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对什么事情产生了兴趣,必然产生学会它的动机和动力。培养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注意重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竞争中激发课堂学习的兴趣、巧设疑难,趣味操作、组织兴趣小组、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关键字:数学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感受成功喜悦。
学校中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儿童们的共性而忽略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差异。
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要把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浅出的分層次提问、引导,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来提问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了问题时,每个同学脸上都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业和练习也难易搭配,且布置有自选题,保证差生能“吃好”,优生能“吃饱”。张鹏同学以前数学成绩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也不举手发言。课后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特别反感数学,一遇到较大数的计算题就头疼。究其原因,可能与低年级时老师或家长的体罚有关。后来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派班级里爱好数学的同学主动与他交往,慢慢的张鹏同学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了我班数学课上的积极分子。
2开展各种小竞赛,在竞争中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能专心投入学习,要么就是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后哪怕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甚至完全放弃,而有些孩子即使失败了也会继续努力。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这种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个体差异,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有别。那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呢?
根据高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在课堂的前、中、后段利用一分钟或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竞赛。即赛即评,及时表扬。以组为单位,胜利者发给一张笑脸。哪个组取得了五张,就奖给这个组每位同学一本练习本。竞赛题型有抢答、笔答等。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每到竞赛时,全班学生情绪高涨,每位同学都眼睁睁盯着黑板上的题,盯着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趁热打铁,我引导学生自己评题,指出同学作题的不当之处,并把评题作为竞赛的一项要求。这样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位同学都想为组争光。某某同学平时学习散漫,可组长反映他在竞赛时就会两眼发光,争先恐后的计算。为了能在竞赛中胜出,平时上课更认真了。可见,此种作法使优等生不会总扮演胜利者,差生不总是失败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对没有拿过奖状的组的同学还会礼让,让他先上去做,以使他能取得一次胜利。同学们在活动中培养了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精神。
3巧设疑难,辅以有趣的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联系,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既要设计有助于记忆的活动呈现信息帮助孩子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帮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先巧设疑难,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找答案。皮亚杰也曾说:“要知道一个求法,就必须动之以手。”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后,他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越发想学好数学,而且下意识中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实验。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设下一个疑问:“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学生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要解答问题,课余时间就会跑出去采用各种办法取得数据,然后完成在作业本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他们生活的联系既是如此密切,从而觉得学好数学是必需的。又如教学圆锥的体形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用纸制作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然后用这个圆锥装沙子,看装几次能把圆柱填满。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操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小组中的讨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便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这样,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理解了公式的意义。
4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来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组建数学兴趣小组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差异等因素合理安排。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特别爱学数学的,也有一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把他们合理的安排在一个组里,开始让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和组内爱好数学的一起玩,安排他们做数学小组的“后勤部长”如帮助准备数学实验用具、材料,买点冰果、零食之类的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对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产生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关键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协调组内同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制造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主要方法有生动的数学故事、愉快的数学游戏、智力问题巧妙解答等等。
老师组织活动,要先传授学习方法,还要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定期进行小测,以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并且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要以一时的进步就自满,要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5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社会生产和人们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使人变得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依赖数学教师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每堂数学课如都能精心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到乐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数学”的最佳境界。
关键字:数学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1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感受成功喜悦。
学校中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儿童们的共性而忽略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差异。
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要把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浅出的分層次提问、引导,在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来提问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了问题时,每个同学脸上都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业和练习也难易搭配,且布置有自选题,保证差生能“吃好”,优生能“吃饱”。张鹏同学以前数学成绩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也不举手发言。课后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特别反感数学,一遇到较大数的计算题就头疼。究其原因,可能与低年级时老师或家长的体罚有关。后来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派班级里爱好数学的同学主动与他交往,慢慢的张鹏同学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了我班数学课上的积极分子。
2开展各种小竞赛,在竞争中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能专心投入学习,要么就是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后哪怕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了,甚至完全放弃,而有些孩子即使失败了也会继续努力。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这种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个体差异,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有别。那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动机呢?
根据高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在课堂的前、中、后段利用一分钟或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竞赛。即赛即评,及时表扬。以组为单位,胜利者发给一张笑脸。哪个组取得了五张,就奖给这个组每位同学一本练习本。竞赛题型有抢答、笔答等。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每到竞赛时,全班学生情绪高涨,每位同学都眼睁睁盯着黑板上的题,盯着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趁热打铁,我引导学生自己评题,指出同学作题的不当之处,并把评题作为竞赛的一项要求。这样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位同学都想为组争光。某某同学平时学习散漫,可组长反映他在竞赛时就会两眼发光,争先恐后的计算。为了能在竞赛中胜出,平时上课更认真了。可见,此种作法使优等生不会总扮演胜利者,差生不总是失败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对没有拿过奖状的组的同学还会礼让,让他先上去做,以使他能取得一次胜利。同学们在活动中培养了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精神。
3巧设疑难,辅以有趣的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联系,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既要设计有助于记忆的活动呈现信息帮助孩子理解,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帮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先巧设疑难,然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找答案。皮亚杰也曾说:“要知道一个求法,就必须动之以手。”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后,他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越发想学好数学,而且下意识中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实验。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设下一个疑问:“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学生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要解答问题,课余时间就会跑出去采用各种办法取得数据,然后完成在作业本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他们生活的联系既是如此密切,从而觉得学好数学是必需的。又如教学圆锥的体形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用纸制作等高等底的圆锥和圆柱,然后用这个圆锥装沙子,看装几次能把圆柱填满。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操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小组中的讨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便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这样,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理解了公式的意义。
4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来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组建数学兴趣小组要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差异等因素合理安排。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特别爱学数学的,也有一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把他们合理的安排在一个组里,开始让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和组内爱好数学的一起玩,安排他们做数学小组的“后勤部长”如帮助准备数学实验用具、材料,买点冰果、零食之类的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对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产生兴趣。在活动中老师关键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协调组内同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制造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主要方法有生动的数学故事、愉快的数学游戏、智力问题巧妙解答等等。
老师组织活动,要先传授学习方法,还要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定期进行小测,以巩固学生学习的成果,并且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要以一时的进步就自满,要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5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社会生产和人们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使人变得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依赖数学教师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每堂数学课如都能精心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到乐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数学”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