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代夫是南亚印度洋上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国家,全国由1200余个大小珊瑚岛屿组成。它是亚洲第二小国,却是世界最大的珊瑚岛国,118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中陆地只有298平方公里,平均气温28℃。人口约40万,其中10余万人生活在首都马累,其余生活在散布全国的200余个小岛上。
一万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盖大量融化,马尔代夫群岛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惊人速度急剧上升。而同一时期,马尔代夫地区的珊瑚岛礁也快速生长,因而没有被海水淹没。在大约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剧减缓到每千年2米。而在过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这一时期,马尔代夫地区可能首次出现了一批岛屿。
研究人员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珊瑚礁的生长速度应该赶得上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两种因素对珊瑚礁的生长有极大负面影响:一是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破坏珊瑚礁;二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会增加海洋的酸性,对珊瑚礁群的架构造成不利影响。研究人员表示,关于马尔代夫群岛将来是继续存在,还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许多暗礁小岛那样沉入大海的问题,还有待研究揭示。
从高空望去,马尔代夫不愧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个苍翠群岛镶嵌在蔚蓝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样光彩夺目,难怪这里被称为“人间天堂”。不过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陕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因为国土面积太小,陆地散布过于分散,马尔代夫几乎没有工业,小店里面出产的大部分工业制品都是不远的邻国斯里兰卡制造的。国家治安不错,当地人笑称马尔代夫有小偷小摸,却没有抢劫,因为在这里不能跑得太快,否则会扑到海里。
我们的目的地是维拉瓦鲁岛,乘坐水上飞机从马累出发,大约20分钟到达。刚下飞机,我就被这美丽的风景震惊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金色的阳光,碧海蓝天,因为是珊瑚岛,所以沙滩上的沙子都是纯白色。从小就学过“风景如画”这个成语,却第一次感同身受,也许传说中的天堂就该是这个样子,用什么华美辞藻来形容好像都显苍白。“在马尔代夫天堂般的珊瑚礁群,你将体会到独一无二的马尔代夫维拉瓦鲁之神奇、浪漫,与宁静。时间在这里是静止的,温暖的阳光让你寻回一度以为曾经失去的梦。在海风中醒过来、与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一起游泳、在豪华舒适的别墅里无所事事,躺在星空下瞭望午夜星河,你可在这里找到你的天堂”,我想还是Banyantree Maldives网站上的这段介绍比较贴切。
小岛不大,沿着岛闲庭信步半个小时便可走一圈。在这样的小岛上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习惯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刚开始会很不适应,但是强制自己慢下来后,才知道度假和旅游的区别。每天最大的功课就是慵懒地晒太阳。从我们住的沙滩屋出来走上两步就是美丽的海滩,喝一口冰镇的饮料,然后在椰子树下的吊床上悠闲地睡个午觉,伴着海浪和树叶的沙沙声,甚是惬意!夜晚在海滩边的躺椅上看满天的繁星,这时漆黑的大海和白天那种浅蓝和深蓝相间的华美相比又多出一番神秘,令人在由衷赞美自然之瑰丽的同时不由心生敬畏之情。
浮潜也极有意思的,装备上全套的浮潜用具,穿上救生衣,便可以坐着船到深海区一探大海之美。小丑鱼、魔鬼鱼还有许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海洋生物,在多彩的珊瑚间穿梭。一群小鱼贴着我们的肚皮游了过去,遇到几条大鱼,倏地如利箭一般散开了,而大鱼的下面一只大海龟在慢慢地划着水,这一幕幕都令人难忘。在这里建议日后去浮潜的朋友即使水性好也最好穿上救生衣,一位朋友仗着自己水性好,并且要在水下拍照而没有穿,在近1个小时的浮潜上来后,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晒伤了,之后几天一碰便疼得厉害。
在接后的两天,我们从维拉瓦鲁岛上的沙滩屋搬到了离岛不远的水上屋。维拉瓦鲁的水上屋(又称“水中阁”)是马尔代夫最有名的。挑一块大大的珊瑚礁,在上面支起柱子,再在上面搭上平台,建起二层的小房子,每栋水上屋之间有像桥一样的道路相连。在这上面的空间更小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少了,不过好在屋子更豪华风景更美,并且每天能够做几班小船上岛,两天时间倒也不嫌无聊。建在海上的屋子,看海更方便了,并且沙屋和水屋的风格完全不同,是木制的,更别有一番韵味。如果懒下海,在海平面之上几米就有游泳池。由于是在海上平台,因此游泳池并不是从平台凹下去,而是建在平台上的无边游泳池,游泳时感觉就在海里,但是看得更远。
到了傍晚,光线昏暗,是出海钓鱼的时候了。大家都兴致勃勃,看到旁边的人一条接一条钓上来,我有些急躁,不过急躁也没有办法,没有鱼咬钩。后来鱼线终于动了,于是兴高采烈地急忙叫来工作人员帮忙捞,可是竟是条海蛇!海蛇多是有剧毒的,就连工作人员都不敢大意,不等捞上来就赶紧用小刀把鱼线割断了。虽然没有钓到鱼有点郁闷,但是只有我钓到了危险的海蛇,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后来我们钓上来一条红鲷鱼,做成了生鱼片成了第二天中午的盘中餐。
亮丽的风景,怡人的气候,还有悠闲的生活,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在离岛时慨叹之余不禁还有些许悲伤。开玩笑说不想回去了,想在此终老一生。只是不知,这个海拔1.2米的“全世界蜜月旅行的首选”、“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正在经受着海平面每年上升2厘米的危机,在50年后是否还能用无比美丽的风景见证无数美丽的爱情?
一万多年前,由于北半球冰盖大量融化,马尔代夫群岛的海平面以每千年15米的惊人速度急剧上升。而同一时期,马尔代夫地区的珊瑚岛礁也快速生长,因而没有被海水淹没。在大约6000年至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速度急剧减缓到每千年2米。而在过去600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再次下降到平均每千年25厘米,在这一时期,马尔代夫地区可能首次出现了一批岛屿。
研究人员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珊瑚礁的生长速度应该赶得上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但两种因素对珊瑚礁的生长有极大负面影响:一是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会破坏珊瑚礁;二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会增加海洋的酸性,对珊瑚礁群的架构造成不利影响。研究人员表示,关于马尔代夫群岛将来是继续存在,还是像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许多暗礁小岛那样沉入大海的问题,还有待研究揭示。
从高空望去,马尔代夫不愧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个苍翠群岛镶嵌在蔚蓝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样光彩夺目,难怪这里被称为“人间天堂”。不过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陕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因为国土面积太小,陆地散布过于分散,马尔代夫几乎没有工业,小店里面出产的大部分工业制品都是不远的邻国斯里兰卡制造的。国家治安不错,当地人笑称马尔代夫有小偷小摸,却没有抢劫,因为在这里不能跑得太快,否则会扑到海里。
我们的目的地是维拉瓦鲁岛,乘坐水上飞机从马累出发,大约20分钟到达。刚下飞机,我就被这美丽的风景震惊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金色的阳光,碧海蓝天,因为是珊瑚岛,所以沙滩上的沙子都是纯白色。从小就学过“风景如画”这个成语,却第一次感同身受,也许传说中的天堂就该是这个样子,用什么华美辞藻来形容好像都显苍白。“在马尔代夫天堂般的珊瑚礁群,你将体会到独一无二的马尔代夫维拉瓦鲁之神奇、浪漫,与宁静。时间在这里是静止的,温暖的阳光让你寻回一度以为曾经失去的梦。在海风中醒过来、与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一起游泳、在豪华舒适的别墅里无所事事,躺在星空下瞭望午夜星河,你可在这里找到你的天堂”,我想还是Banyantree Maldives网站上的这段介绍比较贴切。
小岛不大,沿着岛闲庭信步半个小时便可走一圈。在这样的小岛上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习惯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刚开始会很不适应,但是强制自己慢下来后,才知道度假和旅游的区别。每天最大的功课就是慵懒地晒太阳。从我们住的沙滩屋出来走上两步就是美丽的海滩,喝一口冰镇的饮料,然后在椰子树下的吊床上悠闲地睡个午觉,伴着海浪和树叶的沙沙声,甚是惬意!夜晚在海滩边的躺椅上看满天的繁星,这时漆黑的大海和白天那种浅蓝和深蓝相间的华美相比又多出一番神秘,令人在由衷赞美自然之瑰丽的同时不由心生敬畏之情。
浮潜也极有意思的,装备上全套的浮潜用具,穿上救生衣,便可以坐着船到深海区一探大海之美。小丑鱼、魔鬼鱼还有许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海洋生物,在多彩的珊瑚间穿梭。一群小鱼贴着我们的肚皮游了过去,遇到几条大鱼,倏地如利箭一般散开了,而大鱼的下面一只大海龟在慢慢地划着水,这一幕幕都令人难忘。在这里建议日后去浮潜的朋友即使水性好也最好穿上救生衣,一位朋友仗着自己水性好,并且要在水下拍照而没有穿,在近1个小时的浮潜上来后,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晒伤了,之后几天一碰便疼得厉害。
在接后的两天,我们从维拉瓦鲁岛上的沙滩屋搬到了离岛不远的水上屋。维拉瓦鲁的水上屋(又称“水中阁”)是马尔代夫最有名的。挑一块大大的珊瑚礁,在上面支起柱子,再在上面搭上平台,建起二层的小房子,每栋水上屋之间有像桥一样的道路相连。在这上面的空间更小了,能做的事情也更少了,不过好在屋子更豪华风景更美,并且每天能够做几班小船上岛,两天时间倒也不嫌无聊。建在海上的屋子,看海更方便了,并且沙屋和水屋的风格完全不同,是木制的,更别有一番韵味。如果懒下海,在海平面之上几米就有游泳池。由于是在海上平台,因此游泳池并不是从平台凹下去,而是建在平台上的无边游泳池,游泳时感觉就在海里,但是看得更远。
到了傍晚,光线昏暗,是出海钓鱼的时候了。大家都兴致勃勃,看到旁边的人一条接一条钓上来,我有些急躁,不过急躁也没有办法,没有鱼咬钩。后来鱼线终于动了,于是兴高采烈地急忙叫来工作人员帮忙捞,可是竟是条海蛇!海蛇多是有剧毒的,就连工作人员都不敢大意,不等捞上来就赶紧用小刀把鱼线割断了。虽然没有钓到鱼有点郁闷,但是只有我钓到了危险的海蛇,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后来我们钓上来一条红鲷鱼,做成了生鱼片成了第二天中午的盘中餐。
亮丽的风景,怡人的气候,还有悠闲的生活,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在离岛时慨叹之余不禁还有些许悲伤。开玩笑说不想回去了,想在此终老一生。只是不知,这个海拔1.2米的“全世界蜜月旅行的首选”、“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正在经受着海平面每年上升2厘米的危机,在50年后是否还能用无比美丽的风景见证无数美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