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神经科学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启示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脑的规律和学习发生的机制,作为神经科学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衔接起点,一个崭新的领域——“教育神经科学”步入教师的视野.尽管教师对于教育神经科学有着普遍的好奇心理,但知识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对于教育神经科学的普遍认知,从而产生“神经迷思”.研究表明,教育神经科学有助于促进教师对生理层面学习机理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学习障碍和特殊学习群体的关注,促进教师对青少年认知和情绪变化的思考,促进教师对证据为中心教学方式的应用,这有助于教师知识和能力素养的转型发展.审视我国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亟需更广泛的机构合作,从教育多模态数据、新型教师培训、深度教学反思和知识生成等角度,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他文献
魏晋是一个政治上风云变化,而在思想界与艺术上却有着极大自觉的时代,在魏晋人士普遍追求生命自由和审美超越的大氛围中,作为“竹林七贤”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嵇康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意识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跨文化的视野审视嵇康与西方存在主义的思想美学意识,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下,比较分析它们的同与异.从而为研究嵇康美学思想和哲学意识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苏扇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它不仅作为一种散热工具,同时也作为一种文人雅具流转于历史之间,随着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流动的艺术品.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历代文人雅士迸发火花.但是在现今的经济社会,工业化批量生产已成为主流,苏扇又该如何发展?本文对苏扇背后所隐藏的美学文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解析苏扇如何在当代仍能熠熠生辉.
微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微课,应当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系统性、互动性和创新性”五个原则.这样的微课,可以突破音乐知识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针对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授课面广,思政影响范围大,具有长期作为隐性思政课程的优势,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明晰构建原则,从设计思政目标、搭建资源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健全评价体系四方面对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明确思想价值定位,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德智并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大跨步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愈发强烈.由于初等教育对于学生自身性格的塑造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初等教育的水平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立体化的案例以及详细的内容分析,对初等教育授课环节中出现的学生异向表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初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数字教育是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支撑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为探讨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方案与路径,研究收集了浙江省129个数字教育实践案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三级编码,以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是“四层金字塔”模型,由下至上分别为数字教育新基建、可信数字档案、教管服智慧应用、全民数字学习;区域数字教育整体智能治理则包含五项策略:重塑区域教育整体智能治理理念,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组织体系,构建区域数字教育服务生态系统,统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成为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高质量的作业既要有清晰的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状态.从区域层面思考,我们可以通过真实问题的研讨、作业设计工具的开发及相关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区域整体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前人只肯定汤显祖“四梦”的曲意,而批评其不合曲律,其中也包括对“四梦”曲韵的批评,认为其囿于方言而失韵.其实在“四梦”的1315支曲调中,不仅不通押的曲调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在通押的116支曲调中,虽有部分看似失韵,但多为“借韵”,是一种变通的用韵方法,其实不算失韵.“四梦”的用韵与其曲意协调一致,能根据剧作的故事情节、人物、时空的变化来选用和改换曲韵.
“跨媒介性”先后在文学理论、媒介理论和电影研究三个领域中得到界定、运用和发展.文学理论首先关注跨媒介性与互文性的关系,而后又有学者提出用视觉艺术理论形成新的文学批评范式.随着常见的跨媒介方式逐渐成为固定的媒介形式,跨媒介门类艺术的媒介特性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话题.在跨媒介研究视阈下,电影被看作从跨文本、视觉、听觉的技术手段,到具有自身独特文化和符号复合体的(跨)媒介艺术.
1843年上海开埠后,经济飞速发展.咸丰年间,戏园应运而生.同治、光绪年间,戏园渐趋兴盛.在发展过程中,上海戏园采用了许多带有浓厚商业特色的营销手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对昆剧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一是为昆剧演出提供固定场所,使昆剧得以持续生存;二是增加昆剧受众群体,拓宽受众层面;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昆剧在剧目、舞台美术等方面的艺术创新.通过分析戏园经营模式对昆剧的影响,揭示了昆剧与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