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城管在发生“跳踩商贩头”事件后,连出昏招,先是宣称打人城管是“临时工”,后又冒出一封“作者含糊”的公开信。延安市政府在处理“踩头事件”上的“步步惊心,着着行错”。
忽视“黄金72小时”
2013年5月31日下午3时,延安市城管监察支队凤凰大队稽查一中队对市区旅游景点周边流动商贩进行例行检查。下午5时,在实施暂扣过程中,执法人员与美利达车行店主刘国峰等当事人发生暴力冲突。不久之后,一段“城管暴踩商户头”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引起网民的强烈愤怒。
从政府公关的角度来分析,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如果想安然善后,方法有很多,不过,不管哪种方法,其基本原则是相通的,比如“第一时间原则”“承担责任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情感共鸣原则”等。
而从那封“公开信”中所写得知,5月31日,事件发生后,刘国峰即受伤住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但是信中提到,事件是在被网友广泛关注的同时引起政府的重视,此时,延安市政府才成立了 “5·31”城管执法冲突事件处置领导小组。6月5日,延安市政府就“延安城管打人”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强通报事件经过和对有关人员的处理结果。
危机公关,时间就是一切。从5月31日到6月5日,很显然,当地政府错失了处理危机的“黄金72小时”,使负面舆论发酵坐大。
“鸵鸟式”应对引连锁危机
在对事件的后续处理中,“协管员”一词引发了第二波舆情峰值。“踩头事件”中的“黄衣女子”郑媛媛就在协管员的行列。“协管员”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临时工”。央视《焦点访谈》在关于该事件的报道中发出质疑:为什么出问题的总是临时工?为什么执法队伍中总有那么多临时工?
6月7日,延安市城管局局长张建朝到医院,向刘国峰鞠躬道歉,并承诺城管局承担其全部医疗费用,并安排专人照顾他。这是张建朝事发后首次公开露面,也已经是刘国峰住院的第七天。
不能“承担责任”,就要“承担后果”。发生事情,就逃避推卸,采用拖字诀,这样“鸵鸟式”的应对又引发了更大的舆论危机。延安城管大厦超标被质疑,他们采取的是“继续不承担”,“鸵鸟式”地拆除大厦招牌;延安城管局长被曝豪华座驾超标;延安城管局网站被疑链接至色情网站;“协管员”郑媛媛被“人肉搜索”,甚至爆出“艳照”以及所谓的“背景”;延安城管系统中约1/4属于临时工,城管队中有队员系领导安插来的“关系户”……媒体和网民还在继续挖掘更多关于延安城管系统的丑闻。
误把公关当“造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开信”事件再一次侮辱了网友的智商。6月7日,百度贴吧“延安”吧出现一篇题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发帖者称,“受当事人刘国峰本人委托,美利达现将他致各网友的一封信发布于此”。 这篇帖子被广泛传播后,网民们普遍质疑其真实性,认为公开信用语太“官腔”且不合常理。随后,公众和媒体围绕“信是谁写的”展开了大搜索,被爆出的却是一出狗血反转剧。刘国峰明确表示:“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
而对网传商户写道歉信一事,延安城管局再次表现出“鸵鸟”的姿态,称“不知情““正在调查”。至6月14日,新华社发布新闻通稿说,该信是由刘国峰亲自上传到百度贴吧,内容是与延安市城管监察支队协商达成共识后,由委托人马某执笔写的。
从冲突、城管、临时工到公开信,当地政府已成功地将扑向城管的怒火转移到政府身上。虽然,新华社通稿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是绝大部分网友已自动将该公开信认定为政府公关的产物。事实上,政府公关的目的是解决冲突,虽然目前我国各省市政府公关部门的组建尚未到位,但是政府公关工作一直在进行。正确的政府公关应该让公众感受到的是无错以勉之,有错则改之的执政底气,即便是如雷政富事件,快速应对和处置,都能扭转糟糕态势。

忽视“黄金72小时”
2013年5月31日下午3时,延安市城管监察支队凤凰大队稽查一中队对市区旅游景点周边流动商贩进行例行检查。下午5时,在实施暂扣过程中,执法人员与美利达车行店主刘国峰等当事人发生暴力冲突。不久之后,一段“城管暴踩商户头”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引起网民的强烈愤怒。
从政府公关的角度来分析,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如果想安然善后,方法有很多,不过,不管哪种方法,其基本原则是相通的,比如“第一时间原则”“承担责任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情感共鸣原则”等。
而从那封“公开信”中所写得知,5月31日,事件发生后,刘国峰即受伤住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但是信中提到,事件是在被网友广泛关注的同时引起政府的重视,此时,延安市政府才成立了 “5·31”城管执法冲突事件处置领导小组。6月5日,延安市政府就“延安城管打人”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强通报事件经过和对有关人员的处理结果。
危机公关,时间就是一切。从5月31日到6月5日,很显然,当地政府错失了处理危机的“黄金72小时”,使负面舆论发酵坐大。
“鸵鸟式”应对引连锁危机
在对事件的后续处理中,“协管员”一词引发了第二波舆情峰值。“踩头事件”中的“黄衣女子”郑媛媛就在协管员的行列。“协管员”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临时工”。央视《焦点访谈》在关于该事件的报道中发出质疑:为什么出问题的总是临时工?为什么执法队伍中总有那么多临时工?
6月7日,延安市城管局局长张建朝到医院,向刘国峰鞠躬道歉,并承诺城管局承担其全部医疗费用,并安排专人照顾他。这是张建朝事发后首次公开露面,也已经是刘国峰住院的第七天。
不能“承担责任”,就要“承担后果”。发生事情,就逃避推卸,采用拖字诀,这样“鸵鸟式”的应对又引发了更大的舆论危机。延安城管大厦超标被质疑,他们采取的是“继续不承担”,“鸵鸟式”地拆除大厦招牌;延安城管局长被曝豪华座驾超标;延安城管局网站被疑链接至色情网站;“协管员”郑媛媛被“人肉搜索”,甚至爆出“艳照”以及所谓的“背景”;延安城管系统中约1/4属于临时工,城管队中有队员系领导安插来的“关系户”……媒体和网民还在继续挖掘更多关于延安城管系统的丑闻。
误把公关当“造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开信”事件再一次侮辱了网友的智商。6月7日,百度贴吧“延安”吧出现一篇题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发帖者称,“受当事人刘国峰本人委托,美利达现将他致各网友的一封信发布于此”。 这篇帖子被广泛传播后,网民们普遍质疑其真实性,认为公开信用语太“官腔”且不合常理。随后,公众和媒体围绕“信是谁写的”展开了大搜索,被爆出的却是一出狗血反转剧。刘国峰明确表示:“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
而对网传商户写道歉信一事,延安城管局再次表现出“鸵鸟”的姿态,称“不知情““正在调查”。至6月14日,新华社发布新闻通稿说,该信是由刘国峰亲自上传到百度贴吧,内容是与延安市城管监察支队协商达成共识后,由委托人马某执笔写的。
从冲突、城管、临时工到公开信,当地政府已成功地将扑向城管的怒火转移到政府身上。虽然,新华社通稿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是绝大部分网友已自动将该公开信认定为政府公关的产物。事实上,政府公关的目的是解决冲突,虽然目前我国各省市政府公关部门的组建尚未到位,但是政府公关工作一直在进行。正确的政府公关应该让公众感受到的是无错以勉之,有错则改之的执政底气,即便是如雷政富事件,快速应对和处置,都能扭转糟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