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过去无论穷也罢,富也罢,哪个人少年时代没有过色彩斑斓的梦?曾经梦想着振翅高飞,曾经梦想着独自远行,曾经梦想着无所不能……可以和鱼儿对话,知道小鸟在想什么,愿与蝴蝶共舞,猜想风也该有个家。少年是天真的,所以才有五彩梦幻;少年是烂漫的,所以有诗意般的想象;少年是纯洁的,因纯洁而美丽;少年是幼稚的,却因幼稚而充满希望。我们成熟了,却丢掉了可贵的童心;我们很现实,却丢失了弥足珍贵的童真和纯洁的诗意,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唯有在梦境中,才能追逐到儿时的踪影。
   在不知不觉中跨进青年的门槛,血气方刚,睥睨一切,连个头也高出父母许多,父母看他似乎得仰望。他已不满父亲的刻板,母亲的唠叨,不耐烦时顶两句,再不耐烦便摔门而去。看着长大的孩子,父母高兴着又惶恐着,慰藉着又担忧着,渴望着又迷茫着。青年自己,则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牛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心。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舍我其谁的年龄,却又缺乏人生经验,常常在外面碰得鼻青脸肿,带着受伤的身心回家。在家这个温暖的港湾里,妈妈用香甜的饭菜、爱抚的眼光为他疗伤,爸爸用朴实而不乏哲理的话语,为他鼓劲。回过劲来,又满面春风,斗志昂扬地走了出去。
   但在外面久了,还是觉得孤独,于是就建立自己的小巢。有话尽可以倾诉,有情绪尽可以宣泄,有爱意尽可以释放,附带着产生了义务和责任。当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欢呼的同时去拼搏,拼搏的同时,又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幼小的生命。精心呵护,耐心培养,执意在幼小的生命身上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其结果,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人到中年,有的事业有成,有的职业稳定,有的在做最后的拼搏、最后的冲刺。还有的,穷愁潦倒,一文不名。中年如牛负重,孩子需要操心,老人需要赡养,亲朋需要关照,职场需要尽心,还需要去排除恶意的诋毁,无端的纷争。虽说“看惯了春月秋风”,但明枪暗箭,脚底使绊,总不能熟视无睹,不然显得太懦弱了不是?于是新一轮烽火再起,于是更加疲惫,更加烦恼、郁闷甚至沮丧。也有人修炼至臻,淡然笃定,懂得乔治
其他文献
在美国的坎布里奇,有位80岁高龄的农妇,膝下有10个子女,还有一群孙辈及曾孙辈。在她熟悉的那片土地上,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大半生的岁月。她喜欢针线活,曾绣出令人叫绝的绣品。只是等到她慢慢走向衰老的时候,她的手不再听使唤,已不能熟练地操纵那根细细的绣花针了,而且不时发作的关节炎也让她饱受痛苦。儿孙们劝她安度晚年,不要再那么辛苦,但她却无法忍受那份无所事事的孤单。她开始寻找一些能让自己生活充实起来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生病住进了医院。出医院门右拐有一家小食品店。老板是个50多岁的汉子,我时常到店里跟他聊天。  有一天,我到了店里。店堂里,只有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站在货架前。她大约七八岁,瘦瘦的,头发有些蓬乱,好像有几天没梳理过了。正看着,老板走过来,弯腰问小女孩:“小朋友,要买什么?”老板和善地对她说,“你先看吧。”回头,轻声告诉我:她家里有人在住院,她常来,但从没买过东西。看到老板这样友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