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民族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表述和意义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整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除了坚持世界遗产必须具有"杰出的普遍价值",新的标准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的考量.回应这个变化,中国文物部门在遴选项目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何证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有某种"普遍价值"成为中国遗产申报工作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本文把人类学的翻译转向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结合起来,指出遗产价值的论证过程应该被理解成一种"翻译".
其他文献
回迁社区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回迁社区在社区管理层次方面、社区治理结构方面、社区居民层次等方面均存在相应问题.以合肥市T社区为调查点,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回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化解路径: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拓宽参与治理渠道;坚持以党建带共建,构建多元联动格局;理顺社区治理架构,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充分赋权于民,强化制度支撑等方面化解.
章门弟子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这个群体在中国近代语言学、文学、哲学、史学、文字学、医学、佛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因而在学界备受瞩目.尽管学界对章门弟子这一知识群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目前学界对章门弟子的研究集中在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黄侃、吴承仕等一些知名学者,对其他领域的大量弟子关注较少,并未真正从总体上全面审视这一群体.再者讨论章门弟子,章门弟子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依据现有材料可以考证出多少人数?章门弟子又是如何一步步
期刊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从高站位、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和价值,强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促落实、健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探讨推进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实现.
《周礼·大司寇》言“以五刑纠万民”.自《隋律》始正式形成以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唐律》仍之,遵循不改.《明律》承唐.然而,在封建皇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法外刑与法内刑兼而用之,廷杖即是其中之一.廷杖是笞杖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皇帝可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廷杖虽不见载于历代的法典中,却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在明代,廷杖成为常态化,甚至演变成一种制度,其使用次数之多、受罚人数之众、手段之残忍为历代罕见,明代被称为“棍棒下的朝廷”.
东昌府木版年画根植于鲁西深厚的传统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内涵.东昌府木版年画依托曾经发达的刻书业和运河文化,一度到达鼎盛,直至形成独立的体系.体系的独立性通过一系列表征符号彰显出来:广泛且独立的题材、鲜艳粗犷的用色、饱满的构图、夸张的造型以及产销一体的销售体系.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中国木版年画谱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互惠是礼物交换的最初表达形式与人类社会地域文化交往的重要特征.它肇始于西方社会生活物品交换的互动联系,但社会变迁却促使其内涵与外延日益丰富,很大意义上演化为文化交流的逻辑前提.许慎文化与尹珍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二者以长期交往为前提、以彼此需求为基础、以化解文化冲突为目的,相互吸收、借鉴与融合而又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形成中原文化与贵州文化的双向互动互惠的过程,从而塑造了多样文化共生、共存、共享的交往空间.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融共长的地区,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最典型的地区.总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文章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性、时代性、历史性、统一性和差异性,总结了"一心一意跟党走""一个大家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一个示范区建设"的云南实践,分析了云南实践的理论、历史、现实依据,并认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多元一体、
以茶会友叙情,是中国人常见的社交方式.执茶识礼习礼,是中国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和养成.茶叙是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积淀的特色会话方式.茶礼是润养于茶语境的文化行为.在文明互鉴时代语境下,从跨文化的视角探究茶叙,有利于讲好中国茶故事,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建设“专创融合”课程是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智能产品设计”作为高校艺术学科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一门特色选修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其“专创融合”要打破专业壁垒,将设计学和开源硬件、计算机编程、数字化制造、市场营销、河洛文化等知识融合,并在实践环节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战训练.“智能产品设计”课程的“专创融合”建设模式包括:市场调研寻找痛点,产品彰显文化元素,选择智能硬件确定交互方式,学生参与产品原型设计与制作,做好项目路演与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至新时代各时期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问题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其症结和重点也不同.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这一理论工具中国化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重点和内容也不同,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梳理百年来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巩固民族团结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