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3个年级学生的实习经历和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年级越高、实习次数越多,职业认同越低;实习工作和收获的多样性、收获影响的深刻性以及实习基地的师资及教学水平对学生职业认同有显著影响;但实习工作与学生自身兴趣的相符程度、实习评价和激励制度以及本学院指导老师的指导质量则只与职业认同中的某些维度具有相关性。据此,为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出如下建议:学生本身从思想上要正视实习,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学校的实习工作安排应兼具基础性与多样性,实习评价应健全激励措施,教师指导应兼具积极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经历;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2-0056-07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直接对口岗位是小学教师,所以这一“准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水平对于今后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习工作是实践课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国内的普遍研究中关于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认同的影响却存在着分歧:一些研究者认为实习工作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提升,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实习工作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影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省市共管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型的试点校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与全国多所民族类院校达成共建协议,发展迅速。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成立于2009年,201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以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为目标,是省内较早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本科院校。同时,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有代表作用。本文探索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经历对本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实际影响,以期为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执行与操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为了研究实习经历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实际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2015级、2016级、2017级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48份,回收146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94.5%。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自编问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调查》和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
自编问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调查》共20道题,主要内容包括6个部分:(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家庭居住地、实习次数、专业意愿(具体见表1);(2)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内容的多样性、实习工作的任务量、实习工作的参与度等;(3)实习基地的水平,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维度;(4)实习指导教师的情况,包括实习基地和学校两方面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和积极性;(5)实习制度,包括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6)实习收获,包括收获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12道题,按照被试自觉的程度,采用五点计分标准,“完全不同意”记1分,“完全同意”记5分,以此类推。其中,6题、7题、11题属于“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2题、4题、12题(反向计分题)属于“职业意志”维度,1题、9题、10题属于“职业价值”维度,3题、5题、8题属于“职业效能”维度。该量表条目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为0.783、0.913,4个分问卷的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是0.641~0.730、0.601~0.802,4个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是0.631~0.755,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96~0.514。
问卷回收之后先剔除无效问卷,再进行整理、编码。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分析处理。
1.3调查结果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水平。根据表2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处于中上等,这与赵敏和杨艳的调查结果相同。其中“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的认同水平最高,这说明学生来来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意愿总体是很强的,对于小学教师的职业期望也非常高。“职业效能”与“职业价值”都在中间水平之上,水平较高,而“职业意志”水平较低,仅为3.02。4个维度排列为:职业意愿与期望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经历;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20)02-0056-07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直接对口岗位是小学教师,所以这一“准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水平对于今后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习工作是实践课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国内的普遍研究中关于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认同的影响却存在着分歧:一些研究者认为实习工作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提升,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实习工作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影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省市共管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也是河北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型的试点校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的支持下,与全国多所民族类院校达成共建协议,发展迅速。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成立于2009年,201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以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为目标,是省内较早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本科院校。同时,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有代表作用。本文探索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经历对本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实际影响,以期为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执行与操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为了研究实习经历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实际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2015级、2016级、2017级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148份,回收146份,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94.5%。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自编问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调查》和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
自编问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情况调查》共20道题,主要内容包括6个部分:(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家庭居住地、实习次数、专业意愿(具体见表1);(2)实习内容,包括实习内容的多样性、实习工作的任务量、实习工作的参与度等;(3)实习基地的水平,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维度;(4)实习指导教师的情况,包括实习基地和学校两方面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和积极性;(5)实习制度,包括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6)实习收获,包括收获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量表》共包括4个维度、12道题,按照被试自觉的程度,采用五点计分标准,“完全不同意”记1分,“完全同意”记5分,以此类推。其中,6题、7题、11题属于“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2题、4题、12题(反向计分题)属于“职业意志”维度,1题、9题、10题属于“职业价值”维度,3题、5题、8题属于“职业效能”维度。该量表条目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较好,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为0.783、0.913,4个分问卷的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是0.641~0.730、0.601~0.802,4个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是0.631~0.755,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96~0.514。
问卷回收之后先剔除无效问卷,再进行整理、编码。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分析处理。
1.3调查结果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水平。根据表2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总体职业认同水平处于中上等,这与赵敏和杨艳的调查结果相同。其中“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的认同水平最高,这说明学生来来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意愿总体是很强的,对于小学教师的职业期望也非常高。“职业效能”与“职业价值”都在中间水平之上,水平较高,而“职业意志”水平较低,仅为3.02。4个维度排列为:职业意愿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