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文/铁凝
(1)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2)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3)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4)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5)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6)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7)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8)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9)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10)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11)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12)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阅读指引
卸却伪装,解放自我——《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整体理解
铁凝是成就赫然的小说家,也是独具特色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充满了心灵光影的闪烁和对世俗生命的感悟,她将自我放在琐屑具体的生活中,通过种种卑微普通的人物书写人生真谛。《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正是这样的散文。
雾中的乡村是如此美好,但是对于城市来说,一场大雾却是一场小小的“灾难”,雾中一切都不知所措起来。因为看不到乡村的那种雾中美景,作者不免怅然,然而大雾中的出行却给了她意外的惊喜,让她有幸得意忘形了一回!大雾里,她丢掉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抛开了城市“正确”的规则,甚至暂时抛开了生活里必需的沉重的“成人面具”,又一次变成了孩子,在阻隔了一切嘈杂和注视的雾里放纵地走着各种姿态,她走得快乐,走得尽兴,走得让自己感动!这时她感觉到驾驭的不仅仅是雾,而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从农村到城市,从荒蛮到文明,从原始初民到现代公民,人类的进步是显然的。但是,不可否认,人类的文明是以人性的部分舍弃为代价的。文明,是人类的自我提升,也是人性的自我规范和约束。规范和约束是文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性的天然杀手。我们在文明里规范地生活,我们的生命力也在文明里萎缩。我们无法冲破这宿命的二律悖反,但也应该完全可以在不违反文明规则的前提下卸却伪装,痛快淋漓地释放一下自我,以保持生命的原色,这正是女作家写作本文的意图。
撩云拨雾,辨情探旨——《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细部揣摩
第1段写冀中乡村之雾的美好:雾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当橘黄太阳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大地一派玲珑剔透。读罢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有位诗人说过的话: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只能建造城市。作者写大雾下的乡村之美,固然是为了与城市之雾作对比,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乡村靠近自然,能激发人们神奇美妙的联想,更适合人的纯真心灵的生长,巧妙地策应了张扬本性的主题。
第2段写一场大雾给城市带来的小小的“灾难”:路灯不知所措起来,车辆不知所措起来,行人们不知所措起来。这段文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城市在大雾里的慌乱,为自己在雾中的想像、心理活动和“得意忘形”的超常行为铺设背景,营造情境,提供可能。同时,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无意地显现了城市文明脆弱的一面,含蓄地歌颂自然,肯定本色之美,本真之美,为张扬本性的主题作铺垫。
第3段交代自己在雾中行走及感受。“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引用《红楼梦》里的句子,表达对紧张、喧嚣、透明的城市生活的无奈,流露出一种难得的暂时解脱的喜悦之情。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荷塘月色》里的句子:“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第4段写雾中的想像。“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未免有些狂妄了吧,在这个城市里,你是老几?可这正是生命力的表现。郭沫若在诗里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生命原本就不必谦卑!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文/铁凝
(1)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2)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3)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4)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5)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6)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7)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8)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9)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10)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11)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12)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阅读指引
卸却伪装,解放自我——《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整体理解
铁凝是成就赫然的小说家,也是独具特色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充满了心灵光影的闪烁和对世俗生命的感悟,她将自我放在琐屑具体的生活中,通过种种卑微普通的人物书写人生真谛。《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正是这样的散文。
雾中的乡村是如此美好,但是对于城市来说,一场大雾却是一场小小的“灾难”,雾中一切都不知所措起来。因为看不到乡村的那种雾中美景,作者不免怅然,然而大雾中的出行却给了她意外的惊喜,让她有幸得意忘形了一回!大雾里,她丢掉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抛开了城市“正确”的规则,甚至暂时抛开了生活里必需的沉重的“成人面具”,又一次变成了孩子,在阻隔了一切嘈杂和注视的雾里放纵地走着各种姿态,她走得快乐,走得尽兴,走得让自己感动!这时她感觉到驾驭的不仅仅是雾,而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从农村到城市,从荒蛮到文明,从原始初民到现代公民,人类的进步是显然的。但是,不可否认,人类的文明是以人性的部分舍弃为代价的。文明,是人类的自我提升,也是人性的自我规范和约束。规范和约束是文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人性的天然杀手。我们在文明里规范地生活,我们的生命力也在文明里萎缩。我们无法冲破这宿命的二律悖反,但也应该完全可以在不违反文明规则的前提下卸却伪装,痛快淋漓地释放一下自我,以保持生命的原色,这正是女作家写作本文的意图。
撩云拨雾,辨情探旨——《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细部揣摩
第1段写冀中乡村之雾的美好:雾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当橘黄太阳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大地一派玲珑剔透。读罢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想起有位诗人说过的话: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只能建造城市。作者写大雾下的乡村之美,固然是为了与城市之雾作对比,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乡村靠近自然,能激发人们神奇美妙的联想,更适合人的纯真心灵的生长,巧妙地策应了张扬本性的主题。
第2段写一场大雾给城市带来的小小的“灾难”:路灯不知所措起来,车辆不知所措起来,行人们不知所措起来。这段文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城市在大雾里的慌乱,为自己在雾中的想像、心理活动和“得意忘形”的超常行为铺设背景,营造情境,提供可能。同时,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无意地显现了城市文明脆弱的一面,含蓄地歌颂自然,肯定本色之美,本真之美,为张扬本性的主题作铺垫。
第3段交代自己在雾中行走及感受。“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引用《红楼梦》里的句子,表达对紧张、喧嚣、透明的城市生活的无奈,流露出一种难得的暂时解脱的喜悦之情。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荷塘月色》里的句子:“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第4段写雾中的想像。“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未免有些狂妄了吧,在这个城市里,你是老几?可这正是生命力的表现。郭沫若在诗里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生命原本就不必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