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对贝克莱式的“独断的唯心论”的批评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的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并对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做出反驳。关于康德与贝克莱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但都各有不足,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物自身在康德对贝克莱的反驳中所起的作用。文章结合学界的有关讨论指出,康德对贝克莱提出了两个不同意义上的反驳,这两个反驳不仅证明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并不是贝克莱式的唯心论者,还能解释康德在不同的文本中对贝克莱做出的看似矛盾的评价,使其具有一贯性。
其他文献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系列研讨项目之“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在本次“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历时三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上,10多位行业专家与实务人士聚焦如何通过修法来构建更合理的慈善税收体系与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资格获得的相关问题,讨论并分享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后续本项目还将通过线上和京沪两地线下轮流举办结合的方式就《慈善法》其他章节以及需要增补的新内容举办一系列研讨与意见征集活动,并最终形成《慈善法》修订草案专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民战役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法治教育是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的必要举措,对提升高校法治教育时效性、提高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抗疫精神中的法治精神是连接其与高校法治教育的关键“桥梁”,应结合我国国情深刻理解抗疫精神所蕴含的人权精神、民主精神、正义精神、科学精神及和谐精神等法治精神。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法治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为核心,坚持教育双主体原则,从事理到法理、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推进和统一,以此促进抗疫精神在法治教育中的充分表达。
赵楠中国慈善联合会党务专员、培训部主任rn在建党百年的时刻,我能获得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到既欣喜又惶恐.欣喜的是在这充满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
期刊
海洋大数据既是大数据技术在海洋领域的科学实践,也是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支撑下的特殊价值实现。充分挖掘并发挥海洋大数据的价值是提升海洋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海洋“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已逐步将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安全的治理工作中来,在传统安全治理中,海洋大数据不仅能提升海上作战与防御能力,还能助力维护中国海洋领土主权。在非传统安全治理中,海洋大数据在防范应对海上恐怖主义、保障远海航行、维护海洋渔业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海洋
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吕大临受其影响也非常注重气,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并认为世界之所以能生成、运动的关键在于气本身具有内在的动力.虽然在此观点
为更好地督促各区落实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相关工作安排,检验非法社会组织排查成效,最大限度地发现非法社会组织线索并予以打击,由北京市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的8支督导检查组,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期间,对全市16区及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督查.
清代雁门冯氏作为重要的文化世家,其家风主要有修身自律、孝友爱亲、忠君爱国、诗书继世等方面,该家族的诗学“家法”就是由此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而冯如京的诗歌创作和相关理论则有为家族诗学“立法”的意义:其诗作以国家之念和桑梓之情为重要主题,根柢性情而纬以时事,且以陶、杜为诗学楷模。这种家法得到了家族后人的广泛认同和长期延续。不过,后人在继承冯如京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酬唱诗、题画诗的大量出现,由尊崇陶杜转而崇尚苏黄,以及诗歌的学问化倾向等,皆带有明显的宋诗化色彩,这种变化与京城文学圈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美日印海洋安全合作日趋频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日印除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海上军演、海洋装备与技术合作等具体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美日印的接近有着多重战略考量:其一,美国需借助印度改良、强化亚太同盟体系,构筑“美日同盟+印度”的合作框架;其二,美日印意图借助海洋安全合作协同推进“印太战略”,美日有西进印度洋的战略意愿,印度则有“东向”参与西、南太平洋事务的利益诉求,彼此需在地缘、安全机制方面互相“准入”;其三,美日印海洋安全合作最终目标在于迟滞中国海上力量崛起,构建美日印澳+伙伴
随着母子公司运营模式的出现,我国以单一公司结构为基础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立法的空白导致当子公司利益遭受损害,而母子公司均怠于起诉时,母公司及中小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类问题的出现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设立提出了要求。对此,我国可以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引进、发展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对该制度的前置程序、原告适格要件及被告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以有效救济母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权益。
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日益密切,矛盾不可避免,进而产生纠纷。纠纷宜疏不宜堵,解决纠纷的方式除诉讼外,还有诸如谈判、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将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各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工具,从主观真诚度要求、客观真实性要求、评判标准权威性、结果内在约束力、外部执行保障落实五个维度对其量化评分。通过分析评分结果,结合各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纠纷当事人自身需求,可为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