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初中数学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思考。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
2.学习过程“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学生的智慧之火,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3.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这些作品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處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二、让合作教学贯穿于数学课堂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
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
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
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4.练: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三、让提问更优化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例如:我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由于巧妙应用“善问”十字诀,从而有效的提问学生,摆脱了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堂反馈时优秀率达92%。
总之,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作者单位: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
2.学习过程“生活化”。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学生的智慧之火,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3.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这些作品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處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二、让合作教学贯穿于数学课堂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
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
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
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4.练: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三、让提问更优化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例如:我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由于巧妙应用“善问”十字诀,从而有效的提问学生,摆脱了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堂反馈时优秀率达92%。
总之,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作者单位: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