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于社区的节目制作和互动平台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前,广播听众的状态大多是这样的:每天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每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主持,并把他们当作偶像,会给他们写信,希望他们为自己的朋友播放一首喜爱的歌曲。如果这些音乐电台的主持人邀请他们去参加一些活动,听众们都会蜂拥而去。后来,进入新的时代,听众可以打电话到节目组,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在电台分享自己的爱情故事。广播的互动性更强。现在,广播电台更多地利用社交媒体,希望听众可以随时随地加入进来。那未来是怎样的?公共服务广播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我想提高听众的参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要利用数字平台去创造新的想法,使听众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节目制作当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听节目。
  我们要思考,除了写信、打电话、社交媒体,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听众更好地参与到节目当中。香港电台开展了基于社区的广播服务,创建了社区互动平台,邀请公众到平台上制作节目并进行广播。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设置主题,以讲故事或者分享经验的方式来丰富主题内容。比如:一个飞行员,他就可以选择“解密飞行的奥妙”的主题;热爱动物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经历的真人真事去倡议公众保护动物。比如:一档名为《无执照无话语》的节目,主要介绍怎样申请各种执照,同时提供一些小秘诀。还有很多关于怎样维护家用电器或家里设施等的主题。通过互相分享经验,激发听众的参与度和创意。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关注少数民族的主题,比如《忘记的态度》《忘记的礼貌》等,传递伊斯兰的文化,希望以此提高人们对礼仪的关注,提升自身的礼仪水平。这些所有的节目都是听众自己制作的,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由政府拨款捐助的。创建这个平台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做节目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增强社区的包容度、社区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之间的互信。除了听众自己办的节目,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主题,号召听众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一共有708名申请人参与到项目中,一共制作了2000小时左右的节目。我们的领域是开放型的,参与者可以自己选择主题,包括少数民族的文艺、科学、教育、社会服务、经济、宗教等等,每天有两个小时的广播时间。
  当然,要把这些节目放到广播频率中播出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比如协调他们选择和制作节目,举行一些培训、研讨会,提升参与者的节目制作水平。此外我们还安排了很多电台的访问和考察,来保障参与者可以成功地录制节目。因为他们可能是在家里面或者是在其他地方制作节目,我们作为协调员需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会制作一些教学视频和培训教材,并放到网上供参与者免费下载。
  (整理:宁黎黎)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通过笔录他人口述的方式翻译了11个国家98位作家180多种作品。其中一部分被广为阅读,风行一时,并获得了众多现代著名作家的赞誉。然而,在以原文为
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翻译无论是在儿童文学还是在翻译领域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且特殊的地位。然而,儿童文学翻译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研究发展很不平衡,这一现状值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