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是进行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应重视语言的教学,将生活作为素材库,充分利用语言教学资源,依托有效的师幼互动开展多元化的语言活动,帮助、鼓励幼儿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夯实幼儿语言交流的基础。

一、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者们对语言教育相关活动内容的界定,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是专门的活动。指在日常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深化与提炼所得到的语言素材,从而充分了解语言规则并做到有意识地运用。具体包括学说普通话、讲述、谈话、文学作品欣赏以及早期阅读等。这是目前进行幼儿语言教育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
  二是渗透的活动。指依据学前儿童已掌握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学习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渗透式的语言教育广泛分布在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儿童日常的人际交往、生活、学习以及游戏活动中。
  本文提出的语言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指的是前者,即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这里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

二、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基础,还是幼儿学习知识、智力发展的重要工具。现阶段,一些幼教机构和家长过于关注识字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比识字更重要。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一般会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第一,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扩大其交友范围,对幼儿性格的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效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师幼互动方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主题活動时,可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设计符合幼儿兴趣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的欲望。教师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可采用比赛法,如比一比谁说得好,给予说得好的幼儿奖励,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和热情。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说中玩、玩中说。如传话游戏,将幼儿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教师把传话的内容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幼儿,然后让幼儿依次向后传,游戏结束后请最后一名幼儿把传话内容说出来,看哪一组传得又快又准,这种游戏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又培养了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契机,激发、支持和引导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愿,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可说,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成功和快乐。
  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愉快的语言表达环境,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活动方案,让每位幼儿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幼儿自信心。语言活动及任务不应过于简单,避免因缺乏挑战性而导致幼儿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但任务也不可太难,否则会令幼儿感到沮丧,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活动任务既可以完成,又有一定的挑战,从而逐渐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童话故事表演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通过声音表达故事角色的特点。以“小红帽”童话故事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可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声音,如老奶奶沧桑的声音、大灰狼沙哑的声音等。通过模仿强化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1)教师通过示范讲故事,使幼儿体会不同角色的声音特征。(2)教师可将幼儿按口语表达能力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分别模仿每个角色的声音。(3)教师再次示范讲故事,让幼儿知道针对不同的故事情节需要调整语调和语速。(4)通过小组合作,幼儿对教师示范的角色声音进行再模仿,在合作中体验沟通表达。
  (三)在童谣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可为童谣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提高童谣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首先,幼儿教师可将音乐与童谣结合,增强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选取的童谣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认知。最后,教师选取的童谣应具备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在学习时头脑中呈现画面感,帮助幼儿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挑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童谣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幼儿学习和记忆,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在绘本阅读中强化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
  绘本阅读可增强幼儿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教师可引导幼儿掌握相应的读图技巧,使幼儿在阅读中理解图片表达的意思。以绘本“两棵树”为例,幼儿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录音,同时展示绘本图片,刺激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依据绘本内容对语言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以问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幼儿理解图片表达的意思。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两棵树是一模一样的吗?幼儿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发现两棵树是不一样的。在幼儿组织语言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树木的形态方面来描述,如“一棵树高,一棵树矮”。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延伸,依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孩子们,高矮属于一对反义词,在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反义词?”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比如大小不同的苹果、粗细不同的树木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教师也可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主动参与并准确表达,引导幼儿真正了解反义词的基本含义,使幼儿在日常表达时用词更准确。
  (五)在师幼互动提问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胖熊吹气球》为例,教师向幼儿提问:故事中,谁有几个什么东西?幼儿回答:胖熊有四个气球。教师接着提问:谁将什么东西送给了谁?幼儿回答:胖熊将气球分别送给了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猪。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能将正确的词语填进问题中从而构成完整的一句话,在师幼互动提问中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快乐圣诞节”语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怎么才能将礼物送给好朋友,很多幼儿虽然心中明白但表达不清,此时教师依然可以通过填空式提问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例如“谁将什么形状的什么送给了谁”等。通过填空式提问,及时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的“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需要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实现。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提高师幼互动有效性十分重要。幼儿教师在进行具体提问时,应该紧密结合幼儿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开展相关语言活动。
  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教师与家长应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应以符合幼儿客观认知水平为前提,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教学活动,精准把控细节,优化师幼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患者会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而如何护理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患者的家人了解患者患病期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护理患者。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阅读区里的绘本不是幼儿的首选,他们更愿意选择到游戏性强的区域活动。幼儿园教师应当尝试打破资源边界,在绘本阅读中融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让幼儿在绘本游戏中产生亲切感和胜任感,让其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其阅读兴趣。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一、从园内资源的开放拓展做起,生发阅读之趣  陶行知提倡兴趣的作用,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应想办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
幼儿园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幼儿园的诸多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重点教学活动,同时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活动。为此,本文探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与探究性原则,希望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一、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原则  在带领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为了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早期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很多幼儿园的班级和公共区域都有阅读区。笔者认为,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习惯和兴趣的养成,在于阅读活动的层层推进;阅读活动的推进则需要孩子和教師共同的探索和实践。实践一:简单分类,自由取放  首先选择教室中安静且采光较好的一角作为阅读区,在创设温馨适宜环境的同时,提供品种丰富的图书,将图书按照种类、大小等整齐排放在书架上。孩子们在休息时间可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进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是指人或者动物在内在或者外在刺激下的一种本能反应。幼儿的情绪一般在两个主要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是幼儿的个性,一个是幼儿所处的环境或接收到的内在信息。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
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头戏”,目前许多幼儿园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如幼儿间重视同性交往忽视异性交往、交往不积极、形式不灵活等。另一方面,课程游戏化在幼教领域发展迅速,其寓教于乐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幼儿的青睐,成为课程组织的首选形式。教师应在课程游戏化中有意识地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一、立足优势,做好游戏中提升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准备  基于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课程游戏化
近期,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带领幼儿探寻春申文化,讲好春申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我园春申校园文化建设的总基调是回归本真、创新前行,总目标是建设完美人格的乐园,期望打造一所具有江阴文化特色的校园。笔者结合近期正在开展的户外三大文化主题乐园“礼乐园”“农乐园”“军事乐园”活动,阐述我园相关活动的推进历程。一、有勇有谋军事乐园  “军事乐园”最受幼儿喜爱。幼儿在其中可以尽情奔跑。因此,教师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腔内容物通过受阻,临床上称之为肠梗阻。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具体病情因人而异。肠梗阻患者发病之后通常会出现以下四种典型的症状,即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排便排气停止。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地发现疾病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一般情况下,能遏制疾病的发展,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是对疾病不重视,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按照发病原因,肠梗阻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
二胎政策出台后,很多家庭选择生养二胎。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占据了家长的部分精力,部分家长可能无法顾及大孩的感受,致使大孩的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始出现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二胎家庭中大孩的教育问题以及相关解决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一、问题表現  部分大孩学习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书写乱、课桌物品摆放不齐、无时间观念、不爱思考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大孩没有归类
众所周知,孕妇在孕期需要接受多次超声检查,但有部分女性对超声检查的认知相对缺乏,认为超声检查存在辐射,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拒绝接受超声检查。因此,本文将带大家了解关于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针对孕期需要接受超声检查的原因?超声检查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应该做几次超声检查最佳?等问题进行科普讲解。什么是超声  对于多普勒超声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对于B超大家众所周知。B超是一种医用检测设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