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语教学的生活指向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才能学“活”语文,语文教学必须指向生活。
  一、小语教学生活指向的现状
  目前的小语课堂教学生活性不够,课本的生活导向性不强,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欠生活指向性的考虑。由此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学习习惯性差等教学生活指向性难于落实的问题。事实上,现阶段小语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与生活的活力,要改变教学的现状,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内容为主导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就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语文走进生活 ,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二、小语教学生活化指向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一是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引领学生的气质、观念、思想现代化。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触及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展示自身特殊才能,并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所以,小语教学生活化指向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导向。
  1.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关注“人的发展”,善于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超越文本,把文本内容引向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就能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2.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
  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如《荔枝》一课的教学作业上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你对你的妈妈又了解多少呢?请你回家为你妈妈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过程写下来。作业完成后,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把这种感人的场面写来,反映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学生对妈妈因过分劳累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有的学生把妈妈当时的激动,自己内心的感激淋漓尽致地写了下来等等。
  3.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可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小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如果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人,必将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三、小语教学生活化指向的对策
  1.创设生活化教学的情境
  教学环境大到校园环境,小到教室环境,生活化教学都必须要更多地呈现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在生活化教学的指向下,教学环境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生活的情境,如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可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红红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就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乐趣!
  2.建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小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注意全面,又面向全体,更着眼未来,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培养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高度统一,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与学生原有经验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3.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语教学内容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以生活为依托重组教材等。
  4.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都成为生活中本真的、有真情实感的人,学生得到教师接纳、信任、理解、支持、鼓励、赞美,教师在与学生坦诚的交往中感受友爱,体会友谊,享受教学乐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和舞台,成为师生生命成长和精神成长的乐园,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5.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一是识字教学生活化,教师可借助图、实物或动作会意引导学生识字,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3教“毛笔”的“笔”,让学生看毛笔图或出示一枝毛笔,学生对毛笔非常熟悉,看后就知道为什么毛笔的笔是“竹”字头下加“毛”。二是阅读教学生活化,教师可让学生走走访访,观察生活;排排练练,再现生活;亲身实践,体验生活;谈谈议议,领悟生活。三是写作教学生活化,在命题上贴近生活实际,在内容上要求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在表达方式上要求能展开想象等。四是口语交际生活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假设情境,进行训练;可根据学科特点,挖掘素材,进行训练。
  6.引进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例如,学习《小镇的早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地区小镇早晨的集贸市场等地的景象,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描写小镇美丽景象的内容,因为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就可以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扫除障碍;我们还可以在学生学习本文之后,建议学生进一步细致观察本地区小镇的景象,并把小镇的景象写下来。
  总之,小语教学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教学。小语教学生活化指向就是要变教学为生活的阐释,阅读为生活的体验,作文为生活的再现。小语教师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让语文课教学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构建地理课堂中的主动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启动动机  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人”,如何更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也进入从未尝试过的高年段教学,不免产生攀登高峰的不适应感,尤其是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尝试更感困惑重重。故而,特别留意此类课文的教学观摩,进行了不少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 will be used extens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Great attention has being paid to the research
历史情境教学是指针对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下面
大蒜素中的主要成份为烯丙基硫化物,俗称大蒜素N,对人体保健有显著作用,具有杀菌、降压、降脂、降血糖、防中风、防心肌梗塞、健胃脾、防癌、抗癌等作用,可极大改善人体新陈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
语文该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实在让我们语文教师彷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