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四)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gě) 寥廓(liáo) 颠簸(bō) 安土重迁(zhòng)
  B. 蛰居(zhé) 恪守(gè) 酾酒(shī) 还酹江月(lèi)
  C. 煮茗(míng) 犄角(jī) 宫绦(tāo) 冯虚御风(píng)
  D. 巷道(hàng) 翘首(qiáo) 发轫(rèng) 妖童媛女(yu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全明星赛上,身高只有1米87的孙铭徽已展露出出色的弹跳力和暴发力。
  B. 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不仅包览政治版头条,还经常霸占娱乐版头条位置。
  C. 也许人们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嘻水湖中的鸭子或瓦尔登湖本身更孤独。
  D. 让犯错的孩子在自己面前瑟瑟发抖或身体僵硬,嗫嚅着承认错误,那实在是太遗憾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唯一能与苹果相抗衡的三星,因受到“亲信干政”事件的影响,最近也日趋衰落。
  B. 北纬20度,椰树、沙滩、海风、石斑鱼,海南有着得天獨厚的与江南截然不同的元素。
  C. 很多城市耗费巨资治理内涝却功亏一篑,巨资投入并未换来畅通无阻的排水系统。
  D. 在由古老民居组成的古色古香的村落之中,还耸立着寺庙、戏楼、亭台等公共建筑。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又看到了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
  B. 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考试才能练就出来的,不是一下子就能训练达成的。
  C. 订单减少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D. 诗歌的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小觑。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花架之上,神态凛冽的菊花,端庄雅洁的山茶花,艳丽的牡丹,娇俏的石竹,挺拔的剑兰,潇洒的仙客来,“ ”的桃花,“ ”的大丽,“ ”的水仙,“ ”的梅花, 还有鸡冠、玫瑰、含笑、兰花之类,交相辉映。
  ①胭脂淡染一朵轻 ②独天下之春光 ③卧丛无力含醉状 ④水上轻盈步微月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6.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已经历了三次重名潮,分别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及七八十年代。最近,沈阳公安信息网一项查询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建国”“解放”“援朝”这些名字比较流行;60年代,“红卫”“跃进”“东方”用得较多;70年代,名字里有“庆”“栋”“辉”的较多;80年代,流行叫“李刚”“王勇”“张伟”。到这两年受“网红”的影响,重名现象再次严重, 2012年,全国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布:全国2011年一年出生的户籍人口,重名人数最多的男名为“浩宇”,女名为“欣怡”,均超过4万人。另外,“子轩”“浩然”和“紫涵”“子涵”分别是男女新生儿重名的亚军和季军。重名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报告披露:“中国前100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
  A. 我国第四代重名潮来袭 B. 我国历史上的重名现象
  C. 孩子重名中的文化现象 D. “网红”所引发的重名现象
  7.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A. 《论语》 B. 《荀子》 C. 《孟子》 D. 《庄子》
  8.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轮
  A. 非我也,兵也 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翱翔蓬蒿之间 D. 拜为上卿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性格同别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只是善借助外物罢了。
  B.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隶使之。——那么虽然(这些人)能享尽他们的自然年寿,但人人都把他们当作奴隶一样使唤。
  C.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也。——庭中开始筑起篱笆,不久砌上了砖,随后不断在改变。
  D.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也。——等到他们所追求的感到厌倦时,情趣就会随事物的变迁而改变,感慨也就消失了。
  10. 下列对《雷雨》(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A. 周朴园连用三个“你”是自然状态下的问,表现出他心中的欢喜,但一时又不知所措。
  B. “怎么,是你?”这一问表明周朴园还抱有侥幸心理,他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C. 周朴园的变脸表明了他内心的恐惧害怕,担心侍萍会揭其疮疤,从而使他露出真面目。
  D. 对话中人物的动作、神情的提示,丰富了剧情的内涵,体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養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不满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承担
  1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了,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而邻国之政,不如自己用心。
  B. 孟子认为梁惠王的“尽心”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并提出治国的根本办法是“行王道,施仁政”。
  C. 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深刻,如“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
  D. 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全文逻辑清晰,层次井然。
  14. 下列对柳永《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A. 词的上阕以景起笔,营造氛围,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B. “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留恋”表明不得不别,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C. “相看”“竟”具体表现了临别时双方的复杂心理,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D. “念”是领字,后面是词人的想象,实写离别后路途的遥远,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综观整个教育历史,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专门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教育。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改变这种状况。
  由于全球寻求长期竞争力的需求变得日趋迫切,教育因而将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各国目前都在寻求各种可大幅度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的办法。眼下首次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可能实现的。
  所谓个性化教育指的是以一种最舒适、最有效的方式向每个人传授他或她所需要和希望知道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效率出现质的飞跃。
  其实我们已经有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技术。编程合理完美的电脑是可供选择的工具。电脑能够提供掌握所学知识的许多方法。学生(或者教师、家长和辅导员)将可选择学习知识的最佳办法,随后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式。首先,电脑是极其耐心和灵活的。如果一开始采用的方法不起作用,还可以再来第二次,如果仍然不起作用,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那么何时、何地、如何和由谁来实施个性化教育呢?
  据专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分析,个性化教育可能将从正式学校之外的某个地方起步,一方面需要企业加以推销,另一方面需要雄心勃勃的学生及其家长参与。有朝一日在家庭和俱乐部里有人实施一种效率要高得多的教学模式,那么那些具有这种雄心并愿意承受风险的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仿效。我可以打赌说,新加坡或瑞典将先于美国公共学校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学一旦站稳脚跟,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因而他们采用的是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随着岁数的增加而不断学习,因为他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动机。我们谨希望我们一直能够走在机器人的前面。
  15.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个性化教育”模式的一项是( )
  A. 为个人量身定制的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能大幅提高学习速度和教学效率。   B. 适用于部分人的需要,能在最舒适有效的状态下,提高学习速度和教学效率。
  C. 从正式学校分离出来,根据每个人的个性需要教育,促使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D. 依每个人的需要,以最舒适有效的方式教学,使教学效率产生质的飞跃。
  16.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改变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专门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教育的状况。
  B. 实施个性化教育可以大幅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它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C. 新加坡已先于美国公共学校实施了个性化教学模式,他们将先尝到个性化教育的甜头。
  D. 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一旦被认可并被推广,那么,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非选择题部分
  二、 填空题 (本大题3分)
  17.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赤壁美景引发了“ ▲ , ▲ ”的感慨。
  (2)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提到了要重视教育、尊敬长辈,这两句话是“ ▲ ,申之于孝悌之义”。
  (3) 欧阳修的《秋声赋》在议论了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后,进一步地做了宇宙万物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他说:“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 ▲ 。”
  (4) 《长亭送别》(煞尾)中写崔莺莺送别张生后内心的凄苦孤独的语句是:“夕阳古道无人语, ▲ 。”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腦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8. 结合文本,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的妙处。
  (1)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19. 请简析甲文和乙文写景上的异同点。
  四、 写作题 (本大题4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江西曾有一位老伯在网上买保健品被骗,接二连三地给骗子寄钱,发觉受骗后,不但不报警,反而继续寄,总共被骗数十万元。老伯最后还语出惊人:“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有网友调侃:“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此语迅速传播开来引爆网络,随着“任性”的高频率运用还衍生出各种变体,“任性”的色彩逐渐变化,比如可以用来表“天真率性”,可以用来表“敢作敢为”“勇于担当”。
  因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任性”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活中就应该任性,有人认为生活中应少点任性,也有人认为应该与“任性”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其他文献
凡能播撒种子的地方,就有蓬勃的希望,哪怕头顶磐石,那一点嫩绿总会倔强地昂首,探出它的触角去膜拜阳光。宜昌市夷陵中学校园文学社《百草园》就恰似这粒种子。学校一隅有僻静的园子,那里长满了生命力极强的小草,还有各种肆意在园中唱歌跳舞的昆虫,那里是同学们极爱的一方乐园,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极为相似,于是“百草园”这个名字就应运而生了!“百草园”虽小、固陋,却能泼洒文字、抒写性灵、唱响生命,他们用自己
“滴滴……滴滴……”  闹钟又响了,我嘟囔着翻了个身,被放轻的漱口声还是传入了我的耳朵,我赶紧扯过被子蒙住脑袋,直到确定他已离开,才又慢慢探出头来。  他,又去了垃圾站。  自从他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家里气压一天比一天低,没有争吵,但也没有笑声。直到那天,他坦白,他去的是垃圾站,早已积攒的怨气,一触即发。  “你去哪里不好?偏要去垃圾站当志愿者?你知道垃圾站都是病毒吗?”我脸涨得通红,对他大喊。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而到了大学则需要重点培养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许多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往往将“科学调查与研究”列为自主招生的考查项目之一,这就对即将迈进大学校园的高中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社会调查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从社会中获取知识,同时也是学生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动力,这就意味着社会调查不但是一种学校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教育。为了使大家对社会
庚子年初,万物复苏,光秃秃的树干上已沾染星星点点的绿,虫鸟的轻鸣打破了严寒的寂静。若是在往年,这一定是早春踏青,走亲访友的好时机,可是在今春,却别有一些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在神州大地上肆虐。在国家危难之际,在抗疫的历程当中,民族精神如同熊熊烈火,点燃了时代的浩瀚夜空。  在风雨如晦间传递大爱,汇聚中华民族澎湃的力量。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
在一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14位校长汇集一堂,在聊到他们眼里的中国留学生时,都得出近乎相同的结论:中国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礼貌,但是他们不足的地方就在于缺乏挑战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需培养的不同方面,特别强调个性心理品质(如敢于竞争,敢于挑战),拓展体育的功效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利用课堂
一、考点分析  根据最新的考纲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应对考纲的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由前几年的人物传记改为这两年的新闻阅读。  高考考查新闻阅读,从选材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续性文本,另一种是非连续性文本。  从考点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二、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三、分析新闻的思想内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本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但可恶的病魔可能因嫉妒我们人类的团团圆圆,向我们伸出了魔爪。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院就是战场,医务工作者就是英雄。他们不畏生死,勇敢冲到最危险的地方;他
自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使用以来,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以小說为主。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进行了部分调整,文学类文本阅读由选做题变为必做题,小说阅读也就成了高考测试中的必考内容。  一、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小说试题内容分析  1. 知识结构分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考查的能力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对于小说:了解其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莫道棺材乃阴间冥物,见棺如官,见材如财。路遇棺材,求之不得。早年间,京城王侯贝勒爷出殡出棺,非亲非故想求缘求官求财的人要花上银子买上冥钱,早早站在道边,虔诚地祈祷,见到十八抬大棺材顶礼膜拜,一头磕在黄土道上。  光绪三十四年,鬼节的朗朗月夜,时任清光绪军机大臣的醇亲王在他什刹海后海的王府开了一个规模不大,但品位极高的“堂会”,会后请各位来宾大员参观他的“寿材”,棺材也。西殿正堂摆着一副“大料”,此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清明时节,人们会踏青,扫墓,纪念那些故去的亲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今年的清明,分外凝重。上午10:00整,举国上下,停止一切活动,降半旗致哀,表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哀悼之情。  回想2020年1月至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太多太多。全国人民齐心抗疫,传统佳节倏忽过。面对日益肆虐的病毒,总有一批“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挡在我们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