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样腹膜间皮瘤多发肝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5岁,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自觉持续性肛门内疼痛。既往冠心病、房颤病史,声带息肉切除史。

症状体征

肛门指诊检查于距肛门约4 cm处膝胸位6点钟方向触及一肿物,质硬,位置固定,无压痛,指套无染血。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断方法

超声肠镜示距肛门4 cm可探及混合回声团块,大小约2.3 cm×3.2 cm。18F-FDG PET/CT图像可见肝内多发略低密度影伴有糖代谢增高,考虑病变具有恶性倾向,原发或转移性病变待除外。腹腔及盆腔多发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伴有糖代谢增高,考虑病变具有恶性倾向,转移性病变可能性大。术后病理显示(肝结节、腹膜下结节)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皮瘤(肉瘤样间皮瘤)伴大片坏死。

治疗方法

术后予以二级护理,自由体位,对症止痛,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转归

患者病情平稳,术后恢复良好,嘱其适当运动,对症止痛,营养支持治疗等,已无特殊处置,交代注意事项后,拟出院。

适合阅读人群

外科;肿瘤科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64岁男性,因阵发性胸骨后疼痛就诊。诊断方法胸部CT示:主动脉弓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后行纵隔镜下纵隔肿物活检,钳取部分肿物,送常规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片状分布的横纹肌样,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SMARCA4阴性,AE1/AE3及Syn弥漫阳性,CD56和viment部分阳性,CD34、SALL4、TTF-1、CK5等均为阴性;分子检测发现SMARCA4突变。最终诊断为SMARCA4缺失的胸部未分化肿瘤。治疗方法患者随后接受了1个疗程化疗。临床转归患者健在,胸部CT大致如前,未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6岁,2020年11月14日因反复发热1周于入院,伴呼吸急促,胸闷。2周前阴囊曾被衣服拉链夹伤,有皮损。经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发现恙虫病东方体DNA序列数14,确诊为恙虫病。症状体征患者因反复发热1周就诊,伴呼吸急促,胸闷。2周前阴囊曾被衣服拉链夹伤,有皮损。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肝区有叩击痛,阴囊处可见圆形表浅溃疡。诊断方法患者呼吸急促,胸部CT提示双侧多肺叶浸润,低氧血症,并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阴囊部位有皮损,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回报找到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4岁。在诊断为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为三阴型)后,给予新辅助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行手术治疗,之后行辅助化疗以及放疗。1年后出现肝、脑、淋巴结、骨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转移,分子分型转变为HER2阳性型。症状体征患者精神可,ECOG评分1分,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全身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明显肿大。诊断方法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正常。增强CT显示多发淋巴结及骨转移。ECT骨扫描显示全身多发骨质代谢活跃,考虑骨转移。头部MRI提示多发脑转移。左锁骨上淋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3岁,因体检超声示肝脏占位至本院肿瘤科就诊,首诊时已存在远处转移,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病灶范围大,不宜行局部放疗。通过全身积极抗肿瘤治疗,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达到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症状体征患者乏力。体格检查显示KPS评分90分,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诊断方法2019年3月12日在CT引导下行腹腔内肿物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腹腔内肿物)结合免疫组化及形态学考虑淋巴上皮瘤样癌。治疗方法一线药物紫杉醇 顺铂;二线药物特瑞普利单抗 吉西他滨 奈达铂;三线药物特瑞普利单抗 安罗替尼;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因"口服农药后咽腹痛、气促6h"入院,服用量原液约200~300ml。症状体征服毒后出现咽部、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及腹疼,伴气促、声音嘶哑、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血性及红色样液体。查体可见声嘶,咽部充血明显,口腔黏膜可见破溃出血,咽部软腭及悬雍垂见有血肿,约2.5cm×2.5cm大小,双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诊断方法病史及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清除毒素(全肠道灌洗、水化利尿、血液灌流),合理氧疗,抗感染及器官功能支持。临床转归治疗7d后转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未遗留后遗症出院。适合阅读人群急诊科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50岁,因"咳嗽2个月,咳痰伴血丝1个月余"入院。外院胸部CT示:右肺多发斑片状阴影,右肺门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体征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诊断方法胸部增强CT提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充盈缺损,考虑肺动脉栓塞,但仔细阅片,充盈缺损密度不均匀,疑为非血栓栓塞,遂行PET/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上肺动脉起始段内密度略低,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可能,全身其余部位未见明确恶性高代谢征象,考虑原发血管恶性病变。外
病史摘要患者年轻女性,G0,有生育要求。因月经失调17个月就诊。黄体酮及人工周期治疗未行经,改用芬吗通治疗有效。有压力增大、体重减轻史。症状体征继发闭经;BMI18.8kg/m2。诊断方法达必佳试验。治疗方法口服芬吗通。临床转归芬吗通(2/10)治疗至今,规律行经,周期约24~25d。适合阅读人群妇产科;妇科内分泌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5岁,胚胎植入后34 3周,乏力、发热2周,控制不佳4d。既往有胚胎移植史,有高血压病史。症状体征体温波动于39℃~41.5℃,血压130~140/75~85mmHg(1mmHg=0.133kPa),患者精神萎靡,一般情况差,头痛但无意识障碍,全身皮温高。专科体格检查:腹膨隆,胎位LOA,先露头,胎心160次/min,宫高30cm,腹围95cm,估计胎儿体重3100g,无宫缩。诊断方法根据体温波动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以及痰培养、骨髓穿刺结果,结合既往胚胎植入病史及脾大,考虑妊娠
病史摘要4例患者,年龄3~32岁,因心脏不适就诊。症状体征例1患者反复胸闷胸痛半年;例2患者反复心悸2个月,伴胸闷憋气,休息后缓解,但活动后心悸症状持续存在,入院前1周静息状态下可出现心悸症状;例3患者发现心脏扩大5年,活动后胸闷1个月;例4患者反复心悸半年。诊断方法经影像学及超声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左心室憩室。治疗方法第1例患儿为主动脉瓣下纤维性憩室,憩室挤压右心室流出道及右冠状动脉主干,术后右心室及冠状动脉形态恢复正常。第2例患者合并左室心尖部巨大脂肪瘤,术中同期行脂肪瘤切除术。第3、4例为左室心尖部肌性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肿物2年余"入院。患者病程有2年余,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物,大小约2cm。患者未予重视,未进行任何诊治。近2个月来,自觉左乳肿物较前明显增大,伴有疼痛、进行性排便困难、血便等不适,遂就诊于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2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3年前因右乳纤维瘤行右乳纤维瘤切除术。症状体征双侧乳房对称,无畸形,双乳皮肤光滑,双侧乳头对称,无凹陷,无溢液左乳外上象限距离乳头3cm处可触及6cm×6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