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有效实施蒙语文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受散居环境和语言文字的基础等各方面的影响,民族教育还在薄弱阶段。我校是吉林省四平市唯一的一所蒙古族小学,进行蒙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民族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蒙古族传统艺术教育的伟大意义
  蒙古族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它包括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其中所包含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这个民族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进步,都是不能拒斥的。将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生活性,是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始终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富有民族性的东西是最有国际性,蒙古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目前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艺术价值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蒙古族传统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等,不仅包含了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含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音乐、体育、民俗风情。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成为蒙古族人民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也成为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这种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民族文化水平,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对蒙古族人民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蒙古族的传统文体娱乐活动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蒙古族传统文体娱乐中体育与歌舞相伴,绘画与艺术交融,这种文化模式不仅能够使蒙古族群众在民族传统文体娱乐活动中自娱自乐,得到锻炼,更能够使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交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说、风俗习惯、并将其渗透到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当中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二、结合传统艺术教育,实施蒙语文教学的策略
  1、提高蒙语文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蒙语文教师的作用
  蒙语文教师是承担传授蒙古语言文字的专业人员,因此,对传授民族语言文字和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需要责任心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校对蒙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蒙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多方面的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精心组织蒙语文教师参加上一级培训以及到兄弟民族学校借鉴优秀的教学教育经验。承担研究课题,每学期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论文。鼓励蒙语文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展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堂。在课堂上进行蒙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蒙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要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提高自学能力。
  在小学蒙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教给学生怎么预习。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作业,让学生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文,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一些疑难问题,上课的时候,再认真听教师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一起探讨,这样就很容易解决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活动。首先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学生要读懂课文,理解句子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句子,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蒙语文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课前,教师布置好学生预习以及收集相关资料的任务。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分组汇报展示,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努力提高的动力。
  利用有效的语言环境进行蒙语文语言的运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的还有一个有利的教育环境是家庭环境。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里生活,尤其是假期期间每天在家里吃住、玩耍等,家庭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和父母或亲戚交流的机会。所以,有必要利用好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作用一点也不小于学校环境的作用。因此,为了发挥语言环境的重要基地家庭的作用我们广大家长和孩子多用蒙语对话,给孩子的语言环境创造适当的条件,为孩子学好民族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3、把传统艺术教育引入课堂
  在蒙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师生多方面收集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我校组织的省级汇报课上充分体现了蒙语文知识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相融合的特点。在教学单词“星星”、“月亮”、“老师”、“学生”、“稻谷”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传统艺术文化,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服饰、传统文艺以及蒙古族民俗习惯等),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使学生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待客礼节,用欢快的舞蹈欢迎客人,在课堂上学生自编舞蹈《迎宾曲》,为客人献哈达、敬酒等。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把本节课的内容,编成歌词,用《吉祥三宝的曲调》唱出来,又一次让传统艺术在课堂上体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对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运用。
  4、开展积极的蒙语文课外活动,有效的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把传统艺术教育引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活跃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为了鼓励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学校精心设计各种竞赛,演讲,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会民族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还积极参加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省级三语竞赛等活动,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