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小组活动设计与实践——记一期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轮椅训练小组

来源 :人人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CI)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常发生在30岁以下的人群[1].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导致的颈椎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提出除了身体功能方面的障碍,更多关注于“活动”与“参与”,高位截瘫病人康复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而目前对于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更多地关注残存肌力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预防并发症的训练,而对患者功能和能力、活动和参与、生活意志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度比较少.作业治疗领域提出“生活重整”的概念[2],协助患者接受及适应这些长期症状或功能障碍,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及环境资源,学习适应策略和技巧,重建生活的信心,开展有益于提高患者的活动和参与的治疗方法[3-4].梁国辉[5]曾提出生活重整的概念与实践,并推广“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模式.在追求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增添及强化与生活相关的康复治疗元素,协助患者利用现有的运动、认知和交流功能,学习多领域代偿生活技能,调节家庭、朋友和社会角色,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最终达至幸福生活[6].从而重建患者的生活意志、生活能力、生活方式,称为“三元合一”.通过参与香港职业学院的“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模式”培训班,结合我科患者情况,设计并开展一期颈椎损伤患者“重建生活为本”的轮椅小组训练,以“椅塑人生”为主题,帮助提高患者的轮椅操控能力的同时,重建患者的生活意志,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患者活动和参与能力.以下为本次作业小组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展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备文化产业的基本特性,即以文化为灵魂,以内容为核心。如何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凝聚优秀人文精神、反映精彩文化内容,已经成为当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