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着色雕塑中的绘画性表达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不断探索色彩与艺术的关系.我国古代进入色彩观趋于成熟的先秦时期后,将“五色”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即色彩本源之色与自然界中万物本源属性的五种元素相配;美国著名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从古至今,人类都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尝试通过色彩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情感的延伸.“色彩”悄无声息的描绘了时代的痕迹,激活了人对于过去的记忆,更是给了后人重新审视时代艺术变迁的机会.现当代艺术中,给雕塑作品上色已经成为雕塑创作时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让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表达有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文章以柏拉图的“线喻”为学理原点构建的人之为人的观看世界的路径,阐述人的艺术观看方式,并引发艺术起源的古老命题,提出了“美-蕴”的殊异概念,认为艺术是“美-蕴”的生成,“美-蕴”是一个不断生成艺术意蕴的动词,一个漂移着的语言“位点”.
衬景是伴随着中国山水画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衬托自然山水的人文景观.在山水画中,衬景对于画面构图和意境营造,揭示人文情怀,都发挥着重要的审美作用.在东晋时期,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不待迁想妙得”,这已将“台榭”这类人文景观作为衬景题材列在画科分类当中.本文主要着眼于宋代画史画论著作中对于“衬景”的论述,考察衬景在山水画中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美感作用而展开的理论探讨,并指出山水画中衬景的审美确立及其意义.
“虚实相生” “计白当黑”等等,是中国画画论中常见的词汇.中国画为何对经营画面虚实,处理“虚空”如此情有独钟呢?纵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哲学根基,它们对中国画的影响至深.本文从道玄审美中的“虚”“无”,佛禅审美中的“空”“无”来论述道禅通融、道禅审美亦道亦佛之关系,再从山水画画面整体的虚实、个体物形自身的虚实与笔墨的虚实两方面论述在中国山水画的虚实处理中蕴含的道禅审美.
金属艺术作为手工艺术的分支,近些年随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金属艺术作品的实用性功能不断降低,艺术与观念性要素不断增强,许多作品已经突破传统器物设计的界限,往当代艺术,公共艺术领域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举办的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览展出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为了更好地尊重与保护动画的艺术生态发展,我们需要厘清动画的艺术生态关系,并结合艺术行为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智能等生态共生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动画艺术纵向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纳出动画艺术创作中横向影响的因素.在了解和掌握其生态内外部逻辑关系的同时,建立起动画与艺术生态之间长久依存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实验动画是当今艺术前卫的表现形式手法之一.表现主题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个性化的认知、感悟和表达.主题内涵、创作观念、表现手法追求创新、探索与实验,是创作者个人的个性风格、形式、技巧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创作者以实验性动画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抒发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文化观念.实验性动画兼具创意的自主性和独创性.
苏轼在绘画创作中强调“身与竹化”论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感应理论的继承与深化,而这同时也是其立基于周易本源意识之上的“真道”思想的美学表现,这种理论与米歇尔的图像学有着可以沟通互释的内涵,对构建本土特色的当代艺术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中兴瑞应图》作为高宗朝祥瑞画代表作的最大特点便是其虚实交织的瑞应表达新方式.体现在文本来源的虚实构成、图像表现的融虚入实、虚实策略及瑞应工具上.高宗将具有纪念性及象征意义的个人记忆嵌入到宏观历史进程中,帝位合法性、政治形象重塑、退位后的权力延续这三大政治诉求催生了高宗朝的瑞应表达新方式.
“为乡村振兴而设计”是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时代背景中,提出的一种乡村建设理念和行动策略.该理念旨在通过设计的行为和手段助力农村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梳理“文化空间”、农业现代化与设计的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文化空间”是乡村原生态民间文化存续的本体,为乡村振兴而设计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主要是乡村的活态文化空间.
[目的/意义]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专业发展已达成共识,从微观操作层面对图情档学科专业改革的具体方案、操作路径等进行探讨有利于共识的落地.[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微专业”的命题,对其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阐释.结合新文科背景下图情档学科专业发展特点,以数据治理微专业为例,对其建设意义、目标定位、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模式等进行了具体研究.[结论/结果]认为数据治理微专业是新文科背景下图情档学科专业内涵更新的可行路径,是培育生成新兴文科专业的“种子”,是图情档学科向其他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的“因子”.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