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7924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抗原提呈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前和治疗满4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 d使DC增殖、成熟,随后与HBsAg 共同孵育3 h,丝裂霉素C处理后再分别与自体PBMC共同培养72 h,培养结束前12 h加入7.4×104 Bq 3H-TDR,收集细胞测定cpm值.实验中以8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干扰素α治疗4个月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增殖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了2.8倍;治疗前DC的抗原提呈作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均为P<0.001),治疗4 个月时DC的抗原提呈作用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无应答组比较,完全应答组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DC的抗原提呈作用均显著增强(P<0.01和P<0.001),而部分应答组与无应答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的抗原提呈能力低下,干扰素α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抗原提呈作用,并且DC的抗原提呈能力似乎与患者对干扰素α的应答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拉米夫定是目前世界公认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有资料显示,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肝癌发生率也降低.但并不能根治慢性肝炎,主要的问题是持续应答率较低,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期治疗后发生病毒耐药突变导致药物敏感性下降.治疗HIV/AIDS的实践证实,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1995年批准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适应证后,又分别于1997年和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