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动物的“家”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的住处,常用不同的词来表示。下面这些动物的“家”,应该用什么词来表示,你知道吗?
  1.鸟的住处称()
  2.狗的住处称()
  3.蛇的住处称()
  4.羊的住处称()
  5.猪的住处称()
  6.马的住处称()
  7.虎的住处称()
  8.鸡的住处称()
  9.兔的住处称()
  10.牛的住处称()
  11.蜜蜂的住处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纪秀秀)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那次玩得真高兴》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学生记录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材第一部分以问题激趣,引出本次习作的话题,还提供四幅图,旨在多角度唤醒学生对快乐往事的回忆,为学生习作的选材做铺垫。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写一次玩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用放电影、看照片、和别人聊一聊等方法回忆当时的情形,以便选择习作内容,梳理习作顺序。教材第三部
“你的房间刚被十头犀牛践踏过吗?怎么乱成这样?还有,这个书堆——不,这个‘书洞’是干什么的?快给我收拾干净!”老妈推开我房间的门,看到空空如也的书架和地上用书当砖头盖成的“书屋”,唠叨起来。  “书洞?明明是书屋呀!妈妈,您看,我是一只小书虫,我的理想就是拥有自己的书屋,书屋当然是用书盖的,房顶是书,墙也是书……这个书屋虽然小了点,但是我很喜欢!它呀,除了怕火、怕水、怕妈妈,可以说是十全十美。妈妈
关键词:朝阳区;石佛营小学;阶段成果汇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78-0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小学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确实,“整本的书”负载着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整本书阅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不能再囿于学习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这如同徘徊于一个个静止的房间,而应涉猎与其密切相关的一本本书,沉浸于一个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所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有一只天鹅张开翅膀向太阳飞去,那原是一只无家可归的丑小鸭。如今,它张开了用自信、勇敢编织的翅膀,成了一只高贵、美丽的天鹅。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能气馁,不能向它低头,要迎着这个困难坚持到最后。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你自信、勇敢,一切困难挫折都会败下阵来。  先说说我自己吧,在数学上,《补充习题》《课课练》都难不倒我。但是有一次,
我知道,是鼻子!
期刊
许多同学写起作文来总感觉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好,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积累写作的材料。  怎样才能积累写作材料,做到有话可说呢?我在这里送给大家三个法宝。  第一个法宝: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儿童时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同学们却往往疏于观察。比如,我们随爸爸妈妈去旅游,可是回来后却记不清去了哪些景点、玩了哪些好玩的地方,这就是缺少观察的缘故。  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清明》,使山西杏花村的汾酒驰名中外。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我国著名漫画家方成慕名来到杏花村酒厂。酒厂厂长见到这位享有盛名的漫画家,一边握手,一边欢迎:“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老画家喜笑颜开。他灵机一动,也连忙以四字语作答“大闻酒名!大闻酒名!”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言语
【文本解读】  《文言文二则》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课有两则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讲的都是古代名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对于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理解难度并不大。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两则文言文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好材料。  仔细阅读课后习题,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题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获得语感;第二题、第三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文
“题”为额头,“目”是眼睛。题目是额头上的眼睛,足见题目的重要性。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虽小,却有丰富的内涵和作用,我们可从中预知文本的大意,感受语言的风格、文化的魅力。  一、以“题”挈领,梳理内容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课文的很多信息,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我们可以梳理关系,了解内容;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1.梳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