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战略下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构建及功能提升展望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矿区生态碳汇总量的降低,在碳中和战略下探索煤矿区生态碳汇提升技术和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两个层次,土壤碳汇、植被碳汇和湿地碳汇这3个主要类别,矿区生态碳汇规划、碳汇监测调查、碳汇功能提升和碳汇损失防控等多项技术内容的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框架,明确了煤矿区的主要生态碳汇类型(以土壤碳汇和植被碳汇为主,其中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会涉及湿地碳汇)及生态碳汇损失形式(包括煤炭开采活动损失、生态植被建植过程损失和长期条件下生态稳定风险损失等),并针对土壤碳汇和植被碳汇提出煤矿区生态碳汇功能提升方法和碳汇损失防控措施.结果可为煤矿区生态碳汇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及其效果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矿区生态环境评价领域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趋势,以CNKI为数据源,1992—2021年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相关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期刊文献被引网络、合作机构及作者网络进行时空序列分析。结合被引分析与关键词分析,整理研究热点,总结发展脉络。近30年来,矿区生态环境评价领域可分为3个阶段:
在北京西南部的房山区,有一处被誉为“京西百草园”的“网红打卡地”。这就是位于百花山东麓,有“孕得百花成水后,一口山泉笑百年”之称的百瑞谷旅游景区。看着如今的绿水青山,听着潺潺流水声,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处废弃矿山,有过一段从“黑”到“绿”再成“金”的精彩蜕变故事。
期刊
走进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9个红色大字赫然竖立在一幅绿色画卷之中,十分抢眼夺目。这座坐落于祖国北疆的“中国最美矿山”就是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准能集团)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最好的见证。阔步“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一直以来,准能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建设与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创新形成“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格局。矿区生态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