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六,为我们破解了多少教育难题?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六,江苏省溧阳市辖内一所普通的乡村初中。现有13个教学班,43名教职工,600多名学生。几年前,后六还是一所教育质量一般且在布局调整中准备撤并的学校。几年后,后六教育质量来了个大跃进,连续三年综合考评都名列全市前茅,让决策者们再也下不了撤并的决心。凡是脚步走到后六的人,亲眼目睹校长胡建军与他的教师团队创造的一切之后,感动之下,大多会说上这样一句赞语:后六,又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其实,后六的意义不仅是创造了又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破解了许多教育难题:
  一是硬件决定论——后六没有高楼大厦。身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后六的校舍和教学设施、设备无疑都是落后的,实验室的屋顶是漏的,遇到暴雨天气,偶尔还会大珠小珠落不停;食堂由三间破旧平房改造而成,几乎没有餐桌,师生中午在校吃饭,要么就地站着,要么在教室或办公室;一个不大的泥土操场,雨雪之后,操场、跑道经常是泥泞不堪,学生做操、跑步、上体育课都深受影响。
  二是师资决定论——后六没有大牌教师。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后六的师资也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方面是优秀的师范生不愿来,每年最终到后六报到的师范生,大多数都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是成熟的骨干教师想进城,后六每年都有一些优秀教师调离,仅2007年,后六一下子就走了4位,一位是年级组长,三位是教研组长;学科教师也不配套,于是出现了学体育的教物理、学音乐的教地理、学生物的教化学的情形。
  三是生源决定论——后六没有优秀生源。后六无权选择学生,其施教区有8个行政村,每年市区的名牌初中都会将所谓优秀的学生“考”走,有钱和有关系的人家,也可以想方设法将孩子送进城里读书,走不掉的就成了后六生源的主体。近年来,后六校园里有了一些新面孔——在城里学不好的学生。
  四是非揪不胜论——后六师生都很轻松。后六师生每天早晨七点十分之前到校,下午五点十分(冬季五点)离校,周六周日从不以各种名义补课。教师教得轻松,即使是学生晨读,教师也不用进班。学生学得也轻松,初一、初二的学生每天晚上八点半左右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作业,看会儿书后便可以睡觉;即使是初三学生,完成作业基本上也都不会超过九点半。学生大多能说能唱,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五是副科负担论——后六没有主科挤占副科的现象。后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开齐开足,且像主科一样力求上好,即使是到了初三,每周三节体育课、各一节音乐、美术课也是雷打不动。为了保证副科的质量,学校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考评条例,校长胡建军更有“副科上不好就是破坏”的理论,且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
  初中阶段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细腰”。如何让这个“细腰”强健起来,一直是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梦想解决的问题。胡建军将后六的强健归纳为三条:一日“将常规抓好”,二日“将过程抓实”,三日“将细节抓严”。当然,后六的成功可能还有其他动因,也可能还有其他概括,但丝毫不影响后六对我们办好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意义。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后六为我们办好初中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样本,同时也再一次印证了已故平民教育家姚正平先生的“精致管理理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会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会不简单。如果我们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都能像胡建军和他的教师团队那样,怀揣一颗教育良心,脚踏实地,努力把每一件看似平凡、简单的事情做好,初中教育这个“细腰”可能就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自然强健起来。
其他文献
在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中,《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三节是教学的重点。圆、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形体,
墓地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睡觉的地方。因此在城市公墓中的墓碑上发现诸如“在睡梦中离开人世”“愿逝者安息”等铭文与这一含义完全相呼应。在墓地里,遗体排列成行,上面覆盖石碑或大理石碑,就好像在一个个神秘的宿舍中安歇。  另外,除了那些类似恐怖片故事里的墓地,例如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公墓的风格大有不同,例如位于威尼斯岛上的圣米歇尔(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