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与PPARγ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11%,发病率居涎腺癌的第2位。SACC易侵犯神经,侵袭性极强,组织类型及肿瘤生长的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1]。SACC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转移部位以肺部最多见[2],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 SACC 肺转移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测SAC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比较疝环充填与prolene henria system(PHS)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评价2种术式疗效的优缺点。方法将腹股沟疝患者206例随机分为网塞组98例与PHS组108例,比较2种术式
患者,女性,47岁,已婚,农民,因"多尿、多饮6年,全身皮疹3年,呕吐1d"于2009年8月15日入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多饮症状,胃纳一般,无明显体质量下降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考核活动的通知》的要求[1-2],为了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2010年8月我
临床上颅脑损伤是外科很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明显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脱水降低颅压、抗生素防治感染以及纠正水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