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扎实备课;教法灵活;课堂管理;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03-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效课堂一改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灌输-接受”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交流也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 扎实有效备课
1.备教材。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必须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写教案不等同于备课,抄教案更是伪备课。扎实有效的备课,不一定是以教案来体现。可以是零星的笔记,可以是杂乱的摘抄;可以是资料的拼贴;可以是符号、圈点、勾画。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精备教材,精选、精讲习题,提高教学效率。
2.备学习。备课不是“备上课”而是“备学生学习”,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而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准备。出发点不正确,往往南辕北辙。许多老师也知道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该如何去做。那怎么进行学情分析呢?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宏观的要求。接手一个班级,必须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方法上可采用家访、谈话、平时观察等方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而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第二是微观的要求,即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先前经验)、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即自发动机)、学生能知道什么(即教学目标)、学生如何知道什么(即教学过程),特别是要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这样教学学生是否真正有所得,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这样就可以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二 灵活组织课堂
我们只有在“活”字上做文章,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高效。
1.教学方法灵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在教学中观察、体会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翻来覆去讲,学生乏味;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自学懂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众多方法之中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是数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2.课堂管理灵活。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而且我们的课上总会有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他们虽坐在教室里,但是心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要让这部分学生“跳出三界之外”,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其中一层含义就是教师和教室中每一位学生的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杜朗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主导学习方式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健康个性。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首先必须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运用赏识的态度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思维便会真正活跃起来,小组讨论再不会漫无目的,整個课堂再不会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而是真正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也才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仅要做一个知识型的好老师,还要做一个善于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陈林编写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数理化学习,2008)2、高慎英、刘良华编写的《有效教学论》
关键词:扎实备课;教法灵活;课堂管理;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03-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高效课堂一改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灌输-接受”模式,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交流也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 扎实有效备课
1.备教材。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必须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写教案不等同于备课,抄教案更是伪备课。扎实有效的备课,不一定是以教案来体现。可以是零星的笔记,可以是杂乱的摘抄;可以是资料的拼贴;可以是符号、圈点、勾画。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精备教材,精选、精讲习题,提高教学效率。
2.备学习。备课不是“备上课”而是“备学生学习”,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而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准备。出发点不正确,往往南辕北辙。许多老师也知道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该如何去做。那怎么进行学情分析呢?我认为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宏观的要求。接手一个班级,必须对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习惯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方法上可采用家访、谈话、平时观察等方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而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第二是微观的要求,即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先前经验)、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即自发动机)、学生能知道什么(即教学目标)、学生如何知道什么(即教学过程),特别是要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这样教学学生是否真正有所得,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这样就可以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二 灵活组织课堂
我们只有在“活”字上做文章,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高效。
1.教学方法灵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在教学中观察、体会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翻来覆去讲,学生乏味;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自学懂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众多方法之中启发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立足于学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是数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2.课堂管理灵活。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而且我们的课上总会有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他们虽坐在教室里,但是心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要让这部分学生“跳出三界之外”,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其中一层含义就是教师和教室中每一位学生的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杜朗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主导学习方式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健康个性。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首先必须树立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和谐发展,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运用赏识的态度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思维便会真正活跃起来,小组讨论再不会漫无目的,整個课堂再不会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而是真正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也才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仅要做一个知识型的好老师,还要做一个善于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陈林编写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数理化学习,2008)2、高慎英、刘良华编写的《有效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