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让学引思”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确定了学生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就是,教师在日常组织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用“让学引思”的理念,进行了初中语文课堂“三步五生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谓“三步五生课堂”,是一种理念与环节交互的立体化学习模式。“三步”即预学——研学——拓学三个学习流程。“五生”是指生动、生活、生成、生本、生命的总称,其具体内涵包括: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生动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课堂”;顺应学生思维动态的“生成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体现个体生命意识的“生命课堂”。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状态的一种呈现方式,也是评价、测控课堂的具体载体。
  在具体教学中,我针对不同課型实施“三步五生”课堂教学学习模式:
  1.新授课
  第一步——预学。课前要求学生从整体着眼,按照课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所学文章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研学。课上根据预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浅层次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研究与讨论,形成对章节内容的准确理解。
  第三步——拓学。围绕章节内容,逐渐拓展,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研究,对该章节的难点、重点内容深入探讨,弄懂弄通后,举一反三,用—定质量的练习来巩固。
  2.复习课
  第一步——预学。课前利用近几年的高考典型试题或者平时考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试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命题者在这一考点上命题的思路,分析研究出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步——研学。课堂上让学生展示预学的成果,并利用这些思路和规律来探究针对这一考点所出试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步——拓学。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思路与方法后,再用一定的实例来验证这些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后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解题能力。
  3.讲评课
  第一步——预学。课前将练习的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互相讨论,让部分弄懂或没有弄懂的学生对明白或不明白的题目通过讨论进行互补,这种讨论是小范围的,更容易起到好的效果。
  第二步——研学。课堂上让学生针对共性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解决,教师通过提示,引导启发学生再次讨论,或做练习等方式解决。
  第三步——拓学。针对正答率较低的试题配套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讲评、巩固加以解决。
  “三步五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学生——变在听中学为在思中学
  以往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总以听客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三步五生课堂”教学新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中研学或课后拓学,具体操作者都是学生自己,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步五生课堂”教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而其最高层面应该是在“思”中学,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融汇于课内外的学习中,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提升。
  2.教师——变只备教材为设计活动
  设计之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大厦。没有科学、艺术、精到的设计,就不会有优化的教学活动。我们教语文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让学生孤立、被动地学习,对学生学好语文无济于事。在备课中,如果只备教材,就注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点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只有将学生纳入备课内容中,将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才能使课堂成为思考者的领地,智慧者的天堂。
  “三步五生课堂”要求老师教学不是备课,而是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不求多而细,而求精而活。也就是说,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易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兴趣的疑问点或关键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探究问题的症结昕在。
  在教学教程中,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尝试以活动贯穿课堂,例如,预学过程可安排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研学活动中,或是针对预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或是针对章节问题中的难点进行研讨。“三步五生课堂”摒弃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追求所谓的“进度”或“速度”,更反对不顾学生兴趣和接受能力而强行灌输,它强调的是找准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3.课堂教学——变教师预设为师生生成
  “三步五生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是老师着力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三步五生课堂”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富有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潜能。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老师只在活动中起“让”与“引”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主宰与代庖者。这样,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构建起来的。
  预学也可以超出章节内容,如课前让学生进行研读语文教材、解题活动,对典型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三步五生课堂”中的“生成课堂”是教师的“预设”與学生的“预学”逐步达到融合的过程,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变换、共同提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各自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和表述方式,通过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意见的交换机,实现智慧的生成。
  总之,在“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的“的三步五生课堂”,是追求语文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追求语文教学教程中教师的高效教学和持续发展的新课堂,是促进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课堂。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作文写不好,不能老把责任推给学生,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和指导学生作文。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以为有这样四个结合:  一、课上讲授和课下模仿练习相结合  比如学完高一诗歌单元,就要学生学习使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仿写”《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橋》,让学生自己动手“照猫画虎”,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没有人笑话你。正是这种“高级模仿”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而且,投资的重点区域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在台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承接辐射
目的建立血清C肽超微量磁免法的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标本和各类试剂减量5倍,再进行血清C肽检测.结果该法线性为0.05~6.00 nmol/L,平均回收率为98.6%,批内CV为3.67%,批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课题组经过历时三年的研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这一报告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方面共六大项的内容。笔者认为,这一报告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管是从高考作文检测的角度来看,还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所体现的“学用一体”思想与观
一、引导学生进入对话角色  教师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比如新生入学伊始,教师新任某班级,或者借班开设公开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加教学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放下身份,他的亲切应胜过威严。优秀的教师上课开场白总会调节气氛,让学生轻松面对教师的提问。教师应以谦虚和蔼的形象示于学生,用幽默的语言和随和的态度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说话、发问与探想。其次,教师要打消学生的顾忌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鲜明主题,但改进企业环境治理绩效仍然任重道远。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官员变更将对企业环境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离开了思考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鹦鹉学舌,毫无生气与活力。关注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引领学生在认真揣摩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远比依赖教师讲学而获得知识更有意义与分量。突出“探究”二字,不仅能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探索尝试中获得深度认知体验。通过自我默读摘选、小组讨论争辩、情景小品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探究,一方面,对活化阅读认知素材起到一定
语文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极为重要的载体。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加以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素养的全方位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应对西方文化冲击  随着世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到高二,必修教材基本学完,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把在情感、技巧结构等上与教材文本有共同之处或写法截然不同的文章放到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阅读,理解文本,揣摩期中的情感、技巧,选材立意、章法结构等,完成高中语文“阅读鉴赏”的教学任务,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摸索出写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即高考的内容和语文学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