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2)班有位学生名李怡素,有一阶段上数学课时经常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啦,玩文具啦,乱翻书啦,等等。该学生是班长,自觉意识很强,综合素质较同龄孩子优秀,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让我纳闷。上课时就多提问几次以示友情提醒吧!课后再找她谈心。两三个星期后,效果并不明显。我决定再次谈心。
  “李怡素啊,我们姓李的可是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哟,你能数出一些吗?”
  “能!嗯……李白。” 李怡素边想边说。
  “很好,他怎么有名呢?”
  “我们学过他的诗。”
  “能背一首吗?”
  “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得很熟么!”我点头夸道。“姓李的还有哪些名人呢?”
  “李时珍。”
  “咦,你怎么知道的?”我吃惊地问。
  “我姑姑是医生,她说过的。” 李怡素头一歪显得很神气。
  “你姓李,要成为姓李的骄傲哟。向李白、李时珍他们学习。你已经是班长了,说明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看,你字写得很好;读书不仅流利而且有感情;解题速度快正确率也高;又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能帮助老师做好很多班级工作……”
  “我也有缺点。” 李怡素打断了我的话,有点难为情。
  “你有缺点?我怎么不知道?”我装作惊讶地问。
  “我上课会做小动作。” 李怡素自我批评。
  “为什么呢?”
  “我不是有意的,” 李怡素委屈地辩解。
  “为什么?”我真的诧异了。
  “因为我想回答问题。”
  “这与做小动作有什么关系呢?”我惊诧了。
  “因为我发现:只要做小动作,你就会提他回答问题。”
  “噢……原来如此!”我终于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了。“你有没有一堂课,整整一堂课里老师一次也没让你回答问题或板演呢?”我思索了良久问道。
  “没有。”李怡素毫不犹豫地说。
  “都是老师的学生啊!手心手背都是肉。让你回答问题的次数不能太多。一堂课就那么点时间,别的同学还有没有机会呀?再说,你一堂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往往不止一次,是不是?”
  “是。”她感到不好意思了。
  “好样的!”我点头微笑。
  “李老师我知道以后怎么做了。再见!”学生笑着跑了。
  “李老师你真棒!你是孙悟空哎!你有火眼金睛。”李怡素边跑回来边竖着大拇指说。
  “是吗?”我乐了。
  一个多么细心多么聪明多么爱动脑筋且能知错就改的孩子呦!
  教师若真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为人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坚持“教育无小事,件件能育人”的原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走近学生,走进心灵,学生就很容易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师生关系将会非常融洽。我们也会从司空见惯的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很多有趣、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不必舟车劳顿去远方欣赏田园风光和森林景致,在寸金寸土的城市中心即可以品尝到自己栽培的果蔬,下楼就是一片宜人的小型森林,清新怡人,又可漫步嬉戏。这样诗情画意的都市田园,曾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美梦,而同济大学博士刘悦来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和他的“四叶草堂”团队一起建立了20多个类似的都市田园,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世界也变得更加生动、和谐而有趣。花草的种子,自然教育学堂  “原来这就是‘应怜屐齿
周末大家聚会,只见翠姗姗来迟,让大家跌破眼球的是:她手里还抱着刚过1岁的娃。大家七嘴八舌纷纷追问:“怎么不扔给老公呢?”“怎么不扔给奶奶呢?”“怎么不扔给保姆呢?”翠一脸委屈地说:“老公挣钱辛苦,周末还不让他休息啊!奶奶在弟媳妇家带孙子呢!我已经全职在家带孩子,压根儿就没请保姆。”  翠是我们宿舍最小的姐妹,一米六的个子,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任谁都觉得这姑娘可爱。爱读书,爱写作,唯一的缺点
《鼠疫》  阿尔贝·加缪 著 刘方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4.00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期,以文学为精神资源的人,一定会联想起文学史上关于瘟疫的作品。《鼠疫》直接地展现了一段疫情的始末,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中国,甚至提到了广州,让人五味杂陈。没有经历过瘟疫的人无法真正读懂《鼠疫》。《鼠疫》有着极强的隐喻性,但它的现实层面也建构得非常牢靠。从发现案例到确认,再到上报、怀疑、争执,直至封城,堪比严谨
前一段时间,我接到一张邀请函,打开一看,乐了:素颜派对。派对要求所有参加活动的来宾必须不化妆。我很犹豫,也很好奇,甚至心里还有点小期盼。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素颜与化妆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每个细节都与选择的风格相匹配。比如素颜之后,再去穿“恨天高”和闪亮的衣服显然不合适,既然素,就得素到底,搭配自然风格的棉或者麻类舒适的服装,整个人情不自禁地松下来,没有了往日风风火火、来去匆匆的快节奏。离开
刘伙、周沟、小漫坡、大山根……直到汽车穿过那座叫娘娘洞的短隧道,从那束通透的亮光里,再也看不到远处松柏丛里的缕缕纸烟,我才回过头来,任泪水夺眶而出。  母亲就这样安眠在我的身后,此去,只会离她越来越远。母亲目光里的女儿,从此将永远用目光尋找母亲。  我是3岁进的寄宿幼儿园,接着进的寄宿学校,也许那时年少,也许幼儿园与学校毗邻,而妈妈就在学校工作,意识里没有与母亲分别的感觉,直到中学毕业上山下乡,背
陪好姐妹去相亲,想必是很多女生都有过的经历。而陪别人相亲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各种“狗血”的故事,最常见的就是“陪闺蜜去相亲,结果相亲男没看上闺蜜,却看上我”这种事。今天的倾诉者,是陪表姐去相亲,她却在这次相亲中相到了男朋友,那表姐怎么办呢?陪表姐去相亲,她中途离场  年底,家里长辈给表姐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她想去见见,希望我陪同。1988年出生的表姐是家里的“老大难”,相亲十几次都没有成功。我认为相
48年的生命历程中,有幸深得两位母亲的厚爱。一位是抚育我成长、以身作则教我为人之理的母亲,一位是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我引向广阔人生舞台的妇联妈妈。母亲和我,两代女性的生活轨迹,见证了广大妇女的命运与时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妈妈在13岁时“嫁”到地主之家。小时候有首童谣:“养女子,不如门前栽柳树……”妈妈说:“旧社会离婚,娘家还要给男方赔钱,而且女人缠着小脚不能干大事……”  我出生
又是一季麦子丰收时节,杏子也黄了。  今年的杏子长势繁茂,满树的杏子像蒜辫一样,一个挤着一个,拥抱着树枝,压弯了枝条,在仲夏的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印衬着蓝天白云,让人抑制不住地想拍照,想伸手去摘,然后掰开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真好吃!我家的杏子树是爱人在别处尝着味道好、个儿大、核儿甜的杏树后记下,再到仲夏之时,剪了嫩枝芽嫁接而成的,这是技术活,不是想接就能接活的事!  上次随爱人回乡下老家,父亲拿
母亲罹患癌症,丈夫决意为母亲筹款做手术,妻子却要丈夫量力而行,并把存折藏起来不让丈夫取钱。万般无奈下,丈夫把妻子起诉到法院,要求分割共同存款……为母亲手术费夫妻起争执  2019年5月的一天,山东省济南市民李利民从医院回到家,见妻子黄玉芳刚下班回来,便用试探的口吻问道:“玉芳,咱妈这样保守治疗下去不是办法,医生说只有做手术才能延长生存期……”“你不要打那10万块钱的主意,磊磊马上要结婚,强子正上大
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其中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据唐代《南诏中兴画卷》和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的人物服饰研究显示,早在1000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到了近现代,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而著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