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挤密砂桩技术加固洋山深水港区软土地基数值模拟

来源 :水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进行了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对洋山深水港区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承载能力、荷载沿深度的传递和变化规律以及砂桩及桩间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等方面的结论。对复合地基模型相关参数的不同设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对复合地基变形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为离岸深水港口水下软土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港口码头工程中的堆场一般通过回填堆载而成。受限于吹填工艺,易导致吹填口局部细粒含量偏高。由于土体非水平层状,无法直接用分层总和法和经验公式计算长期沉降。为解决该工程问题,首先通过砂性土蠕变试验,得到不同细粒含量、不同细粒类型的流变元件相关参数;然后利用流变元件参数在Flac 3D中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利用常用的经验计算方法拟合长期工后沉降。把Flac 3D结果与试验数据和经验计算方法计算值进行对比,表明砂土的长期沉降可采用数值模拟和双曲线法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乙烯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采用的压缩机组也越来越大型化。同时,对压缩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依托某大型乙烯装置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国内首台裂解气压缩机用100 MW抽凝式汽轮机国产化研发过程,对该汽轮机的主要参数、结构配置、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其中多项技术开发的应用创新,解决了国内外乙烯装置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该汽轮机的国产化,不仅节省了投资成本及维修费用、缩减了项目设计及安装周期,更为以后更大规模乙烯装置的设计及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