必然带来风险,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是很好的警示。目前我国的理财产品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暴露出了风险端倪。严学旺常说的一句话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是靠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赚钱的,在经营好风险、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才要考虑赚钱问题。
  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兴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还不到0.5%。风险管理部门又新近出台了专门针对零售贷款、零售授信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分支行零售贷款的实时监控。兴业银行还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管理零售业务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严学旺并不认为控制风险会影响业务扩展的速度,这是相得益彰的事情,没有风险管理,不注重风险控制,就不会有持续健康发展。个人进行投资理财时要规避风险,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也是同样道理。
  
  漫谈财富管理
  李青云
  
  1.59万亿美元,32万人,《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和《亚太区财富报告》于10月12日披露了这两个关于中国财富状况的数字,于是财富再次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曾几何时,个人财富这个词语曾经讳莫如深,而今却是频频见诸媒体报端。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众人对“财富管理”一词关注甚多,却鲜有人对何谓财富管理加以解释,或者并不知道什么是“财富管理”。很多人以为财富管理只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事实上中国人的财富观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范蠡可称为中国理财第一人,《史记》写范蠡“既已施之国,吾欲用之家”;《尚书·洪范》、《礼记·大学》对理财也有诸多精彩阐述,因此有“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之说。
  
  财富管理VS个人理财
  财富管理,直白的理解就是对财富进行管理。在古代,无财谓之贫,有田谓之富,故“财”与“富”通常并称,代表资产,因此在广义上,一切针对资产的管理、处置都可以称之为财富管理;而狭义上的财富管理则专指对个人财富进行的管理,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把它理解成个人理财了,然而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正是由于二者内涵相近,大众往往将其等同看待,从而对财富管理产生了曲解。所谓个人理财,通俗地说,大到个人购房置地,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切与赚钱、花钱、管钱相关的事项均可纳入个人理财的范畴;说得再专业一些,个人理财是指通过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消费支出管理等一系列规划,进而达到个人财富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从而保障财务安全,并实现财务自由。可见,凡是涉及个人财产的活动都属于理财规划的范畴,财富管理亦不例外。我们说财富管理并不等于个人理财,那么它究竟又有何不同呢?
  
  财富管理之一:守财
  我们先来看一项调查:在2001年后兴起的“科技新贵”中,有一半人士的最新身家较IPO首日身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不少人都因所持股票价格下跌而导致财富缩水,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其最新身家2.88亿元较IPO首日身家26.48亿元跌去了八成多。但在一片“跌”声中,也不乏成功者,原携程网总裁沈南鹏在携程上市后的不同阶段对财富进行了区别处理的减持手法,包括IPO阶段的有限退出、IPO后有计划的连续减持及此后的广泛投资,不仅避免了身家的大起大落,形成风险分散的资产组合,而且从部分项目中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表面上,科技新贵身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将财富集中于某一股票,但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创业者往往只熟悉如何创造财富,确不了解何为财富管理。“创业难,守业更难”,与财产增值相比,财富管理通常首先强调客户的财产保护需求,即“创业”后须先“守业”,如资产配置、税收筹划、信托管理等。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新贵们如果能够将财富创造与财富管理区分开,以套现、分散投资等新的资产配置方式进行财富管理,就能够避免自己的巨额财富由于某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财富管理之二:增值
  相信很少有“富翁”认为自己的财富已经多到了无需增加的地步了,所以增值仍是“富翁”们所看重的。于是就引出了财富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财富积累。我们再来看一项调查:2006年伊始,私人股权投资延续了2005年底的活跃局面,落定的交易接连出现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且手笔可观。还有调查显示,目前私募证券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了30%左右,其整体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公募基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以私募基金方式存在的大量财富,正是财富管理的主要对象,现实中常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私下专户理财形式、在海外注册基金,或是以信托方式运作。
  
  财富管理之三:遗产
  生命周期使然,无论“富翁”如何精力充沛,他们终有老去的一天。所以,遗产管理就是“富翁”们最后一项财富管理需求——财产传承。大家可能还对2006年初著名艺术家、企业家陈逸飞遗产案记忆犹新:陈因胃出血辞世,由于未留有遗嘱,陈氏家族不能就遗产分配比例达成一致,此后,又节外生枝引出了陈逸飞生前欠前妻200万美元债务的事端,致使陈逸飞遗产纠纷变得扑朔迷离。陈逸飞遗孀宋美英一纸诉讼递交法院,围绕陈逸飞遗产所产生的矛盾彻底公开,一时间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无独有偶,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婚姻、继承引发的财产纠纷屡见不鲜,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和2005年全国法院系统审理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数量均超过一百万件。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对终生财富加以妥善分配和规划,使之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无疑是每一位“富翁”所希冀的。
  
  只为富人来
  我们可以为财富管理下这样的一个定义:为实现高净值个人客户的财产保护、积累与持续传承目标而提供的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服务。其概念的外延小于个人理财,具有显著的针对性。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对财富管理与个人理财加以区别了。首先,财富管理与个人理财的服务对象不同。财丰者为富,因此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通常仅指高端客户,即高净值个人(HNWI,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根据国际惯例,高净值个人的财富标准为流动资产100万美元~500万美元以上;而个人理财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面对的是中低端普通客户,因而也被称为大众理财。其次,财富管理与个人理财服务的内容侧重点不同。财富管理格外关注客户的财产保值需求,对于高净值个人而言,其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额度,面临的财富管理需求已开始从单一的财富积累转向财产保护与传承,例如,如何保证家族企业在传承中股权的平稳过渡,如何实现财富的跨代持续传承。所以财富管理服务的核心理念是:财产保护、积累和传承;而对于个人理财客户来说,投资管理、风险保障往往是其需求的重点,尤其对于投资增值的需求处于重心地位。再次,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与个人理财服务机构不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机构通常是专门的私人银行,而个人理财服务则通常由普通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提供。
  在笔者的经验中,富人们往往过度强调财富积累,而对财富管理呼声很高的金融机构却工具模式单一,很难真正有效解决客户的问题,不可否认,金融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如此,财富管理确也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  南北之间,东西之距,  翻座山,隔条河,  民风就是两样,经济也自然不同。    拿食品来说,榴莲过了长江就少人问津了;  内蒙古的咸奶茶到了天津,  知音全无;一大早吃广式早茶,  恐怕“北京胃”就受不了,  同样,除了老北京,谁还喝得了豆汁?  《钱经》特别推出“双城记”栏目,  为您展示不一样的城市经济,  寻找地域文化背后的经济与生活的梦想。  每个城市有着不同
期刊
在他已成为亿万富翁时,仍向被邀请去他别墅住了一天的朋友要了10元的住宿费。他曾向秘书借5分钱打公用电话,归还时秘书不好意思要,可他勃然变色申斥道:“5分钱是一块钱的年利呢!”然而,这位凶残吝啬的“刽子手”对于慈善事业的捐赠却令人难以置信的大方。他于1937年逝世,享年98岁。他的事业已传到第三代、第四代的子孙手中。    接触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商业史,都难以绕开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
期刊
如果说,9月份《钱经》在上海举办的财富管理论坛是对中国市场的探讨,那么,20天后,波士顿颁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给了我们务实的参考与判断:中国财富管理,任重道远。  在高于GDP年增长率8个百分点后,中国富豪的资产管理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8%的增速,进而掌控了70%的财富份额;尽管,这些家庭才占了总家庭数量的0.4%。财富的超出成熟市场20个点的集中率并不能妨碍金融市场的利益判断,理财市场看到了巨大的
期刊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人的瞩目,他们走过的地方也成为了我们的旅游风向标。想随着名流的脚步,让自己拥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悠闲假期吗?没有问题,名流们已经为我们找好了度假的地点,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大喊一声:“Let’s go!”,出发吧!    掀起滑雪的盖头来      瑞士的雪和滑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置身于这个冰雪国度,哪怕事先有再多的心理准备,也会在一瞬间被她完全征服。你是滑雪发烧友吗?那就跟着
期刊
如果你想买入一只股票然后就置之不理,不用每天看盘,不担心什么风吹草动,坐等按时的分红和收益。那么你就买只蓝筹股吧,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甚至不会给你带来投机的刺激,但它会让你的财务更加稳健,让你心平气和的分享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股权分置改革渐进尾声、超级大盘股纷纷上市、股指期货渐行渐进,这一切都意味中国资本市场步入了蓝筹时代。当你不仅仅把股票投资作为赚钱获利的手段,而当作是理财规划的一部分,
期刊
一位40岁出头的证券公司老总,  居然迷上了一首最新上市的流行歌曲,  但只会哼哼其中的四句歌词:  为什么神经总在飞而不想睡,何苦已经大醉还坚持不退;  根本就没有人会同情与赞美,明明剩下了一个人还隐藏狼狈。  原因是这首歌让他感受到了  自己股市生涯的所有酸甜苦辣和曾经的峥嵘岁月。  这首歌是于娜的首张个人专辑  《孤单的冲动》里面的主打曲目。    孤单的冲动  “我有一种冲动,孤单的冲动。
期刊
2006年证券市场的火热使中国“基民”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不少老基民赚的盆满钵溢。据晨星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晨星开放式基金指数2006年回报率达到79.68%,其中股票型基金指数收益率达到了99.30%。  国内基金的优异业绩得到了国际媒体和同行的关注,据国际权威机构彭博资讯(Bloomberg)12月11日发布的全球分洲基金增长率排名,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以149.826%的最
期刊
2006年以来,基金以其过硬的业绩表现证明了其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此外,开放式基金也遵循了及时回报投资者的原则,2006年11月以来,不少绩优老基金纷纷开始分红,展开有史以来基金业最强的一轮分红潮。40多支基金推出大比例分红方案,累计分红资金将近100亿元。  多支基金2006年以来分红次数超过10次,单次分红金额也屡创新高。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样一个基金时代,到底应该选择买哪一种
期刊
在沪深股市惊人的上升势头中,除了股指基金的投资者笑得和不拢嘴外,更多的人抱怨,他们的股票几个月来收益甚至达不到5%。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了他的秘密,他只看标普中国和沪深300指数。而他所管理的基金近期表现优异,年收益率超过100%。  2006年12月15日,上证综合指数再次创出新高2270.64点,在此前的一个交易日,“新高”还是2250.32。事实上,从10月9日开始,这样叠创新高的势头就没有
期刊
用“丰收”二字形容陆续出台的2006年经济统计数据毫不为过,相信参与到金融资本市场投资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分享到了这“丰收的果实”。于是,人们更关心的是200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如何?至少现在已经有“中国经济要出现拐点”这种似乎不和谐的声音。  宏观经济形势会极大影响个人投资决策,在经济剧烈波动甚至衰退的情况下,投资者肯定不敢轻易出手。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对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