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城市的绿色遗产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媒体报道,最近有一项针对上海植物的科普调查显示,上海原生植物中有290种可能已经消失,而外来植物种类在不断增加,从原来的279种增长到现在的367种。这一“多”一“少”的背后,存在巨大的城市生态隐患。专家认为,上海植物原生种类不断减少、外来种类不断增多,对维持本地生态平衡负面作用较大。因此,保护上海现有生态系统,维持原生植物种类的正常繁衍,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刻不容缓。城市的绿色遗产若不及时抢救,其后果不堪设想。大楼可以一茬接一茬地建起来,但那些原生植物一旦失去,可能就永远失去。城市人工的景观在扩张,而绿色的遗产却在枯萎。这种失衡的生态,带给城市的隐患是难以预料的。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正在我们的手中失去,而且是我们人为让其消失的,绿色遗产大面积缩水,我们如何向子孙交代?
  有诗人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上帝创造了乡村和人,而人创造了城市。上帝在创造乡村的时候,注重天人合一,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人类创造城市则喜欢张扬自己的意志,硬性将人类自身的意志强加给城市,自以为是地将城市作为任意改造的对象。在城市发展史中,人类的确创造了灿烂的城市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在于,人类在创造现代城市的时候,存在一种理想的自负,简单化地认为,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可以搞定一切,城市就是人类的创作沙盘,可以任由人的意志去涂抹,无限度地接受人的意志。这种理性的自负,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带给城市的则是无数的麻烦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即是:城市绿色的萎缩和自然物种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城市的生态危机。
  人类创造城市,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但若只是带着偏狭的功利主义思维框框去发展城市,以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片面追求人工物品的堆砌,制造出大量看上去很美的器物G DP,城市就会失去应有的丰盈和平衡。这种问题在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的城市大跃进,不仅表现在一哄而上的大拆大建,到处都是推土机和吊车的喧嚣,表现在原来根生土长于城市的原生植物慢慢绝迹,同时还表现为城市人为地在拥挤的城市空间里植入新的物种。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它遭遇的问题甚为典型,它所经历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城市将要面临的问题,甚至说,这个问题提前到来了。调查发现,如今在大上海,可能看不到诸如黄檀、小茄、蓝雪花、毛打碗花、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小叶婆婆纳、紫萼蝴蝶草、虻眼、野菰、假福王草、甜根子草、细柄草、江南荸荠、矮扁鞘飘佛草、多枝扁莎、红枝柴之类的原生植物了。这些美丽的名字,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再也见不到它们的主人了。专家认为,上海土地利用率高,单调的植物生活环境、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利用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上海的原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原生植物与本地生态息息相关,丰富的植物种类不仅能增加景观多样性、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系统,抵御外来植物入侵并减少其造成的危害。
  城市植物原生种类不断减少的同时,外来种类却在不断增多。以上海为例,外来植物从原来的279种增至近年来的367种。这些外来植物的发现地通常在码头、火车站、飞机场内,可以明显看出人为引入。外来物种的人为植入,对本来就非常脆弱的城市生态构成了巨大伤害。原生植物在锐减,而外来植物在增加,这一“加”一“减”,大大伤害了城市应有的自然平衡,这完全是人为力量造成的,是我们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麻烦。本来,原生植物的锐减就已经对城市构成了很大的伤害,再加上外来植物的盲目移植,这对城市又构成二次伤害。脆弱的城市生态经不起我们盲目的折腾。有时候,我们还沾沾自喜,觉得通过这个人为的移植,弥补了城市绿色“失血”造成的亏空。表面看上去,城市的绿色似乎多起来了,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平衡,是一个虚假的葱茏,它掩盖了自然生态的结构性平衡。如果不知道珍惜城市原先的绿色遗产,只是一厢情愿地给城市强加一些绿色,其副作用是很大的。这背后,还是一种绿色GDP思维在起作用,盲目地给城市增加外来物种,对城市构成二次伤害,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引以为戒的。其实,守护好我们仅剩的绿色遗产,要比盲目引进紧迫得多。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其他文献
居住区关系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从追求基本的居住需求向追求更便捷、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转变。本文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分析,提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多元化设计、注重绿色环保”的原则,并将此原则运用到居住区的建筑、道路交通、景观和户外场地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中。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规划设定时注重
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实际效果,必须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从当前实际出发,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需要的关系、教学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教学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41例患者,经排除纳入研究的患者132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别选择传统开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茎突综合征(SP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SPS患者的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资料,并通过AW4.3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法和化学法对33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输注红
结合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体会,分析多媒体课件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近年来我国园林种植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在这个过程中,园林病虫害问题屡出不穷。人们大多使用化学农药来消除虫害,这一方法虽然高效、经济,但依旧存在许多污染问题,影响了园林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