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古诗;月亮;意象;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48—01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意象之一,与之相关的名篇佳作举不胜举。笔者就对高中古诗文中月亮这种意象的内涵作以简单的解读。
  
  一、烘托清幽、宁静的氛围,表达悠闲的情怀
  
  月亮不像阳光那样炽热,而给人以舒爽、雅致之感。明月朗照时,银辉洒满天宇,如流水洗涤万物,使人感到特别明净、澄澈。因此,古诗文常用月亮烘托清幽、宁静的氛围,营造澄明、美好的意境。
  1. 表现悠闲自在之情。“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幅秋江夜月美景图,表达了苏子月夜泛舟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悠然情怀。就连破败的老屋,一经明月的照射,也立刻充满了诗情画意:“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2. 表现恬淡的隐逸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朗照在林间空地上;淙淙泉水从白山石上流过,发出清脆的声响。这空明澄澈的美好境界,正是诗人宁静心境的外化。
  
  二、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表现孤苦、哀怨的愁绪
  
  辽阔的天空独挂一轮孤月或斜挂一弯残月,这本身就给人一种孤寂感。不同于阳光的炽热,月光如水,又让人感到清冷、凄凉。同时,它时圆时缺的特点,又很容易让人想到世事的无常。因此,月亮,这一意象往往会触动诗人敏感的神经,让他们联想到自身的遭遇。诗文中笼罩着月亮的寒光,也就不足为怪了。
  1. 表现离别伤感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梦回,晓风吹拂着柳树,一弯残月高挂在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悲凉之情。
  2. 表现悲凉、苦闷之情。“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将流亡生活的孤独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结合起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举杯徘徊,醉眼望月,狂放之中又流露出苦闷之情。
  3. 表现对世事的感伤之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景物依旧,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月影映照在冰冷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着力渲染劫后扬州的萧索荒凉,抚今追昔,以表达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山河破碎的感伤。
  
  三、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隔千里兮共明月”,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再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于是成为人们传情的媒介。看到月,自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怀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朋好友。
  1. 情爱相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人独自凭栏,望月怀人,惦念丈夫行踪,盼望锦书早日到达,这种情思和遐想,蕴藏着刻骨的相思。
  2. 思乡怀人。“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山高月小,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紧紧跟随在行舟之旁。诗人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思乡之情,怀念起留在蜀中的朋友。在这里,月俨然成为故乡的独特标志。
  
  四、怀古伤今,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那高悬于天空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进行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永存于天地之间。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短暂和渺小啊。在古诗文中,月亮这一意象便成了世事变迁永恒的见证。
  1. 怀古伤今,抒发对世事的感慨。“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在这里,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更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
  2. 象征永恒,感叹人生哲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水虽东流长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断;月虽有阴晴圆缺,依旧长挂天空。在《赤壁赋》中,苏轼换了一个角度思考人生,没有因人生短暂而悲伤,求得了精神上的解脱。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结尾艺术;   回味式;延伸式;发散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38—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在教学的结尾处也要精心设计,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涉及较少。 
期刊
〔关键词〕 《孔乙己》;文本;创作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24—01    鲁迅的作品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其作品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封建社会制度,还探寻了国民的劣根性,把解剖的“手术刀”指向了国民的灵魂。这种深刻的见解也贯穿了《孔乙己》这篇文章。    一、 从作品文本来看,造成孔乙
期刊
〔关键词〕 甲烷;乙烯;酸性KMnO4;溴水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35—01    KMnO4和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试剂,均可用来检验不饱和物质的存在。如检验烷烃中混有的烯烃或炔烃时两者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用其来除去烷烃中混有的不饱和烃效果就不同了。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北京师范
期刊
〔关键词〕 识字;阅读;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A)—0054—01    识字教学    〔案例〕魏老师执教的识字课《自选商场》,新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课前准备的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王老师执教的识字课《在家里
期刊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08—02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密切程度高,特别是培养人才数量较大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使中等职业教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2.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12—01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师的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要自觉更新观念,转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明确一堂课内应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体现;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39—01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学科。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浓郁的“味”。那么,教师应如何体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山水画;美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9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57—01    在中学美术教材传统山水画部分,黄宾虹的山水画是很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历了宋元时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笔墨的程式化、规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代的“四王”,他们以临古、仿古为能事,将古人的笔墨程式模仿到了极致。但正
期刊
[关键词]教师;角色定位;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07-01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正在向创新性教学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必须转变思想,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教
期刊
[关键词]素质教育;管理;评价;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12-0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创新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步履维艰,收效甚微。许多学校依然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把素质教育尽快贯彻落实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