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语教学主要应用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它涉及到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应用原则及发挥的作用,为改进和突破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母语地位
1双语教学概述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从民族领域角度出发,指以新疆少数民族的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狭义是指将新疆少数民族的本族语文作为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双语教学,都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列入到语言教学的范围内。根据教学实践和语言发展现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可归纳为两个阶段及两个圈层。两个阶段分为基础阶段和最高阶段,基础阶段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语文教学和汉语文教学,最高阶段是指对学生进行汉语文教学。两个圈层分为内核圈层和外核圈层,内核圈层是指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外核圈层是指汉语。可见,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实现了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向汉语为主、本民族语言为辅的转变,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汉语课程占一定的主导地位,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其他学科课程的知识获取。
2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不仅教学人数有所增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学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教师队伍人数少且经验不足
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及师资力量对双语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部分新疆学校中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会出现一位教师同时教授不同年级的课程,课堂进度的不同,使教师备课时间不充足,备课材料不全面,大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双语教学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双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环节中,对汉语知识及本地母语的授课时间、授课方法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导致双语教学实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2.2教材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内容的设计和编写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不断进行改进,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产生共鸣,这给汉语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双语教材。
2.3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汉语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的应用较少
受新疆少數民族地域环境的限制,大部分人群为少数民族,汉族人较少,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普遍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很少用汉语进行交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形成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习惯,导致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
3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应用原则及发挥的作用
以上从教师队伍及师资力量、教材内容的编写、地域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在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那么如何才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把握本地母语的应用原则呢?
3.1针对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母语授课,一方面节省课堂时间,师生间方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消化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进行讲解,学生本身就很难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更难以掌握,如果因语言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3.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汉语交流力度
新疆少数民族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语言类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多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造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渡依赖母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汉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3.3母语与汉语的有效结合
母语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学好汉语的前提条件是学好本民族的母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因此,必须将本民族的母语与汉语进行有效的结合,发挥母语在汉语学习环节的重要作用。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本民族的母语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及逻辑思维,在具备良好母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语言中包含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包含了本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仅依靠语法知识和词汇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必须提高对少数民族母语的重视和关注,只用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解读汉民族文化。
參考文献:
[1]尼沙古丽·热介甫.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效途径[J].商,2013.
[2]海丽恰姆·买买提,祁晓冰.管窥新疆少数民族语文双语教学探究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
[3]阿娜尔古丽·亚库普.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
作者简介:
王明慧(1976—),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新疆大学硕士,新疆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母语地位
1双语教学概述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从民族领域角度出发,指以新疆少数民族的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狭义是指将新疆少数民族的本族语文作为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双语教学,都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列入到语言教学的范围内。根据教学实践和语言发展现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可归纳为两个阶段及两个圈层。两个阶段分为基础阶段和最高阶段,基础阶段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语文教学和汉语文教学,最高阶段是指对学生进行汉语文教学。两个圈层分为内核圈层和外核圈层,内核圈层是指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外核圈层是指汉语。可见,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实现了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向汉语为主、本民族语言为辅的转变,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汉语课程占一定的主导地位,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其他学科课程的知识获取。
2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不仅教学人数有所增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学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教师队伍人数少且经验不足
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及师资力量对双语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部分新疆学校中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会出现一位教师同时教授不同年级的课程,课堂进度的不同,使教师备课时间不充足,备课材料不全面,大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双语教学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双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环节中,对汉语知识及本地母语的授课时间、授课方法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导致双语教学实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2.2教材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内容的设计和编写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不断进行改进,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产生共鸣,这给汉语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双语教材。
2.3受地域环境的影响,汉语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的应用较少
受新疆少數民族地域环境的限制,大部分人群为少数民族,汉族人较少,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普遍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很少用汉语进行交流。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形成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习惯,导致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相对缓慢。
3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母语的应用原则及发挥的作用
以上从教师队伍及师资力量、教材内容的编写、地域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在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那么如何才能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把握本地母语的应用原则呢?
3.1针对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母语授课,一方面节省课堂时间,师生间方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消化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进行讲解,学生本身就很难消化和吸收,尤其是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更难以掌握,如果因语言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3.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汉语交流力度
新疆少数民族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语言类课程教学而言,只有多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造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渡依赖母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汉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3.3母语与汉语的有效结合
母语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学好汉语的前提条件是学好本民族的母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因此,必须将本民族的母语与汉语进行有效的结合,发挥母语在汉语学习环节的重要作用。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本民族的母语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习惯及逻辑思维,在具备良好母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语言中包含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包含了本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仅依靠语法知识和词汇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必须提高对少数民族母语的重视和关注,只用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解读汉民族文化。
參考文献:
[1]尼沙古丽·热介甫.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效途径[J].商,2013.
[2]海丽恰姆·买买提,祁晓冰.管窥新疆少数民族语文双语教学探究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
[3]阿娜尔古丽·亚库普.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
作者简介:
王明慧(1976—),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新疆大学硕士,新疆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