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探索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完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为主题,提出加强国际传播学学科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文科教育、完善全媒体国际传播教育体系的时代需要,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理论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明确高校党委“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作决策过硬、抓班子过硬、带队伍过硬、保落实过硬”的职责内涵,以“立得牢、站得高、把得准、管得严、聚得紧、督得实”为目标导向,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形成相应制度体系,切实把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技能型社会建设下,职业技能培训应体现出终身性、发展性、制度性三大属性.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政府做好公共培训资源供给统筹工作,发挥企业先进技能培训项 目的主体角色,筑实职业院校对技术知识的系统开发,优化行业协会对培训标准的指导功能.
世界各国都强烈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都加紧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研究国外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对新时期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四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高校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四史”教育指引政治方向,树立正确历史观;把握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时代导向,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供给主体、高等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保障、政府政策保障、社会制度保障,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创新就业工作模式,通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重点、行业企业合作为平台、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为保障,创新创业典型为示范等举措推进“五业融通”,从而推动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满意就业.
思政案例大赛旨在实现知识和价值观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挖掘与领会的转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大赛通过打造“课上-课下”联动、“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围绕“三个融合”,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三个协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体系;“两个支点”相互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效能;构建“一套话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农林高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河南省农林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会议精神,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全力推进农林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彰显学科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新时代新农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