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表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化的精神力量。”
“掇刀现象”的产生
掇刀区国税局是一个年税收收入过2亿元,干部职工近百人的一个普通的基层税务局,其前身是于1982年成立的车桥财税所。三十年来,这个单位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巩固、完善、提高,改革、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致力争创,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互融共进:税收任务一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完成年年实现“三超”(超计划、超上年、超历史),年年被当地政府、市国税局评为先进集体,还多次被国家税务总局、省国税局评为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30年如一日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自1985年荣获荆门市首届文明单位称号以来,先后获得并始终保持了市级最佳、省级、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届全国文明单位;2009和2011年,又被评为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也是荆门市和湖北国税系统唯一连续三届全国文明单位。另外,还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等荣誉称号300余次,被省、市文明委誉为文明创建的典型和样板;庭院建设独具特色。先后有近40人(次)获得省、市级各类能手称号,干部职工获得各级表彰的至少有500人(次),先后培养100余人入党,近50余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被誉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他工作也多有建树。先后获得全省财贸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荆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各级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市级青年文明号、文明机关大院、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7月,又通过省级青年文明号验收;1993和2003年被评为全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另外,还多次获得各级表彰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档案管理以及业务工作中的各项单项荣誉。
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偶而或者在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些荣誉不足为奇,而多年来荣誉不断,并且是全方位的、高档次的、在全市范围乃至全省系统内属唯一的荣誉,这就势必引起人们的关注。2001年冬,湖北省国税局邀请省内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并组织各地市州国税局代表近百人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掇刀区国税局,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掇刀现象”并进行认真剖析,总结出了“团结奋斗、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执德守诚,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掇刀经验”和“落地生根、敬业至诚、自律自强、奉献为本”的“龚克华(该局党组书记)精神”。
从“掇刀现象”谈“文化兴税”的几点启示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纵观掇刀区局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探寻出“掇刀现象”源于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源于一种开拓创建的意识。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这也就是就是一种创先争优的体现,就是一种“文化兴税”的表现,我们探讨“掇刀现象”的目的,就在于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中得到启迪,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笔者认为,“掇刀现象”对发展“文化兴税”有以下几点启示:
·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文化兴税”才能克难勇进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是这个单位的核心人物,他的工作能力、言行举止、思想意识、道德修养,对单位群众都有直接的影响。他的最终决策权,对单位的“文化兴税”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单位班子成员,也是单位的核心,班子精诚团结、步调一致,才能在关键时刻、困难时刻克难勇进,才能政令畅通,事业有成。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文化兴税”才能事业有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个单位要“文化兴税”想事业有成,也必须要做到常抓不懈。掇刀国税三十年来持之以恒抓文明创建,其中受到的挫折磨难甚至是打击不少,但他们没有气馁,没有半途而废。他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有的坚持了十几年甚至近二十年,无论别人如何看待这些活动和形式,只要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有益的,顶着压力也要开展下去。相比之下,有好多单位到掇刀国税学习后,也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些十分有影响、有意义的活动,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这样看来,一个单位开展“文化兴税”的活动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持之以恒。
·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文化兴税”才能与时俱进
从掇刀国税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局在注重于巩固完善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注重于创新提高。他们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取进精神,有一种超前意识,时刻顺应时代的主潮流。“文化兴税”要关键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实质,做到了虽然是老活动,但是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能时刻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能够顺应新时代新要求。
·紧扣业务,围绕中心,“文化兴税”才能永葆青春
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有其中心工作,都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坚决杜绝税收业务和文化兴税各唱歌的调 ,出现“两张皮”现象。不结合单位实际,不围绕中心工作去开展活动,其效果和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所以“文化兴税”应涵盖税收工作、征管质量、文明创建、优质服务、党风廉政建设等等一切工作之中,使一个单位的多项工作都能有机融为一体,做到互融共进,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值得借鉴。
·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文化兴税”才能巩固发展
现代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带好队伍是开展“文化兴税”工作的基本保障,将单位干部职工培养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作风纪律严的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来规范大家的行为。耐心细致的教育只有与严格规范的管理相结合,做到以制度管人,不以人管人,才能确保单位良好的工作秩序,才能巩固单位已取得的成果,“文化兴税”活动才能开展持久,才能促进单位事业的发展状大。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国税局)
“掇刀现象”的产生
掇刀区国税局是一个年税收收入过2亿元,干部职工近百人的一个普通的基层税务局,其前身是于1982年成立的车桥财税所。三十年来,这个单位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巩固、完善、提高,改革、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致力争创,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互融共进:税收任务一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完成年年实现“三超”(超计划、超上年、超历史),年年被当地政府、市国税局评为先进集体,还多次被国家税务总局、省国税局评为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30年如一日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自1985年荣获荆门市首届文明单位称号以来,先后获得并始终保持了市级最佳、省级、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届全国文明单位;2009和2011年,又被评为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也是荆门市和湖北国税系统唯一连续三届全国文明单位。另外,还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等荣誉称号300余次,被省、市文明委誉为文明创建的典型和样板;庭院建设独具特色。先后有近40人(次)获得省、市级各类能手称号,干部职工获得各级表彰的至少有500人(次),先后培养100余人入党,近50余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被誉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他工作也多有建树。先后获得全省财贸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荆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以及各级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市级青年文明号、文明机关大院、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7月,又通过省级青年文明号验收;1993和2003年被评为全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另外,还多次获得各级表彰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档案管理以及业务工作中的各项单项荣誉。
一个单位、一个群体,偶而或者在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些荣誉不足为奇,而多年来荣誉不断,并且是全方位的、高档次的、在全市范围乃至全省系统内属唯一的荣誉,这就势必引起人们的关注。2001年冬,湖北省国税局邀请省内有关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并组织各地市州国税局代表近百人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掇刀区国税局,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座谈会,首次提出“掇刀现象”并进行认真剖析,总结出了“团结奋斗、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执德守诚,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掇刀经验”和“落地生根、敬业至诚、自律自强、奉献为本”的“龚克华(该局党组书记)精神”。
从“掇刀现象”谈“文化兴税”的几点启示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纵观掇刀区局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探寻出“掇刀现象”源于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源于一种开拓创建的意识。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这也就是就是一种创先争优的体现,就是一种“文化兴税”的表现,我们探讨“掇刀现象”的目的,就在于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中得到启迪,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笔者认为,“掇刀现象”对发展“文化兴税”有以下几点启示:
·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文化兴税”才能克难勇进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是这个单位的核心人物,他的工作能力、言行举止、思想意识、道德修养,对单位群众都有直接的影响。他的最终决策权,对单位的“文化兴税”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单位班子成员,也是单位的核心,班子精诚团结、步调一致,才能在关键时刻、困难时刻克难勇进,才能政令畅通,事业有成。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文化兴税”才能事业有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个单位要“文化兴税”想事业有成,也必须要做到常抓不懈。掇刀国税三十年来持之以恒抓文明创建,其中受到的挫折磨难甚至是打击不少,但他们没有气馁,没有半途而废。他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有的坚持了十几年甚至近二十年,无论别人如何看待这些活动和形式,只要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有益的,顶着压力也要开展下去。相比之下,有好多单位到掇刀国税学习后,也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些十分有影响、有意义的活动,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这样看来,一个单位开展“文化兴税”的活动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持之以恒。
·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文化兴税”才能与时俱进
从掇刀国税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局在注重于巩固完善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更注重于创新提高。他们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取进精神,有一种超前意识,时刻顺应时代的主潮流。“文化兴税”要关键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实质,做到了虽然是老活动,但是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能时刻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能够顺应新时代新要求。
·紧扣业务,围绕中心,“文化兴税”才能永葆青春
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有其中心工作,都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中心工作,坚决杜绝税收业务和文化兴税各唱歌的调 ,出现“两张皮”现象。不结合单位实际,不围绕中心工作去开展活动,其效果和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所以“文化兴税”应涵盖税收工作、征管质量、文明创建、优质服务、党风廉政建设等等一切工作之中,使一个单位的多项工作都能有机融为一体,做到互融共进,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值得借鉴。
·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文化兴税”才能巩固发展
现代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带好队伍是开展“文化兴税”工作的基本保障,将单位干部职工培养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作风纪律严的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来规范大家的行为。耐心细致的教育只有与严格规范的管理相结合,做到以制度管人,不以人管人,才能确保单位良好的工作秩序,才能巩固单位已取得的成果,“文化兴税”活动才能开展持久,才能促进单位事业的发展状大。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