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课程化 辟语文素养提升之径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两大突出特点。实践性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即研究的问题来自社会实际,并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得以实现,其作用是传统课程通道难以企及的。综合性则是指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考察评价等多方面的综合,这恰恰是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单篇课文教学的意义所在。
  笔者就学生感兴趣的汉字话题,自主开发了栖霞山景区汉字的本土资源,在七年级开展了“栖霞山景区汉字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丰富语文课程打开社会通道,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核心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置身实际社会情境,重视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栖霞山景区汉字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利用身边的栖霞山景区这一文化资源,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实践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的综合能力。
  1.选题注重实践性
  “栖霞山景区汉字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这个活动主题,是经过学生多次论证选定的,它以“栖霞山里的汉字”这个身边的语文资源为载体,着重研究景区汉字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关系,网络上没有这个主题现成的内容,学生必须要走进栖霞山景区亲身实践,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经过调查思考,我们对景区汉字进行分类整理,确定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对象,一是景区标识牌上的汉字,二是岩壁摩崖石刻。经过甄别,学生把前者又分为三个子题:警示类标识、环保文明类标识以及景点介绍类标识。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将他们分为两个大组,又将第一组分为三个小组,根据各自选题进行分工。学生要到实际生活里去调查取证分析,再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
  2.过程凸显实践性
  这里的“实践”是指“真实的社会实践的情境”,而不是模拟社会的“表演式”的情境。“栖霞山景区汉字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的综合性学习中,为了调查景区标牌上的标识语给游客的感受,节假日期间,“标识牌上的风景”学习小组两次对景区游客进行实地访谈,从一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访谈到完成访谈记录,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中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语文综合能力。
  3.成果折射实践性
  本次栖霞山汉字研究活动旨在发现问题,最终的成果是写出研究论文,并向景区提出改进的意见。两个小组均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给景区管理处写了封信。信中建议:景区摩崖石刻的景点指路牌,设置位置要贴近石刻介绍牌,且内容以历史资料为主,以弘扬景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标识牌上的风景”组除了提出建议外,还为景区自行设计了警示牌。虽然作品稚拙,但是这些成果折射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从而使作品有了現实意义。
  (二)打通多种听说读写渠道,注重综合性
  1.实地访谈,力求“听说写”并举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听课发言,以及倾听师生发言的方式来达到听说能力训练的目的,“听说”的环境单纯安静,“听说”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文本解读或者是一定范围内的材料,环境、形式、内容也相对封闭单一。走出了课堂,学生语言运用的大环境是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利用这一资源来培养听说能力更为有效。
  为了调查景区标牌上的标识语给游客的感受,教师帮助学生围绕标识牌具体标语内容及形式撰写访谈记录,利用节假日在景区向过往游客进行调查访谈。这次学生有了充分的“说话”准备和明确目的,考虑到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并有选择地记录所听信息,搜集到了很多有关景区标识牌是否与环境和谐的有效信息。打通这个开放式的学习语文的社会通道,让学生在陌生人群面前有了主动说话和倾听的体验,也将听说写落实在写作实践中,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流提供了具体的语言场景。
  2.阅读多类文本,促进综合阅读力提高
  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自主阅读大量的资料,从中提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做出整合评价,这个过程让学生打破课堂教学常规的阅读模式,打通多种阅读的社会渠道,有利于综合阅读力提高。
  此次综合性学习中,小组成员阅读了大量的混合文本,如网络资料“广告标牌的设计”,各类风景介绍类的文字、图标、表格;摩崖石刻、有关专家博客、涉及到摩崖石刻的历史名人介绍;《栖霞小志》《栖霞新志》等地方志的纸质书。在大量阅读中,学生主动提取有关主题的信息,形成评价的依据。这样的综合阅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在阅读中,教师还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如何快速阅读,如何通过抓住中心句快速获得信息,真正担负起引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
  3.以读促写,弥补应用文写作的不足
  传统的课堂也有以读促写的教学形式,但学生的写作大多是文学作品,很少涉及实用文。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运用应用文体来体现更清楚明白。本次学习小组除了编剧本《走进栖霞山,寻觅翰墨香》外,还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和“给栖霞山园林管理局的一封信”等形式展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课题研究报告”“书信”“采访记录”等,而且对信息的整合、提取、编辑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伯乐中学)
  (栏目责编:周 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