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台湾艺人小S代言的“胖达人”面包被查出违规添加9种人工香精,小S不得不公开道歉的新闻,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明星代言广告的关注。如今,名人、明星代言广告已屡见不鲜,中国古代有名人代言广告吗?如何吸金?
春秋时期的“出场费”
中国的名人广告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著名的“伯乐相马”就是名人的促销行为。苏代是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了伯乐相马的故事。他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
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据《史记》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这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东晋出现的“慈善广告”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
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唐宋流行的“商业软文”
唐宋时期,商业活动中利用名人效应现象更为突出。这一时期,请名人为商品作赋吟诗,成为一种潮流,酒、茶、食物等都曾通过名人效应得以推广。当时不少名人留下来的诗作,在今天看来都属于广告中的“商业软文”。著名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就是专为兰陵出产的一种酒而写。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从茶叶到馓子,再到猪肉,他都曾做过推广。当年海南儋县有一老妇人制作的环饼,即时称“寒具”、俗称“馓子”的一种油炸食品,非常好吃。苏东坡被贬谪于此后,给这家铺子写了一首《寒具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写,这家铺子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也不乏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这在古代叫“托儿”,即俗话所说的忽悠人。一些无良商家利用名人的名气搞坑蒙拐骗,和现代利用明星作虚假代言如出一辙。
(小娅摘自作者博客)
春秋时期的“出场费”
中国的名人广告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著名的“伯乐相马”就是名人的促销行为。苏代是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了伯乐相马的故事。他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
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据《史记》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这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东晋出现的“慈善广告”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
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唐宋流行的“商业软文”
唐宋时期,商业活动中利用名人效应现象更为突出。这一时期,请名人为商品作赋吟诗,成为一种潮流,酒、茶、食物等都曾通过名人效应得以推广。当时不少名人留下来的诗作,在今天看来都属于广告中的“商业软文”。著名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就是专为兰陵出产的一种酒而写。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从茶叶到馓子,再到猪肉,他都曾做过推广。当年海南儋县有一老妇人制作的环饼,即时称“寒具”、俗称“馓子”的一种油炸食品,非常好吃。苏东坡被贬谪于此后,给这家铺子写了一首《寒具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写,这家铺子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也不乏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这在古代叫“托儿”,即俗话所说的忽悠人。一些无良商家利用名人的名气搞坑蒙拐骗,和现代利用明星作虚假代言如出一辙。
(小娅摘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