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解开千年之谜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宛若一条有生命的历史长河,一部神奇的历史经书,蕴藏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法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伯纳德教授,运用生化、生理、微型摄影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新技术分析血液,成功解开了许多人类历史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并以内容丰富的《血液与历史》一书,轰动了人类史学界。
   先从一次意外的发现说起。伯纳德教授在法国发现了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贫血病人,这是一种仅在地中海沿岸和东南亚国家才会出现的贫血症,为什么会出现在欧洲大陆?
   他感到十分纳闷,为此动用了各种诊断手段和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均无所获。突然他脑海中迸发出奇妙的联想:这位患者是否会是地中海沿岸摩尔人的后代?教授从患者的姓氏“摩尔”来追溯其家谱,结果获得了惊人的发现。
   这位被认为是纯欧洲人种的患者,原来是地中海沿岸摩尔人的第50余代后人。早在公元前732年,摩尔人被查理曼大帝战败后,部分摩尔族俘虏随远征军逐步迁至欧洲,并在当地结婚生育,“摩尔”亦成了家族的姓氏。经过两千多年的繁衍,除个别后代还在血液中遗留有祖先这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分子外,再没有任何能显示出祖先的特征了。
   正是这一神奇的贫血病例,开创了运用血液分析方法研究人类历史学的先河,从而纠正了不少历史著作中牵强附会的解释,解决了一些难题。
   紧接着,有人开始研究长期居住在黎巴嫩的摩西人。原来,摩西人分为德鲁兹和马龙两大教派,他们在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居住范围、生存环境等多方面存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深重的积怨,一直在为捍卫各自不同的祖先和神灵赐给他们的资源进行着无休止的争战。
   而通过对特别复杂的摩西人进行血液分析,专家们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材料证实:这两大教派竟是来自同一祖先。这对素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民族和睦第一要素的摩西人来说,无疑是从一团纷繁错杂的乱麻中理出了和解的头绪,为黎巴嫩人化干戈为玉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印第安人的根究竟在何处?历史学家们一般都公认,美洲是印第安人世世代代栖息繁衍的生活领地。但是,伯纳德教授运用血液分析新技术证实:美洲的印第安人是远古时期东亚一带居民的后裔,他们通过白令海峡迁居到美洲。
   为什么民族会出现杂居现象?为什么同一个民族甚至会远隔千山万水,生活在彼此分离、毫无关联的世界各个角落?血液分析可为此找到答案。
   例如,居住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西部的巴斯克人的语言、血型、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与欧洲大陆其他民族大相径庭。而在欧洲孤立的边缘地区,诸如撒丁岛山区、北非高原以及加利西亚沿大西洋海岸等地区,却发现了与巴斯克人相似的民族。
   伯纳德教授认为,他们应是欧洲大陆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目前散居的现象是历史上逃避印欧语系人入侵的结果。在入侵者的穷追猛打下,他们不得不四散逃避到边远地区,以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不过,整个民族已不能像大家庭一样聚居在同一地域,而是远隔千山万水,各自过着半封闭状态的部落式生活。
  
   血液分析还为解开另一个历史之谜提供了金钥匙。数百万体格强健的美洲印第安人,在少数欧洲白人踏入这片沃土的不太长的时期内人口锐减,甚至到了濒临种族灭亡的边缘。白种人除了疯狂掠夺、杀戮印第安人外,还把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给印第安人,使他们大量死亡。
   伯纳德教授的研究证实,印第安人血液中的相关抗体,形成了抵御某些疾病的能力,但却没有对抗欧洲大陆那些致病因子的抗体。当欧洲人携带着火器利剑和麻疹、天花、流感、猩红热、黑热病等病毒和细菌登上美洲后,便给印第安部落带来了战争与疾病的双重灾难。
   还有一例研究也印证了印第安人的衰亡。1930年,玻利维亚高山地区彪悍的印第安人来到南美亚热带低洼平原和丛林地作战,尽管他们身强力壮,却终究败北。原来,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印第安人血液中的红血球要比生活在海滨的人高一倍,又由于高山地区空气清洁,他们血液中的免疫机制比生活在低洼丛林地的人弱得多,几乎没有抵御丛林疾病的能力。
   不少人对血液与人类历史的關系大惑不解,一般人仅有“血型可分为A、B、AB和O型”的常识。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基本血型又可分为数十种类型。科学家还发现人体白细胞抗原有更为繁多的类型,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白细胞组织型。血液的其他成分如细胞、血小板、酶等的变体同样多种多样。因而人种、民族乃至个人都可凭血液的细微差异而区别开来。
其他文献
困在树上的风筝    一个男孩在放风筝。  他将风筝展开,然后开始放线、小跑,风筝在微风中徐徐升起。风越来越大,风筝也越飞越高。男孩脸上挂着欢快而得意的笑,因为他的风筝比谁的都飞得高、飞得远。  玩够了,跑累了,也该收线了。男孩开始往回拉线,风筝越变越大,还有十几米就能回来了。可突然来了一阵狂风,眼看就要着地的风筝被树枝挂住。男孩轻扯绳线,风筝毫不领会,依旧挂在树梢。  伙伴纷纷给男孩出主意:“使
让任何人列举地球上最小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会提到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但是,今天我们将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不需要显微镜的“低调”动物们。  这些动物是一些它们物种中的最小群体,属于次一级的小范围。  菲律宾眼镜猴也被称为Tarsius syrichta,是一种拥有独特脖子的夜行性物种。由于眼镜猴的眼睛不能转动,它拥有的独特脊椎能让它180度转动脖子。它被认为是已知的最小灵长类之一,而且个头只有人类手掌大小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鲁班锁可以算作一个“地标性”的符号,它由2016块32cm×16cm的LED模块组合而成,长、宽、高都达到5.3m。从外表上看,六根等长的条形体分成三组,形成30个显示面,组成一段完整的电影片段。四季轮回的景象、万物生长的朝气、洁白天鹅的优雅飞翔,无不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美好愿景。  鲁班锁的两千多个LED模块由60个控制芯片集中到一个电脑控制,需经过大量复杂运算才能精
还记得儿时的珠算吗?虽说生活中已很少有人能熟练运用这项技能,但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珠算并没有消失。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申遗成功,让各大校园刮起了一股“算盘风”,吸引着人们走进它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计算机尚未出现之前,算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医疗技术方面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医学专家们仍束手无策。然而科学家们坚信,在未来数十年内,各项医疗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许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届时都将迎刃而解。  NO.1生命暂停  生命终结常由一些重大伤害造成,如受到子弹、刀等武器的攻击。统计显示,战场死亡多数是因医疗小组未能在士兵受伤的第一个小时内及时进行治疗造成的。这一个小时被称为黄金小时,对伤者存活至
前段时间,在媒体上看到偏远地区不少人因使用不法分子提供的“一次性输液器”,感染了传染性疾病,痛苦终生。我在医院和诊所也见到有人回收使用过的输液器。可能经过处理后,这些输液器又会被重新投入市场使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能不能在输液器使用后,让它留下明显的使用痕迹呢?如果普通人都能轻松辨别输液器是否用过,就切断了非法输液器的市场流通渠道,从而杜绝“一次性输液器”的再次使用。  我将这个想法与在医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特殊人群,他们或是行动不方便,或是需借助某种外界工具以满足自身需求,尤其是在生病时。  2013年,父亲连续八次住院,经常输液,需要家人或医护人员在一旁看护。虽然医院有监护控制系统,但仍需有人留意输液瓶内的液体流量,并在点滴滴完后通知护士更换。  连续工作、陪护几天的我,总是忘记父亲在输液,没能及时呼叫护士,幸亏有同病房的人发现,才避免输液回血状况的发生。如果病人住单
“无厘头”一词原是广东南海一带的俚语,指“没有道理,分不清楚”,自20世纪90年代起,被著名演员周星驰发展为“无厘头文化”。然而,这股别样的文化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就逐渐消退,从此一蹶不振。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厘头文化”无处不在,一向以理性著称的科技界也染上了这种风气。  虽然被冠以“无厘头研究”的“恶名”,但以下这些科学研究并不纯粹是博人眼球的表演,而可能是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发现。  庆祝新年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她,并且义无反顾地支持着他。  后来,他考入了威斯康星大学,在大学里,他一直是学校记者协会的主席,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背着相机,到处采访。他所撰写的稿子,也多次发表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  毕业那年,机会终于来了,《纽约时报》来
松 鼠  大多数已经成功适应城市环境的动物都相当聪明,例如松鼠和浣熊。无处不在的松鼠更是狡猾——这通过它们的偏执体现出来。松鼠常常精心制作大量的食物储藏室,但是有些食物储藏室内却没有一丁点食物,这些食物储藏室只是为了伪装。  在美国西部,地松鼠显示出高尚的利他主义。它们会发出两种警报: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地松鼠会“吹哨”,如果威胁来自地面,它们则会发出“颤音”。  变色龙  波多黎各变色龙是一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