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角色,尽快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转型
初为人师,从学生变成教师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而且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蜕变,必然会引起思想、行为、思维、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这个过程需要实现以下转变:1.从被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技能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2.体验转换。从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验。3.从从众参与转化为独立指挥,战斗员变成指导员。4.从回答问题转化为设计问题,从规定方法转变为设计方法。5.从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6.从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不是只知道什么,而是要知道怎么、为什么。
二、热爱教师职业,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教育需要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对教育有深入的理解,对教育事业有充分的奉献精神,才会有对教师职业的那份爱,爱得痴迷乃至疯狂;才会有对教师职业的敬业、执着和坚守;才会把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献给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爱是教育的真谛,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核心条件。笔者也曾经历过教师职业选择上的考验:1976年,由于工作劳累,患上了“肾病综合症”。当时病情非常严重,医生多次开出病危通知,并告诉家属最多能活两年。在生死关头,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配合医生,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当时只有33岁,想得最多的和最感内疚的是对不起国家的培养,工作刚有头绪,生命就要结束。为了生命,为了事业,开始学习中医,研究处方、探索实验,积极配合医生,一年后,创造了奇迹,医好了自己的疾病。回到学校后,组织上考虑安排行政工作,朋友们也多次劝说放弃体育。但由于对体育的情有独钟、对教师职业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坚持要在体育教学这条路上走下去。通过半年积极的恢复和锻炼,最后选择了回到自己热爱的体育教师岗位上。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风格和特点。目前已74岁高龄,仍坚守在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室平台,活跃在体育教学的第一线,提出了七十而立的励言,愿为学校体育教学迸发出最后一丝光和热。
三、确立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年龄多大,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他设定目标那一天开始的。从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有时又返回原点。
目标是航向,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目标也是动力,有了目标就有激励;目标也是检验,有了目标就会有成果。在教师队伍中,经常会发现教了3~5年的年轻教师上课远比教了8~10年老教师的教学效果好,这往往与目标有关。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普遍出现一个平稳的发展趋势,八年以后,教师群体逐渐出现分化。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发展成所谓专家型教师;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
教师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年适应教师、三年合格教师、六年新秀型教师、九年骨干型教师、十二年成名型教师、十五年特级教师。这只是一个预设的目标,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优秀教师成长更要经历艰苦的磨炼,作为一个年轻的体育教师想要走上成功之路,必须规划人生,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目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做到一件事:每天想到一点点、每天写下一点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领悟一点点、每天成功一点点。今天收获一点点,一年就是365个点,使每一个点都成为通向成功的点,点的连接就集成了成功之路。
四、植根课堂,课堂是优秀体育教师成长的沃土
课堂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沃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优秀教师都是上课上出来的,不会上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的教学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作为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教学、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懂得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一般来说,年轻教师的教学成长可以从三个阶段考虑:第一步从跟学开始。模仿老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寻找问题和差距;第二步再造学习,自己设计教学,请教师们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了前面的基础,第三步就可以创造学习,集别人优秀之大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根据优秀教师的建议,新教师上课要注意以下细节:上好第一堂课,产生首因效应;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常规,立规矩;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内容;充满爱心,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赏识你的学生,善待他们的错误;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他们表演、展示的平台;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五、体育教师成功的奥秘在于第3个8小时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在追求成功,究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理想和目标追求的人、属于把事业融入自己生命的人、属于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的人。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哈佛大学揭示成功秘诀:在于第3个8小时。一个人如一生工作35年,每天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剩下8小时35年累计为10万2千个小时左右。包括:学习、吃饭、旅游、休闲、购物、交际、社会活动等,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和利用,决定了人生发展的轨迹和成功的目标。笔者总结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教师成长和成功的秘诀在于学习、积累、反思和创新。学习,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技能,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修养,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自信,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坚实的功底为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积累,能充实、丰满自己,无数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和记录的几十本教学和看课笔记,会成为自己教学和教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反思,能获得智慧,变得聪明,常常会在模糊中变得清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捷径;创新,是继承中的发展,是教师成功的生命,能在博采众长中提炼,形成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六、为人师表,塑造健全的人格魅力
年轻体育教师有很多能吸引学生学习的优势,男生阳光帅气,女生青春靓丽,开始会让学生喜爱。但是,真正让学生敬重的不是外表、不是运动水平,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四大支柱是性格、品德、才学和风度。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思想、行为、气质、情感、意志、品格和语言也往往会成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有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健全的人格是好教师诸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学生因为尊重你的人格才喜欢你,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课。教师的修养是教育的载体,教师的境界是教育的起点,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是表露在脸上的,而是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关槐秀老师是人们敬重的优秀教师,1998年我邀请她到浙江讲学,来后才知道,她为了来浙江教学,毅然推迟了原定腰部的手术时间,并偻着身子由女儿陪扶着,这使我们十分敬佩,她的敬业给了我们笫一次感动。为了更好地帮助浙江的体育教师提高课堂体育教学水平,她除了讲座之外,还特意安排了一次教学方法的示范教学课,课前,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吃得消吗?”当时她已60多岁的高龄,加上腰伤,我有点不忍心她上课但又非常想请她上课(因为关老师上课太精彩了),她淡淡地说了句:“试试吧!”上课了,我突然发现关老师摆脱了女儿的搀扶,直着腰大步走向学生,满脸微笑,认真地做、看、指导学生的各种动作和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一點都看不出她是带着伤上阵,她让我敬佩,虽然心有余悸,但奉献和忘我给了我第二次感动。上课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课上多次响起不息的掌声,下课后当我告诉老师们关老师是带着腰伤的极大苦痛为我们上课时,全场爆发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同时我又看见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偻着腰走向休息室。这次讲学对我们触动很大,至今仍留在我人生的记忆中,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什么是特级教师?关老师的行为和精神就是最好的回答。
七、打开思维的窗,寻找学科的内在价值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表现,什么样的思维层面上出什么质量的课。当前,许多教师还停留在用教材教教材的直线思维的层面,只会从教材到教材,很少考虑是什么、为什么?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动作教动作的层面,而是提升到立德树人,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育人高度。课程成为了体验、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因此,情感态度、方法过程,参与和体验就变成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做一个有扩散性思维的反思型教师,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追求目标和素质要求。
八、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当前,年轻教师专业技能缺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次在某市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在纵跳箱测试时,一位教师起跳后,双手推翻了箱盖,一头栽进了跳箱内。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对教材不理解、方法运用不当,造成使原本学生会的东西,经教师讲解后反而不会了,这是可悲的现象。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很多学科大跨度复合交叉在一起,还有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和冰上项目为基础的“十八般武艺”,所以体育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高,要学习的东西更广泛。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求样样精通,但求一专多能。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要常流水。要经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地加油充电,与时俱进,让体育教师成为别人不能替代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重要讲话时,对教师提出了四有的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追求的目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为了应用和发挥人的本能,不是去教本身就会的内容。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为了孩子去研究孩子,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
初为人师,从学生变成教师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而且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蜕变,必然会引起思想、行为、思维、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这个过程需要实现以下转变:1.从被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技能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2.体验转换。从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验。3.从从众参与转化为独立指挥,战斗员变成指导员。4.从回答问题转化为设计问题,从规定方法转变为设计方法。5.从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6.从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不是只知道什么,而是要知道怎么、为什么。
二、热爱教师职业,成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教育需要用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对教育有深入的理解,对教育事业有充分的奉献精神,才会有对教师职业的那份爱,爱得痴迷乃至疯狂;才会有对教师职业的敬业、执着和坚守;才会把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奉献给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爱是教育的真谛,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核心条件。笔者也曾经历过教师职业选择上的考验:1976年,由于工作劳累,患上了“肾病综合症”。当时病情非常严重,医生多次开出病危通知,并告诉家属最多能活两年。在生死关头,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配合医生,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当时只有33岁,想得最多的和最感内疚的是对不起国家的培养,工作刚有头绪,生命就要结束。为了生命,为了事业,开始学习中医,研究处方、探索实验,积极配合医生,一年后,创造了奇迹,医好了自己的疾病。回到学校后,组织上考虑安排行政工作,朋友们也多次劝说放弃体育。但由于对体育的情有独钟、对教师职业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坚持要在体育教学这条路上走下去。通过半年积极的恢复和锻炼,最后选择了回到自己热爱的体育教师岗位上。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教学风格和特点。目前已74岁高龄,仍坚守在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室平台,活跃在体育教学的第一线,提出了七十而立的励言,愿为学校体育教学迸发出最后一丝光和热。
三、确立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年龄多大,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他设定目标那一天开始的。从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有时又返回原点。
目标是航向,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目标也是动力,有了目标就有激励;目标也是检验,有了目标就会有成果。在教师队伍中,经常会发现教了3~5年的年轻教师上课远比教了8~10年老教师的教学效果好,这往往与目标有关。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之内,教龄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普遍出现一个平稳的发展趋势,八年以后,教师群体逐渐出现分化。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效果出现第二个上升期,逐步发展成所谓专家型教师;95%左右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先后开始下降,虽然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不同,但一直是表现平平的“教书匠”。
教师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年适应教师、三年合格教师、六年新秀型教师、九年骨干型教师、十二年成名型教师、十五年特级教师。这只是一个预设的目标,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优秀教师成长更要经历艰苦的磨炼,作为一个年轻的体育教师想要走上成功之路,必须规划人生,制订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目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做到一件事:每天想到一点点、每天写下一点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领悟一点点、每天成功一点点。今天收获一点点,一年就是365个点,使每一个点都成为通向成功的点,点的连接就集成了成功之路。
四、植根课堂,课堂是优秀体育教师成长的沃土
课堂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沃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优秀教师都是上课上出来的,不会上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的教学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作为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教学、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懂得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一般来说,年轻教师的教学成长可以从三个阶段考虑:第一步从跟学开始。模仿老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寻找问题和差距;第二步再造学习,自己设计教学,请教师们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了前面的基础,第三步就可以创造学习,集别人优秀之大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根据优秀教师的建议,新教师上课要注意以下细节:上好第一堂课,产生首因效应;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常规,立规矩;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内容;充满爱心,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赏识你的学生,善待他们的错误;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他们表演、展示的平台;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五、体育教师成功的奥秘在于第3个8小时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在追求成功,究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理想和目标追求的人、属于把事业融入自己生命的人、属于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的人。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哈佛大学揭示成功秘诀:在于第3个8小时。一个人如一生工作35年,每天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剩下8小时35年累计为10万2千个小时左右。包括:学习、吃饭、旅游、休闲、购物、交际、社会活动等,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和利用,决定了人生发展的轨迹和成功的目标。笔者总结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教师成长和成功的秘诀在于学习、积累、反思和创新。学习,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技能,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修养,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自信,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坚实的功底为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积累,能充实、丰满自己,无数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和记录的几十本教学和看课笔记,会成为自己教学和教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反思,能获得智慧,变得聪明,常常会在模糊中变得清晰,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捷径;创新,是继承中的发展,是教师成功的生命,能在博采众长中提炼,形成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六、为人师表,塑造健全的人格魅力
年轻体育教师有很多能吸引学生学习的优势,男生阳光帅气,女生青春靓丽,开始会让学生喜爱。但是,真正让学生敬重的不是外表、不是运动水平,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四大支柱是性格、品德、才学和风度。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思想、行为、气质、情感、意志、品格和语言也往往会成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有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健全的人格是好教师诸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学生因为尊重你的人格才喜欢你,喜欢你才会喜欢你的课。教师的修养是教育的载体,教师的境界是教育的起点,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是表露在脸上的,而是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关槐秀老师是人们敬重的优秀教师,1998年我邀请她到浙江讲学,来后才知道,她为了来浙江教学,毅然推迟了原定腰部的手术时间,并偻着身子由女儿陪扶着,这使我们十分敬佩,她的敬业给了我们笫一次感动。为了更好地帮助浙江的体育教师提高课堂体育教学水平,她除了讲座之外,还特意安排了一次教学方法的示范教学课,课前,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吃得消吗?”当时她已60多岁的高龄,加上腰伤,我有点不忍心她上课但又非常想请她上课(因为关老师上课太精彩了),她淡淡地说了句:“试试吧!”上课了,我突然发现关老师摆脱了女儿的搀扶,直着腰大步走向学生,满脸微笑,认真地做、看、指导学生的各种动作和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一點都看不出她是带着伤上阵,她让我敬佩,虽然心有余悸,但奉献和忘我给了我第二次感动。上课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课上多次响起不息的掌声,下课后当我告诉老师们关老师是带着腰伤的极大苦痛为我们上课时,全场爆发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同时我又看见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偻着腰走向休息室。这次讲学对我们触动很大,至今仍留在我人生的记忆中,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什么是特级教师?关老师的行为和精神就是最好的回答。
七、打开思维的窗,寻找学科的内在价值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表现,什么样的思维层面上出什么质量的课。当前,许多教师还停留在用教材教教材的直线思维的层面,只会从教材到教材,很少考虑是什么、为什么?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动作教动作的层面,而是提升到立德树人,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育人高度。课程成为了体验、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因此,情感态度、方法过程,参与和体验就变成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做一个有扩散性思维的反思型教师,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追求目标和素质要求。
八、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当前,年轻教师专业技能缺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次在某市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在纵跳箱测试时,一位教师起跳后,双手推翻了箱盖,一头栽进了跳箱内。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对教材不理解、方法运用不当,造成使原本学生会的东西,经教师讲解后反而不会了,这是可悲的现象。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很多学科大跨度复合交叉在一起,还有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和冰上项目为基础的“十八般武艺”,所以体育优秀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高,要学习的东西更广泛。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求样样精通,但求一专多能。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要常流水。要经常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地加油充电,与时俱进,让体育教师成为别人不能替代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重要讲话时,对教师提出了四有的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追求的目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为了应用和发挥人的本能,不是去教本身就会的内容。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为了孩子去研究孩子,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