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和几个老同事进行了一次以股市为主题的小型聚会,大家不但宏观交流了对大势的看法,也微观交流了一些个股板块的信息,对证券市场新阶段的坐庄特点和新理念进行了比较研究。
沙龙在碰杯声中圆满结束。回家的路上,想到股市上那些似有似无的金科玉律,我好像有了醉意,头有点晕。
我是1992年来深圳工作的第二天开始买股票的,当时好像深圳市场还不到十只股,比较简单,也比较枯燥。不过从那天起,我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股票行情。我买过抽签表,写过三流股评,跟过同学做过的庄,借钱炒输过股。现在,我的抽屉里还有几千上万股永远不会上市的内部股,因为这些公司已不存在了。
以前的损失与我对股市的态度有关,不过在最近的三个月里,我唯一一次认认真真炒了股票,也唯一一次赚了点小钱。其实这几个月的市场一直牛气冲天,再傻的股民也亏不了本。相比之下,倒是我被股市的一些金科玉律所害,少赚了不少钞票。
上世纪90年代,我在股市上听到最多的炒股名言就是:当到菜场买菜的老太太也来炒股时,就是离开市场的时候。受其影响,我对类似买菜的老太太炒不炒股的信息比较敏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最近的决策失误都是我在洗脚房里的决策,因为我把判断股市晴雨的标准已经扩大到买菜的老太太以外,
第一次是指数达到2500点的时候,晚上,我去深圳华侨城洗脚,洗脚妹突然问我,能不能涨到3000点?我惊吓得从沙发滑了下来。第二天一开市就以集合竞价的方式空了仓。后来发现不对,又冲了进去,但已损失了不少。
第二次是指数到了3000点的时候,我在香蜜湖附近的一家洗脚房洗脚,苏北的修脚师傅和我聊得很好,他叹气,开不了股票账户,要排队,说想买八千元玩玩,问我有没熟人。这次,我没晕,但第二天还是慌不择路地逃离了市场,损失自然也是不小。
两次逃离市场,两次的损失都不小。现在看来,90年代股市上的那句炒股名言,完全是胡说八道。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股市究竟谁怕谁?现在,中国有一亿前仆后继的股民,市场是人民的市场,我们不能歧视老人和洗脚的人啊!可是我竟然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由此想到房地产市场。
我也算是个地产评论人士,一直认为,在中国,房子是不能当股票炒的,因为中国是个土地资源稀缺的人口大国。
从投资角度看,我认为租金回报率低于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而同时房价又在高位运行时,房产的投资就是非理性的。这两年,我写了几篇评论,希望政府干预住房问题,结果,在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很不高兴;我也评论过一线城市房价已近拐点,结果,搞开发的在网上骂我,没买房的在家骂我。
为什么都在骂我?因为房价不比股价涨得慢。
我想,我又应该去洗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