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DPN患者的诊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6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和益气滋阴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患者下肢神经的传导速度(SCV和MCV),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并观察两组肌电图疗效.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电生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MCV、SCV、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SS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MDA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有效率、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随机行走模型结果显示:对照组每正向行走1步,SOD、MDA、MCV、SCV综合改善率分别为11.2%、15.3%、10.5%、14.3%,观察组每正向行走1步,SOD、MDA、MCV、SCV综合改善率分别为17.3%、26.5%、16.1%、25.6%,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温针灸联合益气滋阴方可有效治疗DPN,尤其是对于神经传导、氧化应激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定眩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49例,给予患者定眩饮治疗,应用飞利浦EPIQ5超声诊断仪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2周患者头、颈部血管流速信息,收集患者临床症状量表、中医全身证候评分量表信息,分析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两周的经颅多普勒、临床症状量表与中医全身证候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后2周的临床症状量表评分、中医全身证候评分比
“脾藏营”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其本质是脾主转运.脾的正常转运是脾藏营功能正常的基础,是五脏六腑畅达的重要生理环节.脾藏营失司则脾营不足、脾营不运,机体代谢异常.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病程日久引起脾不升,胃不降,以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为主要临床表现,即脾藏营失司是糖尿病胃轻瘫核心病理环节.线粒体应激是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发病机制,线粒体是物质能量代谢的核心细胞器与中医学之“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健脾助运法能调节线粒体应激,恢复脾藏营功能,改善糖尿病胃轻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