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正确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能够塑造大学生完美的性格,能够培养其健康的人生态度,而且能够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社会及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非常关注,而且人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实施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意义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关于天才与婚姻幸福感的探讨,可以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然而,消极心理学模式在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末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等人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借助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对人类的力量与美德予以探究,与消极心理学形成了对抗。在此背景下,心理学研究者逐渐发现,勇敢、乐观、自信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心理疾患。部分心理学研究者对人的积极品质予以了极大关注。在西方一些国家,对人们的積极情绪、生活体验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其主要研究内容。对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感、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助人为乐等,都是积极的人格特征的体现。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才能够与人和谐相处。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积极心理学教育有其重要意义。首先,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人格特征。大学生只有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自我反省,才能够包容他人,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学术、传道受业解惑,学生能够刻苦钻研、踏心学习。积极心理学能够营造和谐快乐高职校园。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也有个别大学生由于就业心理压力过大,以致做出了自杀等过激行为。高职院校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了一定重视,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真正解决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学生才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兴趣,心理健康教育也才具有其教育意义。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依然有待提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就业率,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创设了心理咨询机构,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有的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不能够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师资队伍欠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是兼职就是临时抓包替补。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使其放弃了专业教学。最后,课程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够正确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能够对心理教育应有的预防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选学内容,对如何辨别、改善心理问题予以了重视,却没有对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积极情绪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
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借助积极正面的情绪,去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有效提高人们抵御心理压力的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首先,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应对学校管理制度予以规范,从根本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认真检查与监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院校领导应创新管理理念,扬弃传统教学的教学理论。院校教师也要转变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应将情绪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借助情绪教育,教育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会如何调节平稳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形成成熟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挫折教育也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积极心态对待遇到挫折与难题的能力。最后,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应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将正面的情绪传达给学生。高职院校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师予以培训,进而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对相关教师教学态度予以纠正、教学行为予以规范。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教师予以相应的关怀,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克服自身焦躁的心理,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疏导,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1]王宏.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今传媒,2017,25(08):173-175.
[2]王海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反思[J].社科纵横,2017,32(07):167-17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社会及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非常关注,而且人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实施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意义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关于天才与婚姻幸福感的探讨,可以认为是积极心理学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然而,消极心理学模式在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末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等人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借助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对人类的力量与美德予以探究,与消极心理学形成了对抗。在此背景下,心理学研究者逐渐发现,勇敢、乐观、自信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心理疾患。部分心理学研究者对人的积极品质予以了极大关注。在西方一些国家,对人们的積极情绪、生活体验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其主要研究内容。对生活与工作的幸福感、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助人为乐等,都是积极的人格特征的体现。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才能够与人和谐相处。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积极心理学教育有其重要意义。首先,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人格特征。大学生只有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自我反省,才能够包容他人,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学术、传道受业解惑,学生能够刻苦钻研、踏心学习。积极心理学能够营造和谐快乐高职校园。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也有个别大学生由于就业心理压力过大,以致做出了自杀等过激行为。高职院校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了一定重视,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真正解决学生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学生才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兴趣,心理健康教育也才具有其教育意义。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依然有待提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就业率,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职院校创设了心理咨询机构,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有的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不能够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师资队伍欠缺。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是兼职就是临时抓包替补。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使其放弃了专业教学。最后,课程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够正确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能够对心理教育应有的预防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选学内容,对如何辨别、改善心理问题予以了重视,却没有对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积极情绪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分析
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借助积极正面的情绪,去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有效提高人们抵御心理压力的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首先,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应对学校管理制度予以规范,从根本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认真检查与监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院校领导应创新管理理念,扬弃传统教学的教学理论。院校教师也要转变管理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应将情绪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借助情绪教育,教育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学会如何调节平稳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形成成熟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挫折教育也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积极心态对待遇到挫折与难题的能力。最后,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应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将正面的情绪传达给学生。高职院校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师予以培训,进而提高其专业教学水平;对相关教师教学态度予以纠正、教学行为予以规范。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教师予以相应的关怀,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克服自身焦躁的心理,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疏导,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参考文献
[1]王宏.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今传媒,2017,25(08):173-175.
[2]王海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反思[J].社科纵横,2017,32(07):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