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职场“天花板”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_ideali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东西可能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现象,但却被我们总结成一般性的规律,而我们越是了解、认同这种规律,这种规律的作用似乎就更强烈了。职场“天花板”理论或许就有这样的效应,从而不断困惑着职场里的芸芸众生。
  本期杂志我们从多个视角讨论“天花板”问题,以期让受到困扰的读者能有所觉醒,从容应对。面对很难说得清的职场“天花板”,有人认为有,有人却认为无,孰对孰错?
  如果宁可信其有,也不必惊慌,只要能常怀以下这“二心”,就一定能看淡和超越职场“天花板”。
  一要有敬畏的心。哲学家康德曾教导我们说,要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实,我们不仅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对人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要抱有敬畏的心态。只有敬畏,才会感恩;只有敬畏,才会尽责;只有敬畏,才会永远充满着真爱、激情和喜乐。身在职场,我们理当敬畏事业、敬畏工作,甚至也要敬畏那所谓的“天花板”。官场风云变幻,很多人不是被“天花板”阻挡,却摔倒在恣意妄为、不可一世的言行举止中:职场波澜起伏,很多人也不是因“天花板”而驻足不前,却因为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永远爬不到属于自己的山顶。
  二要有学习之心。人在职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或者说,只有成长,才能成功。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而学习也是职场成功人士所共有的、最宝贵的习惯。但很多人只是把学习作为一个工具,一个敲门砖,临时抱抱佛脚,最终只能走走停停。在学习者的眼中,可以学习的东西无穷无尽,无论是哪份工作、哪种岗位、哪个职位,都会让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长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向外求索,寻求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更主要的是向内求索,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学会平衡各种追求。在本期杂志中,我们约访了几位海外商学院的院长论及商学院的教育,还有几位专家提出职业生涯和职场发展的建议,这些看法中都蕴含着职场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学习,就能够进步;无论什么职场“天花板”,都挡不住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脚步。
  另外,对于职场“天花板”,我们完全可以信其无。这其实只是职场中“无病呻吟”的莫名心理,或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搪塞之词。对于那些勤奋敬业、拼搏成功的职场人来说,也许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职场“天花板”。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大可不必太理会职场“天花板”,或者干脆忘掉它吧,褒有一颗敬畏、学习的心,去做轻松、自主的职场人!
其他文献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曾做过一个关于心理对生理影响的实验。他请来三个人,安排他们在三种不同的状况下全力握住测力计。在正常的清醒状况下,他们的平均抓力为101磅。而当他们被催眠并被告知体能很衰弱时,他们的抓力只有29磅——不到正常状况的1/3。其中一人是拳击冠军,在催眠中告知他很衰弱后,他觉得自己的手臂很瘦小,就像婴儿的一样。在第三次测试时,他们在催眠中被告知自己非常强壮,测力计显示其平均抓力可
鄙人姓马,故对咱老马家的人挺在意,譬如马连良,譬如马云。故此,遂以“二马”话题聊之。孔子曰,道不远人。国学中的“道”不是很复杂,无非是大家认同的东西,是心智可达的成事精神,至于你做什么“事”,那是器。凡为大器者,必有所为,有所不为。“二马”之所以粉丝众多,盖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最好,得其“坚持”之道而成其器。  一   “叹苏武被困在沙漠苦海,眼睁睁君与臣要两下分开……苏子卿持节旄把忠心不改
NTCI,智慧成果的分享者  5月12日,由东软集团发起,国内首个聚焦人才资本管理与实践的平台性组织——东软慧鼎人才资本研究院(以下简称“NTCI”)在北京正式成立。NTCI聚集了包括美国领导管理发展中心(LMI)、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万达集团、佐佑咨询、Linkedin等国内外领先的专业人才资本管理咨询公司、顶级学者、全球知名企业等优势资源。  NTCI旨在促进全球最佳人力资源理论和实
“年轻人感觉不到战争的残酷,天天鼓动跟这个打一仗,跟那个打一仗,跟打电脑游戏似的。”崔永元说道,“我上网刷微博时,发现‘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言论基本占一半。”笔者接着小崔的话想说,“没头脑”是一种集体趋同效应的迷思,而“不高兴”并非先天匮乏快乐因子,而是对先天快乐因子开发乏力。身在职场多年,凡谈及“职场焦虑”,有人多指“老板有病”或工作氛围“不自在”,忽略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从自我管理层面上
有些人天生就是“列表狂”。我甚至认识一个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做一个列表”的人,一旦完成任务后,他可以立即在列表上划掉这个事项。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一个清单或朗朗上口的缩写所“迷惑”,这会让我们逐渐远离批判性思维。我们的大脑喜欢列表,因为它使工作不至于太辛苦,因为我们自认为列表把繁重的工作都做了。  丹尼尔·卡内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并因进行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当你看到这期杂志时,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2015年就要结束了。相信有不少读者和小编一样,感觉壮志未酬。也有乐观的拖延症患者欢快地表示:“2015已然过去,2016还会远吗?”难怪人说拖延症患者容易出现“幻觉”,“今年指望明年好,明年还是一件破棉袄。”当然,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不拖延,比如快递一到立马拆开,闹钟一响立即关掉,零食一开一扫即光。但对于有为青年来说,直面问题才是正确的态度。深受拖延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白译:我没见过能察见自己错误并能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孔子《论语·公冶长篇》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论语·卫灵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论语·学而》  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在人的情感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人若一旦陷入某种“执念”之中,往往会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或失去自我,或徒生烦恼。只要不囿于“执念”而善于“放下”,就一定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去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现代情感诗《在冬季里等待……》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的爱情观。  从古至今,爱情都是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主题词:协调·勤奋    在春节那次家族聚会上,我听说你升职了,当时心里很高兴,但由于人多交谈不便,我就没有说什么。现在写给你一些话,希望你在新任职位上,能在协调工作和自身勤奋方面注意一些事。  公司委任你为部门经理,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说明你以往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展示了相应的能力,此后万万不可就此春风得意、妄自尊大。你原来大多只从事单一工作,而现在却有所不同了。在新的岗位上你不仅要接受公司老总的
2014年11月20日,由国内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太和顾问主办,中国薪酬专业服务中心、中国信用人才服务中心、三人行HR公益学习论坛、第一资源、HRBAR等权威机构参与承办的中国人力资源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好雇主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中国好雇主评委会秘书长苏海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企业观察报》社长耿清智等权威专家和来自全国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