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而目前的数学练习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搞水多泡倒墙的题海战术;无视学生的基础,一味强调一步到位等,致使练习教学效率低下,制约了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练习教学效率成为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临的课题。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浅谈在练习教学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理念要“新”
新课标理念要求:练习要以书写、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为方式,以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意义的资源为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练习模式。所以,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数学练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利手段和重要保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计如下练习:
1.我是小法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1/2=1 4/2 4=5/6。()
(3)2/5和8/20分数大小相等,而分数单位不同。()
(4)将4/5化成16/20后,分数的值扩大了4倍。()
2.我会填()
1/3=1×()/2×3=()/610/15=2/()
1/4=()/20=8/()=9/()
1/5=10/5 ()
3.我会做
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你会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你发现了什么?)
2/310/243/4
4.我会写
请写出与18/36大小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5.我会比较
曹范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中,三好学生占1/3,优秀少先队员占4/9,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谁的人数多?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二、练习设计要“精”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设计具有针对性、典型的练习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弄清楚各单元、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在教学中不拘泥于现状,大胆创新。如,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的复习课上,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设计如下题目:
为了便于和同学们加强联系,我把我的手机号码留给大家:139□41□□□□□。从左往右依次是:
第一个□里的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二个□里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三个□里的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第四个□里的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第五个□里的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第六个□里的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
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利用已学的概念很快知道了老师的手机号码。接着,我说:“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设计’一道题目,来考考大家。”
题目设计的要求是:
①不能直接将号码出示。
②充分利用本单元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③问题表述要清楚,题目设计要新颖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在为自己家的号码精心“设计”好的问题,都想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老师和同学们,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突出一个“用”字
学生视作业为“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步伐,加强应用练习,促使独立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学习了轴中心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涂上美丽的颜色,并在班级中开辟“美丽的数学”专栏,把学生们的作品贴在上面供大家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学生们对此饶有兴致。
四、练习后,要让学生进行“忆苦思甜”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而有的人却认为,反思是事后诸葛亮,是马后炮,根本不起作用,其实学生的课堂练习也需要反思。学生练习后,要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肯定自己,找到自信;在反思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让学生学到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学会学习”。
(责编夏天)
一、理念要“新”
新课标理念要求:练习要以书写、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为方式,以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意义的资源为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练习模式。所以,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数学练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利手段和重要保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计如下练习:
1.我是小法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1/2=1 4/2 4=5/6。()
(3)2/5和8/20分数大小相等,而分数单位不同。()
(4)将4/5化成16/20后,分数的值扩大了4倍。()
2.我会填()
1/3=1×()/2×3=()/610/15=2/()
1/4=()/20=8/()=9/()
1/5=10/5 ()
3.我会做
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你会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你发现了什么?)
2/310/243/4
4.我会写
请写出与18/36大小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5.我会比较
曹范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中,三好学生占1/3,优秀少先队员占4/9,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谁的人数多?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二、练习设计要“精”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设计具有针对性、典型的练习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弄清楚各单元、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在教学中不拘泥于现状,大胆创新。如,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的复习课上,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设计如下题目:
为了便于和同学们加强联系,我把我的手机号码留给大家:139□41□□□□□。从左往右依次是:
第一个□里的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二个□里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三个□里的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
第四个□里的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第五个□里的数字是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第六个□里的数字既有约数3,又是6的倍数。
学生个个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利用已学的概念很快知道了老师的手机号码。接着,我说:“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设计’一道题目,来考考大家。”
题目设计的要求是:
①不能直接将号码出示。
②充分利用本单元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③问题表述要清楚,题目设计要新颖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在为自己家的号码精心“设计”好的问题,都想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老师和同学们,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突出一个“用”字
学生视作业为“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步伐,加强应用练习,促使独立思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学习了轴中心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涂上美丽的颜色,并在班级中开辟“美丽的数学”专栏,把学生们的作品贴在上面供大家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学生们对此饶有兴致。
四、练习后,要让学生进行“忆苦思甜”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而有的人却认为,反思是事后诸葛亮,是马后炮,根本不起作用,其实学生的课堂练习也需要反思。学生练习后,要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在反思中肯定自己,找到自信;在反思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让学生学到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学会学习”。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