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历程回顾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到2008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
  作为从事计划经济工作30余年和从事市场经济工作10年的工作者,回顾这几十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30年,我感慨万千。我见证了这30年,使中国经济完成了从委靡到繁荣富强,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程;见证了中共十四大以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载入我国史册走过的15年,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
  2008年11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同志在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历史巨变,光辉历程、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演讲,对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变革历程,作了全面回顾、总结和展望,令人心情振奋,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这里我随着陆江同志的余音,从刘少奇同志亲自关心支持创办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说起,回顾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历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1962年在刘少奇同志亲自关心和支持下,创办了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这是在全国物资系统内第一个进入市场流通,第一个开展横向联合,第一个形成信息网络,第一个建成有形市场的综合性经营企业。从1962年至1991年的30年来,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历经了一个几起几落,曲折坎坷的发展过程,面对各种困难和风浪,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开创市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展壮大。到1991年止,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年经营业务额,约占全国物资系统计划外组织销售额的十分之一。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已经由计划经济中拾遗补缺的“游击队”发展成为物资流通主渠道中的一支主力军。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计划分配体制的先天缺陷,无法满足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成千上万种生产资料需求,特别是一些“少、小、急、难”的物资需求,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出现了短缺与积压并存、货到地头死、采购人员“满天飞”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造成了巨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物资部门在大中城市建立了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开展生产资料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业务(简称“四代一调”)。初创时期的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本着“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按照生产资料流通的客观规律开展业务,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了计划分配体制:第一,业务活动范围广,不受行政条块和企业隶属关系的限制,全面为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服务。同时各地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间互通信息,互相代办业务,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关系为纽带的生产资料流通服务纲络。第二,服务形式灵活多样,以满足企业各种形式的需求为主,有很大的适应性。第三,组织产需见面,环节少,流通快,费用低,提高了流通效率。实践证明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资料计划分配体制中开辟了一条市场流通的渠道,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划经济的缺陷,对计划分配体制起到了调整和补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市场流通渠道的出现从理论上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它先天基因,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08年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回顾他关心支持创办生产资料市场以及为此遭到的非议,更增加了我们对他由衷的怀念和敬仰。也让我回忆起,在文革时期,林彪,“四人帮”一伙污蔑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是“买办”,“洋行”,是资本主义的“皮包公司”,绝大多数公司被撤销,人员流失,许多同志蒙受不白之冤的情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在“四代一调”的基础上开展了生产资料的易货贸易(当时称之为“物资调剂、物资协作”)、租赁投资开发,补偿贸易,外资企业供应和国际信托等业务。特别是在组织企业展销积压物资和产品的基础上,于20个世纪80年代初在流通领域内首先创办了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物资商场、物资交易中心),揭开了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变革的序幕,走出了生产资料商品化、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当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随着各种交易场所的蓬勃发展,与后起的“物资贸易中心”一起形成了全国性的生产资料市场网络,为深化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流通主管部门当时的物资部和后来的国内贸易部,以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为目标,进行了生产资料流通组织,基础设施、经营方式和价格形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20世纪末,全国初步形成了打破所有界限,多种经营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形式的,面向全国城乡的生产资料流通网络:生产资料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有很大提高,进出口贸易从品种到数量上不断扩大;生产资料价格除少数品种如成品油外,其余96%以上品种由双轨制价格逐步走向市场竞争价格。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向大规模,现代化交易方式和水平推进。全国已出现了五矿集团,中钢集团,中铁物资和上海、浙江,广东、安徽福建物产集团(物资总公司)等在中国内外有一定竞争能力和较大经营规模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到2007年,有13个年销售额在200亿~150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流通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他们是目前我国从事生产资料经营的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在经营方式上,不少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的采购供应商,产品分销商、配送代理商。在经营手段上,普遍采用电子商务,在网上看样订货和交易,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订货会,调剂会,展销会等劳民伤财的“骡马大会”。根据现代流通产业的需要,近年来在全国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为提高生产资料流通效率,节约流通成本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国际交流方面也开创了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巨大推动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一直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前进,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着不同的表述。从单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社会调节为辅”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再到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的来说都是以市场化为取向进行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在这方面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既有传统观念,传统思想方式束缚的影响,又有即得利益的社会力量的反对,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原因是,在中国经济体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计划,轻市场,特别是有一些人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毒害,患有比较严重的“市场恐惧症”,对市场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消极作用却看得过重,更有甚者,把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划等号。这些既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就呼吁国家要重视利润,强调增强国力,发展经济就要牵利润这个“牛鼻子”,他的这些主张却遭到了围攻,在文革中被捕入狱达七年之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君子不言利”,讲经济是要追逐利润、讲企业要是赚钱,是被当做资本主义的东西批判的。社会主义经济,企业似乎只能讲贡献,讲服务,而不能讲利润。其后,经济专家们为商品、市场经济正名所做的不懈努力,也不断招致各种批判。在文件、报告中,一直灌输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这种观念。直到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宪法》中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现计划经济。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市场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弗·吉不尼时就指出社会主义也是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他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但是,这一高瞻远瞩的科学论点,直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人们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认识上得到了一个大突破,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应当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写进了《宪法》和中共《党章》,但是人们的认识还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转过来。十几年来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上说三道四,在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喋喋不休。比如,2004年以来,中国曾经围绕改革反思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在争论中,有些人对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实于不顾,把改革开放发生的突出矛盾和出现的新问题,上纲上线,借机挑起姓“社”姓“资”的争论,还有少数人试图把贫穷差距过大以及腐败等问题,归咎于市场经济等。这是因为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左”的思想阴影还不时笼罩着我们。加上中国过去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整个经济体制又脱胎于苏联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这个痕迹很深。中国国有大企业为什么长期活不起来,其根源就在于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四统”,即生产计划国家统一下达,材料供应国家统一调拨,产品国家统一包销,财务国家统收统支。在“四统”之下的工厂,不能叫企业,因为它没有任何经营概念,它与消费者需求是隔离的,它并不进入市场,它的功能就是听话、干活,生产出的东西交国家。现在搞市场经济,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要它去竞争,产品要被选择,要去推销,要搞好服务,要追求最大的盈利。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困难的过程,企业进行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革,要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要看到,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人们仍旧习惯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对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下运行机制很不熟悉,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也是肤浅的。对于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体制,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还缺乏理论指导和全面系统的了解。所以,一些人对股份制,合同制、破产,兼并,引进外资、出让土地,跨国经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些新举措,一下子还难以理解和接受。只知道社会主义可以“按劳分配”,不明白也允许“按股分配”。在向市场转轨期间,有的经济组织还没有学会以市场为导向,许多企业对政府“断奶”,离开“母体”推向市场的大海洋感到茫然。不少企业只停留在“推进”二字上,消极被动地等着推,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所以造成产品积压;有的行政领导还沿用“行政设计”的老套套,凭个人激情为企业“设计出路”、“设计市场”。有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反对行政干预,呼吁企业自主权,但另一方面又呼吁政府出政策,“保护主渠道地位”,把经济活动应有的自主性、开放性,看成是可以随意取舍的东西,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行政设计”的怀抱。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因此,要认真回顾和总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程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践中共十七大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科学发展观,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从而坚定建立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和决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迈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绩硕著,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仍然艰巨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进行了改制。三是产品生产和销售国家指令性计划已基本取消,市场调节格局已基本形成。四是工农业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取消了统购统销,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五是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按市场机制要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在逐步发育和形成,有些地区和行政劳动力、房地产、信息市场已形成规模。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半封闭局面被打破,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内外贸企业一体化趋势在增强,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巨大等。总体而言,到21世纪初,我国经济运行已从计划主导型全面转向市场主导型,这一伟大成就已取得国际认可,因此2001年吸收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按照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到2020年建成全国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成这个任务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市场现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还没有全部或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干预多,企业对政府依赖大;个别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经营,企业地位不平等严重存在。 二是市场业态和组织结构不健全、不配套,不同步。如期货、拍卖、信托,典当、租赁、居间等市场没有解放前发达。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和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同商品市场相比发展滞后,特别是资本市场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拖延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进程。三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低下。行业主管政府部门长期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不会或不善于用税收,信贷,价格、外汇等经济杠杆进行间接调控市场。四是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督不力,交易秩序混乱。很多交易方式和行为的规范目前还无法可依;同时对伪劣假冒,偷税,行贿等打击不力,形成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五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参与程度较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高,高端技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少。从总体上看我国商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小。
  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此作出了重点部署,其主要精神是:一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因此,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二是加快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要求,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这主要包括: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资本市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经营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度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永远保持并不断增强中国基本制度的优势和活力。四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家居流通业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牵手“中国家具商贸之都”,进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的乐从,与乐从豪达家具中心强强联手,全力打造一站式国际体验家居MALL——乐从红星美凯龙中国五百强家具批发博览中心。  会上,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佛山市市长,亚太家具协会会长,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豪达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800多位知名家具生产厂家、销售商齐聚一堂,共同关注乐从红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以实证性的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为主要形式,以四川攀西农村为基础,从农民的视角开展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与需要的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认知程度、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优先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及需求的优先序。通过调查深入理解农民在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分别在这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和需求
期刊
继“首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后,近期,全球鞋业规格最高、代表范围最广,国际鞋业巨头最集中的鞋业盛会之一,“2008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再度在广东东莞厚街隆重召开,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氛围笼罩之下,中国鞋业提振信心,谋求产业突围共赢之路的国际高端对话平台。  政企联合推动,构建全球性的高端对话交流平台,是本届论坛的重要特色。据了解,论坛由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口商会、中国皮革协会,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
期刊
[摘 要]一个企业的品牌确立、形象策划、市场竞争等各个方面、各个要素都要借助企业形象识别设计的力量。有创意、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识别设计能够树立、突出品牌形象,通过立足于商品的形象使其作用于产品的设计、宣传、服务等诸领域,从而使品牌的形象与其企业视觉识别设计所展示的形象保持一致,进而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知名度,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品牌;品牌形象;CI;企业形象识别;CI战略  [中
期刊
[摘 要]建设为世界旅游强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政府与旅游企业两方面都需要采取过硬的举措沉着应对国际旅游竞争,从而使中国旅游业形成巨大的经济推动力、社会促进力和文化吸引力,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14-02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发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新时代的一个主题,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它的成功与否,而政府经济管理作用的正确发挥,其前提是必须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应该扮演好的主要角色应为利益平衡者。这对于更好、更快地实现经济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角色;经济管理 
期刊
[摘 要]在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价格是唯一能产生收益的营销因素,其他因素均表现为成本。产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产品的市场需求,最低价格取决于产品的成本费用。产品价格在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产品的利润率全部在于高于成本费用的部分,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定价尤为重要。本文通过AHP分析法,以宁夏清真产品为例,确定乳品定价风险等级,并分析影响企业定价风险的主要因素,提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急剧增长,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应用越来越广泛,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成为GIS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对某市有线网络资源分布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GIS空间数据模型、WebGIS体系结构及其实际需求等,进行整体系统分析与开发。在系统实行过程中对系统的网络设计、地图维护、查询统计、图像输出、故
期刊
[摘 要]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新疆南疆为例,就新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南疆地区;信息化;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95-02    信息化是指政府、企业和公民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蓝海”的开创,店面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企业和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店面营销这个销售工具,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店面营销;店面宣传;商品陈列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83-02    店面从古至今在商业交往中都有着非常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